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5页(1 / 1)

加入书签

('

孙权当然也不是傻子,他一听就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但万幸,孙权觉得自己还有补救的机会。

只要自己提前做好应对准备,缺粮造成的影响,完全有可能降到最低。

比如说,孙权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借口战事将起,为了保障军粮供应,即日起停止大宗粮食交易,严控汉吴两国边界,严查粮食走私。

这样就能阻止东吴粮食继续外流了。

至于已经造成的粮食缺口,孙权觉得,完全可以从其他地方抽调粮食来补全。

比如说,交州。

交州在这个年代,确实不算是什么大的产粮区,但是这地方的气候好啊,稻谷在这边可以达到一年两熟甚至是三熟。

就算单季产量不及江东之地,但靠着数量优势,也能弥补这个缺陷。

而且吧,交州在汉末纷乱的近五十年时间里,难得的保持着相对的安定,虽然近些年战乱不断,但还不至于把交州的存粮家底掏空。

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孙权的地缘政治概念里,他的统治核心区域,应该是在江淮一代,交州那地方,是好是坏,其实孙权并不在意。

因此,孙权抽调交州存粮来填补江淮地区的粮食缺口,一点犹豫都没有。

至于交州会因此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孙权根本不在乎。

而这些,就是孙权在第一时间,想到的应对方案……步骘仔细权衡了一下,也觉得是如今局面的最优解。

但,可惜,就在孙权准备下达这两项诏命的时候……淮南陆逊送来军报,徐庶兵分三路,出兵徐州,淮南。

如果说,这次蜀汉出兵进攻淮南,徐州还算是在孙权预料范围之内的话,那么潘濬从零陵郡出兵,黄崇从桂阳郡出兵,兵分两路,夹击交州苍梧郡,就不在孙权的预料范围内了。

苍梧郡这个地方,不仅紧邻荆州刺史部,同时,它东侧的南海郡,也是扬州和交州的交界郡。

蜀兵进攻苍梧郡,就可以直接切断南海郡和交州其他郡县的联系,阻止交州粮食外流……要说这不是张溪搞的鬼,打死孙权都不能信。

而且,最要命的是,如今淮南,徐州一线已经开战了,交州也有了交兵的动向……你猜猜,接下来江陵那边会不会进攻江夏?!

孙权用脚后跟想都知道,这不过是早晚的事情而已。

而一旦三线战事骤起,孙权再下令阻止军粮外流,那这事儿的影响,可就大了去了。

是,出现了战事,孙权如此下诏能显得更加的名正言顺。

但是,事情也可以反过来想,前方战事刚起,身在后方国都的建业立刻就下诏禁止粮食外流,你让百姓怎么想?!

会不会是大吴真的缺粮到了一定的程度,逼得大吴皇帝不得不用下诏的行政手段来阻止粮食外流?!

毕竟,以前大吴对外征战,可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的。

因此,在战事还没有爆发前,孙权下诏禁止粮食外流,虽然有非议,但并不会影响人心。可如果当战事已经爆发了,孙权就不能这么做了,继续这么做会导致建业人心离乱,进而影响到前线士卒的士气和军心。

毕竟,不管在什么时代,后方是不是缺粮草,对前线士卒的作战意志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所以啊,当淮南和交州战事爆发后,孙权却反而有点投鼠忌器,无法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阻止粮食外流。

至于抽调交州粮食来填补江东粮食缺口的事儿,随着蜀汉出兵交州,让交州沦为战区,也会严重影响到调粮的效率。

毕竟是要通过苍梧郡这个交战区的嘛。

更为麻烦的事,去年因为两宫之争的事儿,孙权调回了两次平定交州之乱的大功臣吕岱,导致现在的交州并没有重臣镇守。

如今交州再次陷入战火,如果没有足够分量的重臣去操持击退蜀贼,保证粮食北调的事情,交州粮食可没那么容易被送到建业来。

孙权做出的第一批应对策略,完全失效了。

而且,现在孙权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第二次的应对。

为此,孙权跟步骘,顾雍,吕岱,全琮等人再三商议,终于做出了第二套应对方案。

缺粮方面,孙权会亲自去跟江东世家大族商议,如今也只有他们手里有一些存粮,孙权需要说服这些世家大族停止走私粮食出境,停止哄抬两粮价,拿出存粮填补流动所需,维持住东吴境内的粮价,尽量不要因为粮价波动而影响前线作战。

这个,是孙权需要去跟江东世家们妥协的事情。

至于交州方面,孙权只能再次把吕岱从建业再派往交州,让他去那边主持大局,尽快击退蜀兵入寇,保证交州粮食能尽快运送北上。

步骘和顾雍都计算过了,只要孙权能在三个月内完成这些事情,暂时堵住了粮食空缺的窟窿,那么就不可能会影响到前线作战。

而三个月过后,江东的粮食也该成熟了,一旦新粮入库,哪怕有再多的流言说江东缺粮,也不会印象东吴的民心。

不得不说,以如今的东吴治政班底的能力,只要孙权不变得突然昏聩,东吴大概率是不可能出现太大的问题的。

而孙权显然也知道,什么时候他可以闭着眼睛做事,什么时候应该支棱起来……现在显然不是搞内斗的时候。

因此,孙权以最快的速度执行了这套方案,吕岱甚至在决策出来的第二天,就离开了建业,授命南下去指挥交州之战了。

只是,吕岱才走没到十天,孙权却连着接到了两个极大的噩耗。

一个,是从淮南传来的。

陆逊和朱据两人,在淮南一线挡住了徐庶和毌丘俭的联合进攻,而屯驻在山阳郡的诸葛诞,也挡住了济阴郡的胡遵的进攻……眼看着就是又一个僵持局面的诞生。

可就在这个时候,兖州东郡的文钦,突然绕道泰山郡,从泰山郡攻入了琅琊郡。

而在琅琊郡守备的东吴大将军诸葛瑾,连战连败,被逼退守琅琊郡郡治琅琊县。

而一旦琅琊郡失守,文钦就可以顺势进入下邳郡,切断诸葛诞的后路,也可以切断徐州的淮南之间的联系。

如今,陆逊已经分兵给孙韶,让他尽快沿着泗水北上,进入下邳郡,驰援诸葛瑾。

而第二个坏消息,来自江夏方面。

水军方面,襄阳水军钟离牧,领兵两万顺汉水而下,跟江夏水军统领张承在汉津口对峙。

江陵水军统领羊衜,益州水军统领王濬,合计率领水军五万进攻陆口,跟陆口守将朱然,以及三万东吴水军对峙。

陆军方面,张溪领兵五万,从江陵而出,进攻江夏郡章陵。

五日后,章陵失守,张溪领军,跟夏口的薛悌隔江对峙。

江夏战火已起。

第1242章 三大变故

要打下章陵,并不是什么难事。

自从诸葛恪选择了回收防线,放弃章陵,退守江夏北部后,章陵的守军并没有多少人,五天之内被张溪攻下,并不意外。

江夏之战的关键节点,还是在水军对决上……谁家水军最终能获胜,谁就能占据江夏。

否则的话,就算像现在这样,张溪明知道一河之隔的夏口,东吴守军只有不到五千人,他也依然不会轻易选择过河,去进攻夏口。

毕竟,水军无法获胜,过河了也会被东吴水军切断后路,就算攻占了夏口,最后也会因为缺乏补给而不得不撤军。

这点,不止张溪清楚,陆口的朱然同样也清楚。

因此,在朱然看来,只要他和留略两个人守住了陆口,挡住了江陵水军和益州水军的联军主力,那么夏口就不会遭遇到任何危险。

而这一点,朱然还是很有把握的。

是,朱然承认,羊衜和江陵水军这些年的成长非常的快,江陵水军的远程攻击也非常犀利。

但是,羊衜到底在实战指挥经验上不如朱然丰富,江陵水军也是优缺点非常明显的水军……远程是犀利了,但近身搏杀能力真不算太高。

就算经过了这两年的不断以战代练,也不可能立刻提升到跟东吴水军相提并论的程度。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