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6页(1 / 1)

加入书签

('

中高层基本都是诸葛亮的人,李严也不敢想,因此,他只能是从中低层选拔人才,进入自己的人才培养库……谢宏就是这个时候被李严给注意到的。

不然堂堂一个尚书令,怎么可能去关注一个户部计利司书佐,两个人的级别差的太大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谢宏算是李严的人,这点张溪也好,诸葛亮也好,其实都知道。

但是吧,如今的大汉朝廷百废待兴,很多事情大家都还算和睦,还没到需要争权夺利的时候,因此,只要这个谢宏有才,那也不是不能一用。

更别说,这么大的一个经济战计划,势必也需要李严的全力配合,李严安插一个自己人在一线掌控局势,也非常的有必要。

就这样,张溪在延熙十四年正月,参加完新年大朝议之后,就带着谢宏一起回到了荆州,由谢宏和马谡一起,开始主持这个经济战的计划。

首先要做的,是在官方层面暂停和魏国,吴国两国的贸易。

是的,就很奇葩的一个现象——虽然大汉和魏吴两国之间都是处在交战状态,但是贸易方面,三国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是出于非常正常的贸易状态。

如今,大汉直接把这个官方贸易给停了。

理由也合情合理嘛,双方互为敌国,官方贸易停摆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么。

但是吧,其实三国都知道,就算这个官方贸易停了,三国之间,还有民间贸易的存在,甚至有些所谓的民间贸易,根本就是披着民间商贾皮的官方走私。

所以,大汉这边的第二个措施,就是调高了民间走私的价格……理由同样合情合理,官方贸易都停了,搞民间走私风险太大,成本上升,提高价格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么?!

最后吧,就是最后的杀手锏……大汉的商人,打着民间走私风险极大,大量铜钱流通容易引起官府注意为由,要求魏,吴两国的走私贸易,全部由大汉发行的直百钱结算。

这招就有点图穷匕见了。

谁都不是傻子,凭什么你拿着大汉的直百钱,就要拿走我手里价值百钱的货物……这不是摆明了坑钱嘛。

魏吴两国,但凡从事这种民间走私贸易的人,就没有一个人是傻子,这种吃亏的事情,他们可不会轻易接受。

但是呢,因为如今的市场情况,跟以往已经不同了。

当年大汉国力不强,又需要连年征战的时候,对东吴的粮食等生活用品还有硬性需要……可如今,大汉国力日渐强盛,对这些东西的需求量一直在下降。

相反,曹魏和东吴对大汉的奢侈品和日用品的需求量,一直在上升。

别看曹魏那边偏居一隅,但是曹魏高层对精美的蜀锦依然是趋之若鹜。

而东吴这边,虽然孙权可以下令厉行节俭,减少对蜀锦的需求量,但是,巴蜀的盐,南中的煤铁资源,以及影响世家大族身份地位的纸张,他们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省的。

习惯了这些便宜东西后,你让他们再回到过去那种写字都必须用竹简的日子,是个人都受不了。

官方贸易已经停了,这些东西本来就会受到不小的影响,尤其是纸张的价格,现在已经上涨了五倍有余了……再涨下去的话,连世家大族的子弟都受不了。

因此吧……直百钱就直百钱吧,能用就行。

而且,东吴和曹魏的世家大族也不都是傻瓜,他们收到了季汉这边的直百钱,自然也会想办法转嫁危机。

一部分人,是用这些直百钱,反过来支付来自季汉的商品货款……他们发现,大汉居然真的认这些钱,而且还是足额的承认。

只要大汉认这个直百钱,那事情就好办了,不过是一个变相的以物易物而已,自己也没什么损失。

另一部分人,则是想着转嫁自己的危机,把直百钱流入了东吴的民间市场。

反正一帮平头百姓或者是中小世家,是无法跟大世家去拼话语权的,老子说这个直百钱价值一百枚五铢钱,他就值那么多。

大世家抛出了大量的直百钱,从民间不断地兑换各种五铢钱,用来保证自己的利益,转而把风险转嫁给中小世家。

而中小世家也没闲着,把这种危机转嫁给普通百姓。

这么一来,前一部分人,通过不断地跟大汉用直百钱交易,保证了直百钱作为虚值货币的信用价值,而后一部分人,则让直百钱在东吴境内,开始大规模的流通。

而随着直百钱在东吴地区的大量流通,大汉这边也开始慢慢的放松官方层面的贸易限制,大有重新恢复两国贸易的意思。

但根据传闻,大汉的官方贸易,也有要拿直百钱结算的意思。

这就更加加速了直百钱的流通速度。

这下,孙权开始着急了。

第1224章 贸易战(二)

孙权没法不着急,东吴现在民间流通的五铢钱,是越来越少了。

不管是汉五铢,还是吴五铢,都是越来越少,而直百钱在民间流通的概率,是越来越大了。

毕竟,至少从目前来看,直百钱还是很坚挺的,民间对直百钱的信任度越来越高,再这么下去,随着直百钱在民间交易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对东吴的民生影响就越来越大。

要是哪天蜀汉那边直接废除了直百钱,导致在东吴境内的直百钱无处兑换,所有的后果都需要东吴自己来承担。

孙权是越想越觉得这事儿后果严重,必须尽快的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

但是吧,孙权也难啊……他才稍微的在朝议上提了一嘴,就遭到了满朝文武的群起谏言。

东吴的世家大族,不管是江东世家还是淮泗集团,都有参与民间走私贸易,这都是大量的钱财,谁会轻易的让人破坏?!

哪怕是皇帝也不行。

本来孙权还打算利用自己的权利强行禁止直百钱的流通,但是吧……随着蜀汉有意放开官方贸易,这一招也变得有些无力了。

毕竟,孙权也需要来自南中的优质煤炭和铁矿来充实军需,如果官方贸易重启的话,孙权恐怕也不得不忍下这个所谓的直百钱。

但……隐患还是很大的。

这种民间货币被别国渗透的感觉,孙权隐隐觉得会出大问题,但他也说不清楚到底是哪里有问题。

但不管怎么说吧,孙权觉得,还是得想办法应对一下直百钱的威胁。

孙权能想到的办法,就是以彼之道,还之彼身……你蜀汉能发行直百钱,那我东吴凭什么不能发行直千钱?!

你以百倍收割我东吴民间财富,那么我就以千倍去收割你蜀汉的民间财富。

孙权觉得自己好像找到了应对直百钱最好的办法,兴高采烈的召集了顾雍,步骘两人一起商议,如何推行这个直千钱。

得亏孙权还算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一个合格的皇帝,知道这种事情不能自己一拍脑袋决定,还知道找顾雍和步骘两人商议……给顾雍和步骘吓的,后背心直冒汗啊。

是,直百钱确实有危害,但只要控制住流通的数量和占比,也不是没有办法控制住他的危害。

但是,自家一旦发行同样的代值货币,而且还是直千钱这样的大额货币,对自家经济体系的影响,才是最致命的。

虽然步骘和顾雍不太懂什么叫通货膨胀,但他们执政数十年,该有的概念还是有的。

两人这一通劝啊,终于是把孙权给劝的……生出了逆反心理。

怎么着?!蜀汉的直百钱,你们顾家和步家也没啥拿吧?!

怎么他蜀汉的直百钱你们俩家可以接受,我东吴要发行直千钱,你们就一堆的反对意见?!

现在孙权严重怀疑,这两人不想让自己发行直千钱,是不是担心自己手里的直百钱贬值,进而影响自己的利益?!

说实话,孙权觉得,不排除这种可能。

但是呢,孙权也不是真的老糊涂了,他还是知道轻重的,尤其是面对顾雍和步骘这两个老臣,他知道,就算他们有私心,但公心上也不会差。

所以嘛,来回权衡之后,孙权决定——直千钱还是发行的,但是吧,为了缩小直千钱发行后的影响,控制危害,这个直千钱,也只能用于对外贸易之中。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