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6页(1 / 1)
('
或者说,就算孙权有猜忌陆逊的心思,他也不会表现出来。毕竟,如今谁都不确定,蜀汉会在什么时候出兵东进,因此不管陆逊,朱然,全琮这样的统兵大将到底支持谁,孙权都不能轻易去动。当然,也不能继续任由他们这么内斗下去。孙权其实也清楚陆逊说的是对的,如今大敌当前,如果不能快速统合内部势力,一致对外的话,以吴国的国力,是很难去跟蜀汉对抗的。所以,孙权也想尽快的结束两宫之争……或者最次,也得把两宫之争控制在不影响对外局势的层面上。第1233章 悲欢不定对于陆逊的疏奏,孙权最后的做法,是留中不发。虽然陆逊的疏奏,在大朝议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论,但孙权最后还是靠着自己的威望压下了这些争论,到最后也没有给出任何处理意见。但是,隔天,孙权就下令,让陆逊返回淮南。在鲁王孙霸一派的眼里,孙权的这个诏命,是有着相当积极的正面意义的。陆逊常年镇守淮南,一直不在朝中,因此,陆逊对两宫之争的态度,一直是比较模糊的。因此,当陆逊突然上疏,请求孙权固本清源的时候,连孙和这一派都没有料到……惊喜有点太突然了。孙和身为太子,又有了当朝上大将军和丞相的双重支持,孙霸一个鲁王,还怎么跟孙和争?!可以说,朝议当天,孙和一派是喜出望外的。但谁也没想到,就在隔天,孙权就下令陆逊立刻返回淮南……这下轮到孙霸一派喜出望外了。有一说一,随着陆逊的突然表态,对孙霸一派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一个朱然和一个顾雍还能对抗,但如果再加上一个陆逊……这对抗难度,瞬间上升了一个台阶。所以,朝议当天,不仅孙霸有些不知所措,连全琮,步骘都心事重重。但是,谁知道大吴至尊面对陆逊的上疏,不仅留中不发,不作出任何回应,反而在隔天,下令陆逊返回淮南……可见,在大吴至尊的心中,就算是陆逊,也不能动摇他对孙霸的偏爱。这就轮到孙霸一派欢欣鼓舞了……事情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孙霸依然有机会可以问鼎太子之位。但随后,高兴了没几天的孙霸一派,却又有点高兴不起来了。对于全琮弹劾顾谭一案,孙权在经过了一个月的“调查”后,发布了诏命——罢免顾谭所有职位,勒令其闭门反省。有一说一,全琮弹劾顾谭的事儿,算是有着落了,顾谭确实是被罢官免职了。但这个结果,可不是全琮,或者说是孙霸一派想要的结果。全琮弹劾顾谭,不是要针对顾谭这个小辈,而是要通过弹劾顾谭,把顾雍给拉下马来,好给步骘接替顾雍成为丞相铺路。这事儿,不仅附和孙霸一派的利益,同样也符合步骘的利益。步骘和顾雍之间没多大的仇怨,但是,步骘对顾雍能担任丞相,要说心中信服,那也是假的。论资历,论能力,步骘都认为自己比顾雍更强。资历上来说,步骘更早追随孙氏,不管是在孙策时期还是孙权时期,步骘就已经出仕孙氏了。而能力上来说,步骘不仅能治理内政,他还能领兵作战,比起顾雍这个纯粹的文臣要更加多能一些。而步骘之所以没能接替张昭,出任丞相,完全是那时候吕壹小人从中作梗,把步骘当成了立威的靶子,导致孙权最后任命了顾雍接替病故的张昭成为丞相。这不是能力的问题,只是步骘犯了小人。因此,步骘是一只不太信服顾雍的。再加上这两年,两宫之争越来越激烈,导致步骘和顾雍站到了不同的利益阵营里,因此步骘对顾雍取而代之的心思,也慢慢的变得强烈了起来。这次全琮弹劾顾谭,不仅仅是全琮的主意,其实步骘也从中参与谋划了不少。可最后的结果,顾谭确实是被免职了,但勒令反省是什么鬼?!勒令反省的含义,其实就是代表着孙权认可顾谭确实是犯了错,但出于顾雍的面子,只是罢官处理……孙权依然没有要动顾雍的意思。顾雍不下来,那步骘就上不去,而步骘上不去,鲁王一派就无法扩大在朝中的分量和话语权。这对鲁王一派很不利。而更要命的是,在赤乌四年正月的最后几天,孙权突然下诏,命步骘持节,前往淮南,江夏前线,巡视防务。这个消息,有好有坏。好处是,不管是淮南的陆逊,还是江夏的朱然,诸葛恪,如今都被孙霸一派视为太子党,步骘持节巡视这些地方,很容易就能抓住一个错误,弹劾三人……这要是能把这三个人中随便一个拉下马,哪都能让孙霸从睡梦中笑醒。而坏处是……这种事情,大概率只会发生在睡梦中。这三个人都是掌握一方兵权的存在,想要通过简单的抓住错误弹劾,就让他们罢官免职,实在是太过玄幻了。而且,步骘留在建业,他才能牵制住顾雍,为孙霸出谋划策,发挥最大的作用。而步骘一旦离开建业,接的还是持节巡视诸军的任务,没有个一年半载根本回不来……孙霸本来就没有什么重量级的支持者,步骘再一离开,就靠全琮一个人,恐怕是独木难支。因此,不管从什么角度看,步骘去巡视诸军,是一件弊大于利的事情。可问题是,诏书已下,步骘也不可能抗旨不遵……如果这么做,只会引起孙权的反感,对孙霸一派更加不利。毕竟,孙霸一派没有足够的政治大义名分,全靠着孙权的偏爱才能获得现在的势力……孙霸是绝对不会轻易惹孙权不高兴的。步骘必须奉命出巡,而孙霸一派,再次陷入到了低气压之中。而这,也是孙权要起到的目的。虽然孙权也想搞平衡,利用孙霸牵制孙和一派,给自己的宗室势力成长争取时间……但时局不同了。曹魏灭了,蜀汉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掀起东征大战,在如今的局势下,继续偏爱孙霸搞制衡,导致前线将士军心变动,实在不是什么理智的选择。没办法,谁让你孙霸的支持者,一个在前线占据高位的人都没有呢。在面临战争威胁的时候,陆逊,朱然,诸葛恪,朱据这些人,很显然比你一个鲁王要更重要,孙权必须先安抚好这些人才行。只是吧,孙权也没有想着彻底废掉孙霸的势力,毕竟,孙权也必须考虑到自己死后,孙和能不能驾驭得了陆逊等人,因此,留着孙霸,在将来必要的时候,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所以,孙权想了好久,决定把在交州的吕岱,给召回了建业。吕岱也同样是孙霸的支持者,孙权派走一个步骘,给孙和一派安心,再叫回一个吕岱,安抚孙霸一派……还是那个熟悉的制衡的味道。总而言之,这就是孙权对现在两宫之争的一个阶段性总结——暂时以太子一派为首,但也保留了孙霸的班底。目的很简单,就是一致对外。只是,孙权这么做的效果,到底好不好,可就真的见仁见智了。对于一些有气度,有大局观的臣子来说,孙权这么做,是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的。比如说陆逊,朱然,朱据,顾雍等人。哪怕是步骘,在临离开建业前,也劝说过孙霸,说如今外事繁杂,建议孙霸暂且蛰伏,以国事为先。但对于像全琮,诸葛恪这类心眼不怎么大的人来说,这么做并没有太大的效果。越是这个时候,这些人想的要么是“趁你病要你命”,要么就是动用阴谋手段,实现绝地翻盘。诸葛恪显然是前者,他秘密联络了在朝中的孙和一派朝臣,让他们继续制造声势,逼迫孙权尽快做出决定,废除鲁王孙霸,确立孙和太子权威。而全琮嘛,显然是后者。而全琮的手段,就是通过自己的妻子,也是孙权最喜爱的公主,孙鲁班,去向孙权吹风,试图通过这种手段,挽回现在劣势。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