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6页(1 / 1)

加入书签

('

更别说,这次江陵水军身边还有一个半成品的累赘——益州水军。

王濬这个人,据说在蜀汉灭魏之战中,有不小的功劳,但他本身就是北方人,擅弓马而弱舟楫,派这样的人,率领才组建不到两年的益州水军出战……朱然觉得,恐怕留略都能爆杀他!!!

朱然对陆口战局,还是把握很大的。

至于襄阳水军方面,朱然虽然有点担心张承在临阵指挥上会不如钟离牧,但两人的水平差距并不大,东吴水军又实力占优……理论上应该是问题不大的。

再加上,从整体的战略局势来看,张溪从江陵出兵的时候,只调用了五万陆上郡兵,其中有三万江陵郡的郡兵,一万宜都郡郡兵和一万襄阳郡的郡兵……荆南四郡和南阳郡的郡兵都没有抽调。

而兖州那边,可不仅仅是兖州一州之兵参战,河洛司隶地区,甚至河北的冀州南部,都用郡兵集结到兖州。

哪边是主攻,哪边是从攻,一目了然啊。

战略态势非常清楚,江夏之战,就是牵制住东吴水军主力和江夏郡兵的,就是一个从攻,真正的威胁,还是在淮南和青徐方向。

这点,不仅仅是孙权,陆逊,朱然等人这么认为,事实上,徐庶和张溪,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吧……有些事儿,就很奇葩的。

淮南方面,虽然文钦趁着诸葛瑾防线设置不当的机会,突入了琅琊郡,但随着陆逊及时应对,孙韶领兵赶到,跟诸葛瑾组成联军,还是守住了琅琊郡和下邳郡交界的地方,双方形成了僵持。

而胡遵在数次面对诸葛诞的时候,一直没能占领上风,毌丘俭和徐庶兵分两路进攻淮南,也被陆逊挡住,张嶷出颍川,也被朱据牵制在了汝南不得寸进。

本来应该担任主攻的淮南方向,在进攻了一个多月后,逐渐进入了相持的阶段。

反倒是江夏这边,在开战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防线却出现了松动。

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个原因,是朱然还是低估了大汉水军的进步速度,尤其是益州水军的进步速度。

实话实说,这两年里,虽然羊衜想尽了办法提高益州水军的战力水平,但益州水军确实是建立时间段,底子薄,两年时间还不足以让益州水军成长为水战精锐。

但是,再怎么说,也不至于是要拖江陵水军后退的地步。

一比一的情况下,益州水军确实打不过江陵水军,更加不是东吴水军的对手……可现在的问题是,益州水军打东吴水军,不是一比一啊。

江陵水军和益州水军加起来有五万人,而陆口的东吴水军,只有三万人……五比三的兵力对比,近乎二打一的兵力优势,足够抹平双方之间的个体战力差距了。

第二个原因,是朱然对王濬的认知,产生了很大的错误。

确实,王濬是北方人,他的成名之战也确实是率领步兵或者骑兵取得的,但是……王濬这个人,到底是世家大族出身的人,学习能力极强。

要知道,历史上哪怕到了邓艾灭蜀后,曹魏或者说是西晋都没有一支像样的水军,后来灭吴的水军,可都是王濬在益州,从无到有的一点点建立起来的。

刚到益州那会儿,王濬也没有任何水战经验,还不是凭借着自己的学习吸收能力,硬生生的打造出了一支水军精兵。

诚然,王濬这个人呢,有点轴,历史上跟王浑争功闹得很难看,为人奢侈,确实在当世风评不佳,但他的能力,却是毋庸置疑的。

朱然居然错误的把王濬跟留略类比,认为王濬在水战上干不过留略……多少是有些想瞎了心了。

是,王濬接触水军的时间不长,亲自指挥水军作战的经验也不多,但是吧,王濬跟着羊衜这几年,放的下身段去学习,早就把羊衜身上的那点能力和经验学的七七八八了。

现在的王濬,差的不过是实战经验而已。

而王濬很幸运,他的人生第一次水军大战,并没有遭遇到像朱然这样的名将拷打,也没有遇到东吴后期的那群水战白痴……留略这个人,水战经验还不错,但为人死板,不太擅长自我决定,这反倒成了王濬练手的最合适对手。

因此,王濬跟留略两个人,从一开始交手时留略略占上风,到一个月后,打着打着,留略莫名其妙的感觉有些顶不住……变化速度之快,超乎了朱然的想象。

而留略这边有点顶不住了,自然只能是向朱然求援。

毕竟,东吴水军兵力处在劣势,容错率天然不如大汉水军。

如果再跟现在这样分兵对抗,一旦留略真的被王濬给击破了,损失大量的水军精锐,那接下来的战事,就会更不好打。

因此,朱然思考了好几天后,还是决定,放弃陆口防御,退守夏口,借着汉水和长江交界处的特殊水文条件,跟大汉水军周旋。

毕竟,陆口这个地方,羊衜也已经带着江陵水军驻扎了快两年了,双方的地利优势共享,对水文条件知根知底。

但夏口这边,一直是东吴水军的老本营,朱然不仅占据地利优势,夏口这边的沿江防御,也比陆口要好的多。

当然,更重要的事,东吴水军退守夏口,算是退回大本营,缩短了后勤补给距离,而江陵水军和益州水军,却是远征,不仅需要另立水寨,还需要拉长补给线。

从长久对峙的角度去考虑,朱然这么做,是最合理的选择。

是的,如果没有最后一个糟糕因素的话,朱然这么做,确实是最合理的……但最后一个糟糕因素,彻底毁了这一切。

就在朱然和留略合军,放弃陆口,准备返回夏口的途中……朱然接到了张承的紧急军报。

汉津口之战,张承在同等兵力下不敌钟离牧,战败后被钟离牧逼迫返回夏口。

张承带去的两万东吴水军,只剩下一万一千人跟随张承返回夏口,光从兵力损失上就能看的出来,张承这次战败,是大败而归。

这就是第三个因素——朱然高估了张承的能力,同时也低估了钟离牧的能力。

诚然,钟离牧在江陵水军中,早期地位不如文岱,后期又在羊衜的光芒下,不显山不露水的,感觉好像没啥存在感。

但实际上,钟离牧的能力,并不比羊衜要差多少。

只不顾,羊衜好歹也是荆州世家出身,是南阳人,年纪又比钟离牧大,荆州世家大族肯定更愿意替羊衜扬名。

而钟离牧不过是寒门出身,年纪又轻,谁会来帮着吹嘘他的名声啊。

而张承嘛,诚然,他水平还是有的,但不过是跟留略一个级别的水军将领而已……刚出道的羊衜都能把留略摁在巴丘狂揍,现在的钟离牧收拾一个张承,那不是绰绰有余?!

再加上张承本身也有点靠名气看人,虽然也知道钟离牧有点能耐,但是吧,因为名声不显,因此张承下意识的人为钟离牧还不如自己,一开始就有些轻敌。

这么好的机会,钟离牧要是不抓住,那岂不是太对不起自己了。

就这样,汉津口大捷就这么诞生了。

第1243章 全琮的心思

张承在延津渡口的失败,给了朱然一个措手不及。

本来按照朱然的预计,哪怕他从陆口回撤到夏口继续布防,有张承在延津渡口挡住蜀汉的襄阳水军,这样的话,东吴水军从夏口到延津渡口一段,依然还有互相策应,互相支援的纵深。

但是,张承比朱然先一步从延津渡口败退回夏口,而这个时候朱然又已经放弃了陆口水寨,这就导致了朱然的进退两难。

现在的陆口水寨,不好说有没有被蜀汉攻占了,就算没有被攻占,朱然冒然退回陆口,立足不稳之下,也不一定能跟以前一样,挡住江陵水军和益州水军的进攻。

可如果选择原计划退回夏口,就变成了东吴水军龟缩夏口,被动防守,而蜀汉水军却能完成南北两支水军的会师。

完成会师后的蜀汉水军总兵力会达到六万人以上,而夏口的东吴水军,可用战力只有三万五千人……这样的兵力差距,完全可以让蜀汉的水军在夏口对岸的章陵建立水寨,并且保持对东吴水军的兵力优势。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