第1365页(1 / 1)

加入书签

('

这次曹爽把满宠放到了河内来,主要是看重了满宠三朝老臣的威望,让他来安抚河东各地世家的……曹爽其实也没指望满宠能有多大本事,当个朝廷象征就可以了。

因此,满宠虽然得了一个护军的官职,但实际的军事行动中,满宠的地位远不如秦朗和夏侯霸。

上次秦朗和夏侯霸互相通气,准备反动反击之时,满宠当时在秦朗身边,曾经劝诫过秦朗,说以诸葛亮之能,如此浅显的进攻战术,恐怕很难奏效。

但是吧,那个时候的秦朗,一方面是因为不怎么重视满宠的意见,相比于满宠这个“不善军略”的酷吏,秦朗更愿意听从久镇一方的毕轨的意见。

另一方面,秦朗也希望能尽快挫败蜀贼对河内郡的进攻,否则继续这么拖下去,邺城早晚会遇到威胁。

所以,秦朗最终还是决定配合夏侯霸出兵……结果就是毕轨贪功冒进战死,自己被困轵县,不得动弹。

而就在这个时候,满宠终于是展现出了自己军略方面的才能,不仅及时领兵救援到位,并且建议秦朗改变防守方式,依仗手里的骑兵优势,改全面防守为以攻代守,硬生生的逼退了蜀贼的数次进攻,稳住了轵县防御。

这时候,秦朗才意识到,原来满宠的军略才能,一点都不低。

逐渐展现出自己能力的满宠,终于是获得了秦朗的信任,因此,当秦朗想要后撤时,满宠的一番建言,再次打消了秦朗后撤的念头,准备继续坚守轵县,等待朝廷援兵到来。

而秦朗这么一守吧,一时间还真的让诸葛亮率领的中路军有点麻烦……攻城战可没那么好打的。

但是吧,如今大汉军势占优,各路突破顺利,这点耐心,诸葛亮还是有的。

继续领兵围攻轵县,反正只要局势有所变化,诸葛亮不相信秦朗这么能沉得住气!!!

事实上,秦朗确实没有那么沉得住气,尤其是他在得知河东郡的蜀贼东进,一战攻取了上党郡的高都县后,顿时坐不住了。

如果顺着高都县南下的话,河东郡的蜀贼就能自己进军野王,而一旦让蜀贼占领野王的话,那在轵县的秦朗,不仅要陷入断粮的窘境,更要面临河阳,野王两县蜀贼的前后夹击。

此战必败。

因此,秦朗在得知蜀贼占领了高都后,立刻想要安排撤军……又是满宠好说歹说的劝阻了秦朗。

满宠当然知道蜀贼占领高都县的后果,但是吧,满宠觉得,蜀贼未必会选择南下进入河内郡……比起南下,北上进攻壶关,恐怕才是对蜀贼优势最大化的战略选择。

退一步说,就算蜀贼真的选择了南下,满宠在离开野王县的时候,还在野王县留下了三千士卒守卫,而蜀贼偏师东进的兵力,也不会超过两万人……以秦朗早期在野王县附近设立的军事防御设施,再加上三千士卒的防守,没那么容易被蜀贼攻破的。

所以啊,满宠给秦朗的建议,是继续坚守轵县,同时立刻上奏朝廷,让朝廷一面注意壶关的防御,另一方面,赶紧派遣援兵来接应,这样,才是秦朗最合适的撤回时机。

而秦朗再三权衡后,最终决定……听从满宠的建议,继续坚守轵县。

第1194章 撤军方案

秦朗的耐心,让诸葛亮都有所意外……没想到这个曹操假子,竟然如此的沉得住气。

但是吧,诸葛亮也不担心。

诸葛亮已经收到了从长安传来的战报,是负责进攻河东的姜叙,通过长安转送,送到河内诸葛亮手里的,军报内容就是邓艾东进,进入并州的消息。

按照诸葛亮的预估,只要等到邓艾攻下高都县,秦朗后路受到威胁的话,他自然就会选择撤兵的。

到了那个时候,诸葛亮就可以发挥兵力优势,尾随追击了。

所以,现在不用着急,还是继续围城,强攻轵县。

而这一攻,又是快一个月的时间……这下诸葛亮是真的诧异了。

算算时间,邓艾应该已经进入兵力快两个月的时间了吧?!

怎么轵县的秦朗,依然还在坚守,没有半分要撤退的意思?!

到底是邓艾遭遇了什么变故,到现在还没有攻下高都县,还是说这个秦朗真的有大才,在自家后路遇到威胁的时候还能如此临危不乱?!

事实上,这时候的秦朗,已经是急的在自己的营帐内转圈圈了。

不过不是因为高都县失守的问题,而是……秦朗终于是接到了夏侯玄的军报,得知夏侯玄已经领兵离开朝歌,来接应他退兵了。

这本来应该是个好消息,有了夏侯玄的接应,秦朗就可以安排从容的退兵,不至于担心蜀贼会尾随追杀了。

可真正的问题就在于——夏侯玄只带了一万兵马过来。

别说秦朗了,就是满宠现在都已经紧皱着眉头,一脸苦相了。

一万兵马,能来干什么?!

对手可是有十一二万大军呢,这点兵马,别说接应了,能不被顺势击溃,都算是万幸。

本来满宠劝说秦朗继续坚守,是预判蜀贼不太可能南下,哪怕南下,一时间也无法攻破野王县……只要接应的兵马及时到位,等到秦朗率领超过五万士卒回援野王的话,那依然能守住野王,拱卫邺城。

可如今,接应兵马就一万人……搞笑了,这点兵马,让他们就地驻守野王都嫌不够。

如此看来,还不如早点安排撤退事宜,不比现在临时无策要强得多?!

满宠是真的不知道朝廷是怎么决策的,怎么会做出这种看似正确,但实际添乱的决策出来……可事已至此,抱怨也无用了。

倒不如想想,该采用什么样的撤退方案,才能保证撤回去大部分士卒。

轵县,距离野王县可是有一百多里的路程,如果不能合理的安排撤退时间,撤退路线和断后部队的话,这一百多里的沿路追杀,可是要命的。

这个时候,秦朗多少也有点埋怨满宠,你说你出的这是什么瞎主意,还继续坚守,等待援军接应……早知道是现在这样,当初得知高都县失守的时候就应该安排撤兵。

何至于跟现在这样,浪费近一个月的时间么?!

不过嘛,秦朗埋怨归埋怨,他有一点还是很不错的,那就是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因此,秦朗决定,对轵县守军,进行分兵撤退。

由他率领一万骑兵和三万步兵留守轵县,负责断后,满宠则负责先一步撤退,带领三万士卒撤回野王县。

至于夏侯玄所部的一万士卒,也别让他再来轵县接应了,就留在野王县就地布防吧。

而秦朗自己……他会在轵县坚守至少十天,确保满宠领兵撤回野王,然后再率军突围。

由骑兵的保护,秦朗相信,蜀贼想要追杀上自己的可能性并不高,甚至,秦朗觉得如果自己指挥得当的话,用骑兵保护剩余的步卒撤退,也不是没有可能全身而退。

这个方略的提出,让满宠沉默了很长的时间,最后叹了一口气,提出了反对意见。

倒不是反对秦朗的这个撤退方案。

这个撤退方案呢,至少从理论上来看,确实还算是有可行性的……如果蜀贼的总兵力在五万人左右的话,真的是有可能做到全身而退的。

毕竟,一万骑兵的威慑力,还是很大的。

但可惜,蜀贼有足足十一二万人……量变引发的质变,是可怕的。

一万骑兵面对十一二万步兵,除非有卫,霍那般的骑兵指挥才能,否则也根本别想全身而退。

更别说,蜀贼的弓弩实在强劲,守城还能坚持一时,野战……骑兵都未必是其对手。

所以啊,这个分兵撤退,确实是有可能保全先一步撤退的三万步卒,但留下来断后的一万骑兵和三万步卒,究竟能有多少人能撤回野王,恐怕只能是看天意了。

这么冒险的事情,秦朗选择亲自断后……满宠不知道秦朗到底是责任心强,还是根本就不知道后果有多严重。

但,作为一军主帅,满宠不可能让他去冒这个险。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