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页(1 / 1)
('
张良抽一根竹简:“这就是不能分封六国后代的第一个原因!”
“昔日武王伐纣而在宋地分封商的后代,是因为他确信能够得到纣王的人头。如今我王有把握得到项籍的人头吗?”
嗯,周武王姬发在巨野之战前,曾在孟津大会天下各路诸侯。
但那一次,他却并没有顺势攻打商纣,而是在会盟之后,让各路诸侯原路带回了。
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
第一次前来会盟的诸侯中,很有可能是迫于周国压力的骑墙派,以及就是过来凑个热闹的乐子人。
和这种虫豸,怎么能打败商纣呢?
于是就有了第二次会盟,这一次,就吹响了灭商之战的号角。
而听到张良的文化,刘邦又摇了摇头。
开玩笑了,要是能很轻松就割掉项羽的脑袋,他这些天就不会食不甘味了……
张良正色说道:“这就是不能分封六国后代的第二个原因!武王进入商朝的都城,在商容所居住的大门口表彰他,释放了被囚禁的箕子,重新修建了比干的坟墓。”
“如今我王可以重建孔孟坟茔,在名望很高的儒生的门口表彰他,在乘车经过他们家门口的时候,下车步行对他表示尊敬吗?”
刘邦嘴里噙着一大口饭,摇了摇头,他在见到很多儒生的时候,忍住不尿他一脸,就已经是最大的克制了。
还表彰?
呸!
看出了刘邦的真实想法,张良嘴角含笑说道:“这是不能分封六国后代的第四个原因!”
“周武王消灭商朝以后,废弃了战车,将战车修改成载人的车,将战争武器全部倒着堆放,用虎皮把它们遮盖起来,告诉全天下的人从此不再打仗。如今我王能放弃武力,崇尚文治,不再打仗吗?”
刘邦先是点了点头,旋即又摇了摇头。
他可以做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但项羽呢,他能做到将自己脑袋砍下来,系上蝴蝶结后送过来吗?
张良继续说道:“这是不能分封六国后代的第六个原因!”
“周武王曾经将运粮草的牛放到桃林要塞的北面去牧养,以此表示自己不再需要运输和积储军粮。如今陛下能放牧牛群而不再用它们运输和积储粮草吗?”
看懂了刘邦眼神中的想法后,张良再次抽出一根竹简:“这是不能分封六国后代的第七个原因!”
“天下的游士远离自己的亲人,背离了自己的祖先长眠之地,告别了家乡父老,跟随陛下四处征战,日盼夜盼的是什么?”
“是建功立业,能够获得可以传之子孙后代的爵位和土地!”
“现在我王重新分封六国后代,立韩、魏、燕、赵、齐、楚的后代为诸侯王,天下的游士都回去侍奉自己的君主和他们久别的亲人团聚,我王同谁一起去夺取天下呢?”
“这,就是不能分封六国后代的第八个原因!”
“而且眼下的楚国雄立东方,楚军冠绝天下,即便是我王分封了六国后代为王,只怕他们臣服的,也是项籍而不是我王!”
“所以我才说,这就是我王如此做,大事就全毁了的原因!”
“如此,还请我王三思!”
刘邦吐出嘴里嚼了一般的饭:“别三思了,这竖儒,差点坏了乃公的大事!”
在他正想让人去追回郦食其的时候,陈平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他对房中的张良先是点头致意后,旋即向刘邦行礼问道:“我听闻,大王欲封六国遗族为王?”
刘邦笑着说道:“不愧是你,消息就是灵通!不过在你之前,子房已经成功劝说我打消这个想法了!”
陈平看了张良一样,二人心中都升起了几分惺惺相惜之感。
刘邦接着说道:“你来的正好,你和子房一起,给我好好谋划一下,接下来我该怎么办?”
他说完,招呼魏无知将桌子上的饭食撤下。
相较于他当做朋友和兄弟的张良而言,陈平是他的臣子,那么和臣子之间的相处,自然同张良不同。
陈平坐下后看向刘邦说道:“项王这个人,臣是了解的。”
“他看上去,对人恭敬、怜爱,于是很多不了解他的士子,大多选择归附他。可到了论功行赏、授爵封邑的时候,他却非常吝啬,那些士人也因此不再真心效忠。”
“大王虽然言行傲慢且不注意礼仪,廉洁忠贞之士不愿归附。但却舍得赏给有功者以官爵、食邑,所以如臣这般,不顾廉节、贪图名利的无耻之人就望风而来……”
刘邦突然愣住,旋即放声大笑了起来。
要说损人,还是他们这些读书人最擅长!
陈平这一番话既骂了项羽,也骂了他,却让人生不起半分的愤怒。
“假如大王可以项王相互摒弃双方的短处,则取天下就易如反掌。但是,这很明显是不可能的。”
陈平笑呵呵继续说道:“但楚军除了项王外,还有弱点。那就是可堪大用的只有范增、钟离眛、龙且、周殷这几个人。如果大王愿意拿几万黄金来实施反间计,则臣有把握,可以使得楚军上下离德,君臣相互猜忌……”
“几万?黄金?”
刘邦稍稍迟疑了一下,旋即斩钉截铁说道:“好,四万金够吗?”
第111章 我刘老三又回来了!
大雪飘飘荡荡,整整下了十五天。
淮河以北,几乎所有的地方都银装素裹,雪深过膝。
这对于家中有积粟,并且储存了足够染料的家庭来说,坚持一下就过去了。
但对于那些绝大多数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人来说,汉三年这个冬天,就是他们一道生死关。
撑过去,也许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而撑不过去,则死亡就在今天来到。
大雪渐停之后,因为天气过于恶劣,笃定楚军不会攻城的刘邦,将荥阳城中一半的士兵派遣了出去,分散到三川郡各处,救援受到雪灾的民众。
这并不是在收买人心,而是一个王,应该做到的事情。
在汉军大雪天里忙忙碌碌的时候,位于荥阳城北方的敖仓,楚军士兵也同样在挥汗如雨。
周勃在弃守敖仓的时候,虽然一把火将这里点了,但毕竟走的过于仓促,而且天上也不断有飞雪落下。
所以,敖仓之中,也只是最上面的一层粮食被彻底烧毁,而在粮囤的下方,还有着一小部分勉强能吃的谷物。
不过,他们在这里挖到的粮食,并不是为了自己吃,而是用来喂马。
随着冬天的降临,楚军的后勤转运再一次出现了不足。
和汉军不同,楚军的物资,都是先汇总在彭城,然后统一发往荥阳城方向。
用后世的地理类比一下的话,就是汉军从陕西西安运粮到河南洛阳,而楚军,则要从安徽徐州,运粮到河南郑州。
这中间多出的距离,就是楚军多出的负担。
基本上,他们但凡发出一斤粮食送去前线,则至少在路上的时候,就消耗了接近四成。
毕竟,运粮的民夫不是日抛型的消耗品,他们不管是由彭城到荥阳东,还是从荥阳东返回彭城,这一路上都是要吃饭的。
也因此,楚军之中虽然积粟还够,但用来喂养牲畜的草料,尤其是楚军中蓄养的几万匹战马,这些大牲口,饭量抵得上好几个成年男子。
天寒地冻,百草凋敝,游牧民族的马匹在这一段时间属于是苦熬,而农耕民族养的马,在这一段时间却是上膘期。
毕竟,秋收过后,无论是草料还是粮食都是不缺的。
于是,这些习惯在冬天大吃大喝养膘,春天的时候去欺负草原人羸弱马匹的秦马,让饲养他们的楚军骑兵,愁的整宿整宿睡不着。
因为草料的体积过大,用车辆运输很不划算,所以往日里,楚军利用鸿沟水运草料以及部分的粮食。
鸿沟,修建于魏惠王十年,引黄河水为源,将黄淮之间的济、濮、汴、睢、颍、涡、汝、泗、菏等水道连通起来,构建了一个庞大的运河系统。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