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1页(1 / 1)
('
因此,两个人商议了足足三个月,最后还是决定,如今的局势和政治格局下,恐怕不太适合进行变法,只能进行改良……缝缝补补再三年吧!!!因此,当延熙十六年秋,诸葛亮离开荆州,返回长安后,立刻上奏天子,为张溪久镇荆州,退敌犯境请功。而天子刘禅在九月下诏,升张溪为大汉大将军,假节。世人都知道,刘禅为了纪念自己的二叔和三叔,大将军和车骑将军这两个位置一直到现在都是空置的……现在刘禅任命张溪为大将军,可见刘禅对张溪的信任和期许。而紧接着,天子刘禅又在十月,下了一道足以震动大汉朝堂的诏令——明确各州政出刺史,武由将军。也就是说,大汉的各州,会形成文武分治的局面。诏令上说的是比较简单,但是吧,实际落实起来,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协调了。比如说,从属于州行政体系下的督邮职位,是否还要继续保留他监督郡兵军纪,核查军功的职能?!毕竟,这一项只能,跟军队体系中的军司马的功能重叠了。又比如说,刺史是否要有制约郡兵的权利,如果任由武将治理军队,是否会造成拥兵自重……等等。这些事情,虽然在荆州的时候,诸葛亮已经跟张溪商议了一个大概,但在回到长安后,诸葛亮也需要跟朝臣们商议,做出细节修改后,再明令地方执行。不过在那之前,很多人的心思,都不在这边,他们更加关心的是……荆州会不会有所异动。一旦州郡真的实行文武分治的话,那么张溪这个荆州牧的职位,就太过于显眼了。州牧,是一个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职位。而张溪在荆州已经呆了十几年了,州牧也当了十几年了,甚至说的直白一点,如今的荆州,从上到下,几乎都是张溪的亲信。荆州刺史王基是张溪推荐入仕的,这几年两人搭档治理荆州,可以说好的跟穿一条裤子一样。江陵水军统领羊衜和襄阳水军统领钟离牧,也是张溪一手招揽提拔的,如果没有张溪,他们现在恐怕连个小人物都算不上。而如今张溪又是大汉大将军,他天生对军队拥有指挥权,在法理上,他甚至可以不仅朝廷允许,直接下令军队集结。至于荆州上下大小官员,世家大族,跟张溪之间大多有点香火情,甚至张溪背后还有一个岳麓书院负责摆平舆论问题……说难听点,张溪如果真的起兵造反的话,说不定岳麓书院还能给张溪找出一堆“顺天应人”的理由来。可以说,这个时候张溪的反应,完全决定着这次州郡文武分治的成败。张溪顺从,那么文武分治就会变成必然。而张溪一旦反对,或者索性直接造反,那么文武分治就会变成一场笑话。而张溪对此的反应是……完全没反应。开玩笑了,也不想想诸葛亮为什么会在江陵呆上足足三个月……这事儿,本身就是诸葛亮和张溪联合起来做的一个局。既可以保证这项政令的完整推行,同时,也可以借此试探一下,朝中到底有多少没脑子却还有野心的蠢蛋,就等着这帮人自己跳出来,然后诸葛亮一起收拾了!!!聪明人当然不会想不通这点……但可惜,这个世界上,聪明人终究不是多数。为此,中央朝堂,又经历了一次官员替换,不过嘛,在诸葛亮的直接掌控下,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动荡。随着荆州方面职权分割的逐渐清晰,各州文武分治的情况,也开始慢慢落实了起来。凉州刺史王浑,镇守将军马岱。秦州刺史姜叙,镇守将军庞德。雍州刺史柳隐,镇守将军霍弋。益州刺史王连,镇守将军傅肜。云州刺史马忠,镇守将军张表。司隶校尉庞统,镇守将军张嶷。兖州刺史徐庶,镇守将军魏延。冀州刺史陈泰,镇守将军邓艾。幽州刺史杜恕,镇守将军姜维。并州刺史王昶,镇守将军张翼。荆州刺史王基,镇守将军张溪。这就是大汉目前十一州的各大刺史和镇守将军们。其中除了魏延和张溪是以高职镇守地方外,其他都是平职关系……没办法,兖州和荆州,是如今征吴的桥头堡,再怎么改良,也有他的特殊性。至于幽州刺史杜恕……这位曾经曹魏燕王府长史,是被张溪推荐,诸葛亮破格提拔成为幽州刺史的。一方面,是因为杜恕的身世背景……丫是中原大世家杜氏出身。另一方面,杜恕有个好儿子,叫杜预。这位如今才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现在已经是新任的丞相府长史,跟着诸葛亮学习政务了。甚至有传言,诸葛亮有意让杜预成为姜维的师弟,不过和姜维不同的是,姜维是走的武将路线,而杜预,走的是文官路线。而这两人,再加上张溪的两个好徒弟邓艾和羊祜,就是诸葛亮和张溪留给大汉的后手。张溪和诸葛亮两人已经没有勇气去进行什么变法改革了,但是,这些年轻人们,有这个魄力。第1238章 进攻方略变法的事情,对张溪和诸葛亮来说,多少有些遥远了……他们这一代,最大的任务,就是完成大汉的统一。而目前来说,唯一的目标,就只有征吴了。国策已定,天子下诏,诸葛亮亲自解释……不管有什么困难,这场征吴之战是必须要打的。徐庶那边做出的是什么安排,张溪暂时还不知道,但是吧,他这边肯定是要做出调整的。只是,该怎么调整,张溪并没有想好。尤其是水军方面,到底是保持着如今小规模的军事对抗不做改变,还是暂时收缩防线,重新调整,做好进攻准备?!如果保持如今的小规模军事对抗的话,大汉这边不太好快速集结兵力,稍有变故,就会引起朱然的警惕。可如果暂时回收防线,这么明显的变故,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恐怕朱然在第一时间就能猜到张溪的真正目的,从而加紧战备。是,平心而论,朱然的水平确实不如周瑜,也不如陆逊,可人家到底还是在水平线以上的水军都督,不是一个傻子。敌军突然改变前侵压迫的进攻方式,转而收拢阵型,这跟打架的时候收拳蓄力有什么区别?!所以啊,张溪现在要调整水军部署,确实是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如果从进攻东吴的角度来讲,张溪现在唯一可以使用的变数,恐怕就只有陆军了。但是,如果把目标放在进攻江夏上面的话……江夏的诸葛恪,也不是那么好惹的。如今的诸葛恪,已经镇守江夏五年的时间了。如果说是五年前的那个诸葛恪,那真的是太好对付了。那个时候的诸葛恪,不仅是心高气傲,更是目中无人……说难听点,那时候的诸葛恪恐怕连他老爹都没有放在眼里,觉得自己才是天下第一聪明人。然后就被文聘和石苞等人连续教了做人,告诉他,理论和实践,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东西,尤其是在军事领域。要是一般人,受到了这么严重的打击后,恐怕很难再有机会重新站起来了。可诸葛恪到底是诸葛恪。一方面,诸葛恪本身的才华还是很被孙权看重的,在经历了这么大的失败后,孙权依然愿意给诸葛恪成长的时间和机会。另一方面,诸葛恪虽然性格很糟糕,但他终究是一个擅长学习的人,被人打的那么惨之后,他终于是醒悟了一些,开始正视自己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可以说,这段时间内的诸葛恪,是最让诸葛瑾看着放心的诸葛恪。以往的诸葛恪性格有多糟糕,连诸葛瑾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诸葛恪小时候聪颖过人,诸葛瑾写信给诸葛亮,想跟弟弟炫耀一下,结果当头被弟弟泼了一头冷水……你儿子是聪明,但这个聪明往往用的不是地方。诸葛瑾一开始还不信,毕竟自己儿子也有为自己解围的高光时刻。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