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页(1 / 1)
('
可问题的关键是,百姓手里既没有钱,也没有可以用于换钱的物资……
而关中此刻物资匮乏的原因,就在于秦国在统一天下之后,上马了一系列的大工程,而且好大喜功,滥用民力。
这就导致了疆域虽广,人口众多,但除了皇宫修建的富丽堂皇之外,官府手中并没有多少钱粮可用。
所谓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就是这样的。
而后就是天下大乱,为了支撑章邯在关东平叛,关中的钱粮如同黄河之水一般向东流淌。
好不容易秦国灭了,不需要再支持庞大军队在外征战了,刘邦还定三秦的战役又开始了……
虽说汉军在韩信的约束下,军纪很好,并没有过多侵扰百姓。
但,外面兵荒马乱的,哪个不要命的敢出去耕田?
再加上章邯为了坚壁清野,纵火焚烧了去年即将成熟的农田,这就导致了关中这个大粮仓,今年是彻底见底了。
如果不是刘盈抢先一步,抽调了十多万户的人口进入蜀中,只怕就真如史书上所说。
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
这,也是汉军急于决战的原因。
这些屯驻在荥阳周边营垒中的十多万人,可都是壮劳力。
在这个人力为主的年代里,仅靠妇女儿童,是无法完成高强度的农业生产的。
于是,楚汉双方,开始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会战。
兄弟们,四年的楚汉战争就此爆发了……刘盈站在荥阳城头,手中捧着一个单筒望远镜,注视着远处战鼓隆隆的地方。
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战争,忐忑中,带有几分兴奋。
统领万军,纵横疆场。
哪个男人的心中,没有过这样的梦想?
在他身边,是脸上有些不满的刘邦,他如同刘盈此刻的动作一样,手中拿着一个单筒望远镜,不断的调整着焦距,试图看清楚远方的战场。
韩信领兵从关中到来之后,他的指挥权,就在张良的委婉建议下,被立刻剥夺……
在下雨天打刘盈,闲着也是闲着的情况下,终于等到了决战的时刻。
只是刘盈心中明白,打赢战役,和打赢战争是两码事。
此战,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是汉军获胜。
毕竟,史书上是这么写的……
嗯,其实若是仔细分析一下的话,汉军这边养精蓄锐多日,每天都能吃饱,而且还有少量酒肉,而楚军那边匆匆自齐地而来,携带军粮不多,只是勉强够吃。
而双方之间的兵力相差不大。
再加上韩信作为大将军,拥有绝对的指挥权,按照他此时在军中的威信,即便是曹参周勃这样的大佬,也不敢有丝毫违抗。
这样,当战斗打响之后,凭借韩信的能力,是绝对不会露出破绽给项羽突袭的。
双方之间的较量,就从项羽一贯的亲率主力精骑,寻找破绽,撕裂敌阵,最后席卷整个战场的运动战,变成了韩信最擅长的阵地战。
车骑掩护侧翼,步兵结阵硬战。
这样的战斗方式,重点并不是士兵之间的单对单,而是群体和群体的抗衡。
如此,士兵的个人武艺就变得不重要了。
如同纪效新书中所说,开大阵,对大敌。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只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焉能容得左右动跳?
冷兵器时代,虽说参与战斗的兵源不同,具体的战术也有更替,但总体的战法,却万变不离其宗。
比如荀子当年就曾经曰过,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所以说,在战场之上,花里胡哨没有太大的用处。
这,也是虫达始终只能当一个卫队长,而不被刘邦放出去领兵作战的原因。
随着日头高升,荥阳城南的战场上,楚汉双方的军队渐渐拉开架势,战鼓隆隆,杀气腾腾。
此战,双方的总兵力超过十万,完全站满了刘盈在望远镜中,看到的极限距离。
楚军的阵型中,一个身披大红色披风,金盔金甲的骑士缓缓策马而出。
阳光洒下,骑士身上的甲胄发出灿灿金芒,看上去如同天神下凡,让人不敢直视。
而在楚军中,顿时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这是他们的王,不可战胜的王!
刘盈身侧,刘邦不屑的撇撇嘴:“骚包……”
有人酸了,我不说是谁……刘盈在望远镜看着项羽,准备空闲下来了,给老刘打造一套更加拉风的战甲。
作为被电子游戏‘荼毒’的一代,他脑海中充满了各种各样奇奇怪怪,虽然不适合实战,但却很好看的盔甲。
毕竟,刘邦这个年纪,以及他的身份,是没可能如同项羽那样,亲自冲到第一线砍人的。
所以,好看就完事了!
嗯,都说妻子如衣服,老刘给我找了一套好看的衣服,我就还他一套好了……刘盈默默点头,只是在心中盘算着,该打造何等样的铠甲。
明光甲就算了,他准备将这种方便适用于不同身体的扎甲,作为汉军中的将军甲。
毕竟,老刘年纪大了,传统的扎甲,负重的点大多在肩上,穿的时间长了,身体吃不消。
那么,就只有量体裁衣的板甲了。
第72章 复仇者联盟
刘盈在心中盘算了一下板甲和扎甲的利弊,决定现阶段还是不考虑大规模打造板甲。
在现在的全面战争下,首先要解决的是披甲率的问题。
士兵在身穿铁甲而战的时候,可以获得强大的勇气加成,至少能爆发出平日里八成的战斗力。
还是纪效新书中所说,平日十分武艺,临时如用得五分出,亦可成功;用得八分,天下无敌;未有临阵用尽平日十分本事,而能从容活泼者也。
汉军此刻大规模装备的,是从秦国府库中获得的制式铠甲,同样是扎甲的一种,但却是皮质的甲片。
优点是造价低廉,按照平时的价值,大约价值一千三四百钱左右,换算成当年的粟米价格,大约是四十石粮食。
也就是说,在亩产两石的年代里,只需要二十亩田一年的收成,就能换取这样一幅甲胄。
但随着冶铁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矛和盾的较量中,矛的锋锐程度有了大幅提升,那么皮质的‘盾’,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汉军此刻列装的皮质扎甲,只能简单防御远距离的弩箭伤害,若是近距离被强弩硬弓,或是戈矛之类的近战兵器击中,还是难逃一死。
所以,刘盈在东出荥阳之后,抽时间去了一趟三川郡的冶金中心,宜阳。
在那里,他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收编了那里所有的国营冶兵坊,以及其他民间的铁工。
他准备,从汉中的煤铁商社抽调一批熟练的流水线工人作为班长组长,重新整合宜阳的冶金流程。
用三个月的时间,复刻出汉中的煤铁商社,半年的时间,开始批量生产铁质的甲片,用于取代现有的皮质甲片。
扎甲的好处,在于可以完美适配任何一个士兵的身体,而且在冷兵器的年代里,扎甲的防御力已经绰绰有余了。
全民皆兵的年代里,这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至于板甲,或者说是列装普通士兵的胸甲,其实并不太适合现在这个阶段。
板甲的特点,在于使用一整片的金属,提升防御力的同时,减轻负重。
也因此,至少身前的胸甲,需要贴合身体。
比如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军挑选胸甲骑兵的标准,就是某个士兵的身体,能否和胸甲匹配。
如果合适,就可以成为一名光荣的胸甲骑兵,然后在滑铁卢战役中,被一波送掉……
如果不合适,那么就只能去当线列步兵了。
套用到现在的汉国来说,全民皆兵的楚汉战争期间,需要大量的铁质扎甲来提升披甲率,从而获得一场场战斗的胜利。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