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页(1 / 1)
('
虎背熊腰、且是万历初年武状元的刘綎这时也谢了恩,领了旨。
“陈文良,以协守蓟辽、击退董部功,授镇国将军,正治上卿,升都指挥使,任金吾右卫总兵官。”
接着,就是戚继光旧部陈文良。
朱翊钧对陈文良的了解很少。
因为戚继光的旧部在历史上大多无传,许多人在万历初期后也都官爵不显,所以也就没留下多少文字记录。
这跟历史上整个南兵在张居正后都不被重视有关。
毕竟,南兵本身就代表一种新的军事制度,花费很高,所以是不会被以保守趋向为主的明廷重视的。
只是在援朝抗倭和建奴后来兴起后,才会被想起来用一下。
朱翊钧倒是在这时认真地瞅了这位看上去略矮却明显颇为精干的南兵将领一眼,然后突然问道:“卿斩杀过多少倭寇?”
“回陛下,有一千三百零五十六颗!”
陈文良回道。
“很不错,能斩倭人千人,可谓良将!”
“敕谕翰林院,如此良将,将来不能没有传!”
朱翊钧这时吩咐了起来。
一千三百余颗的确不少,要知道戚继光这个主帅在兵部的记功账面上也才不过七千多倭奴首级。
侍御司承旨大臣朱赓这时在一旁忙拱手称是。
起居注官微微一愣,旋即也把朱翊钧这话记录了下来。
这俩近侍文臣明显都听出来皇帝在表达话外之音。
“卢相,以擒获倭酋哈眉须之功,授镇国将军,正治上卿,升都指挥使,任羽林右卫总兵官。”
最后,就是卢镗之子卢相。
朱翊钧对卢相还是很了解的,因为卢镗的军功,几乎大部分都是卢相给他挣来的,只是卢相素来低调,再加上历史上其父受胡宗宪案牵连,而他自然也跟着被牵连,所以在历史上也没什么传记。
这一世,昔日伏阙文臣逼宫的那次事件,算是给了他重新简在帝心的机会,如今也得以充任总兵官。
卢相也跟着谢了恩,领了旨。
第168章 有密奏权后要做什么?
“以上主将,皆赐绣春刀、鸾带和大红蟒衣飞鱼服、锁子甲金带,与‘帝贲忠良’银记印章一颗,准密呈专奏朕事。”
接着,李进又念了一句,才宣布完了旨意。
于是,胡守仁等皆领了赏赐,重新谢了恩。
绣春刀不必说,素来是大明赏赐高级武臣的礼器,犹如后世高级将官的指挥刀。
而蟒衣飞鱼服,也是一种皇帝对高级武臣的一种礼仪上的恩赏。
锁子甲是一种用环形铁编成的大密度甲胄,因重量轻而柔韧性强,而是这个时代最好的盔甲,也多是皇帝赐明朝高级武将使用的高级甲胄。
朱翊钧如今赐予他们锁子甲,自然也是以示其尊荣,而让其更能彰显天子亲军形象。
胡守仁等领了赏赐后,朱翊钧就道:“尔等当要不负今日朕所赐尔等之荣,当知忠,而晓大义,也要知道身为天子近臣,不同于他臣!”
“要随时请安,随时奏事,且不得假于幕僚,而泄于他人知道;无论大小,家事国事天下事都要奏于朕知道,朕赐予尔等密奏之权,就是是尔等与朕亲近之意,尔等要谨记!”
“臣谨记!”
胡守仁等皆回了一句,而一时也都神色凝重,两眼光芒灿烈。
而直到离开宫门许久后,才都回过神来,各自抱着带锁子顿项与纹有花饰的铁盔,迈着大脚步地一边走在宫墙旁,一边聊了起来。
“为什么天子让我们随时奏事,我是真不想我那一手烂字天天被陛下看见,何况,让我写文,还不如杀了我!”
刘綎这时就先说了一句。
麻贵则给了他一脚:“你还嫌弃上了!这可是许多督抚文臣都没有的特权,能直达天听的!”
“换句话说,有哪个文臣、内臣让你受了委屈,你也可以直接找陛下告状的。”
“只是,你也不能遇到重要的事才密奏,这样容易被人察觉你有动作,你要先把一些不关紧要的事奏一奏,才能混淆视听,让人不知道你奏的事是要紧事还是只请个安,给陛下报个平安,说了一下民情天候。”
说着,麻贵就问李如松:“李大哥,你打算第一本给陛下奏什么?”
李如松眯眼看了一眼前方太阳:“这密奏的内容,应该除了陛下没人知道吧?”
麻贵点首:“应该吧。”
李如松因和麻贵这些人也在一起从学许久,关系早已到几乎无话不谈的地步,也就在这时说道:“我想给陛下说,家父爱养寇,还因此老是不准我杀个痛快!”
亲军六卫主将任命完后,便是正式到募兵和训练的时候。
大明现在不缺青壮。
光运河一带,常因拉纤而需要行动听口令,且也是很好的兵源的待拉纤的纤夫,就有十多万,农闲的时候,更有数十万。
而且,大明应武科的人其实本来也不少,如今留在京师的武举就有很多。
加上,亲军卫的战兵待遇比南兵还高。
所以,当告示贴出去后,京畿一带应征的壮勇特别多。
只是为防止有豪右家奴与外虏细作混入,会严查户籍。
好在朱翊钧在年初就下旨在全国各地进行人口普查,而京畿接到圣旨最先,顺天府尹石应岳与保定巡抚张卤等官僚已将京畿的人口摸查的很清楚。
所以,要验证京畿一带应募青壮的家底是否清白也不难。
按照朱翊钧的旨意,户部、顺天府派、刑部派、都察院派,锦衣卫与亲军卫各派出若干官员将校组成钦办募兵大臣,负责募兵。
之所以这么多部衙一起参与,自然是方便查清案底。
其中,户部查完税记录,顺天府查查其家族情况,刑部查其本人和直系亲属犯罪情况,都察院和锦衣卫则主要是监督。
而主要负责甄选的则是亲军卫的将校。
“膀子挺有力!是练家子吧,骑射想必也会?”
马世龙这时就走到一青壮面前,捏了捏这青壮的胳膊,说着就问了一句。
这青壮回道:“会!”
接着,马世龙顿时欢喜,又问:“叫什么名字,可有功名?”
“陈策。”
“万历四年中过武举。”
马世龙听后就往李如松这里走来,且在路过同在这里甄选新兵的南兵将领骆尚志这里时,刻意借着松腰带的时候,而把腰间吊着的镶金蟒玉扯了扯,然后才走到李如松面前说:“总爷,卑职选到个好料子,食指带茧,是个武举出身。”
“那赶紧收了!免得被别的卫招走了。”
李如松说着就叉起腰来。
马世龙则因此看见了李如松腰上的好几块蟒玉,以及锁子甲腿裙下的飞鱼蟒衣曳撒,得意劲顿时消失的一干二净,拱手称是而去。
骆尚志倒是瞅见了马世龙的蟒玉,而就一边带着几个选好的青壮过来给陈文良过目,一边对陈文良说:
“总爷,能不能给戚侯说说,将来征倭,把我也调过去,我好久都没拔寨夺城过了。”
陈文良则瞅了一眼这些青壮:“让他们再跑几圈,跑完后就让他们念数,谁慢一拍或念错或偷奸不念的,就罢掉!”
接着,陈文良就道:“别眼馋,那是拿命换来的,戚帅说过,为将者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打胜仗,至于需不需要冒险冲阵,而夺城斩将,皆看情况,不要为了个人的军功,就忘了身为将领的责任!”
“是!”
骆尚志应了一声,就继续去选起新兵来。
大约两个月后,万历八年八月,亲军六卫完成了招募。
因为并不是五万兵额都要通过招募募集,事实上大约一半以上是从边军和各地卫所选拔抽调。
何况,李如松、麻贵等也奉命从驻地所卫所,先征募了一批本就会骑射的卫所军户来。
所以,整个招募也就没花多少时间。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