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页(1 / 1)

加入书签

('

毕竟一个人光着膀子泡个澡就触发‘尤里卡’,也太扯了……

但另一方面,阿基米德完全有能力做出那个实验,根据就是他的《论浮体》命题七:一个比流体重的固体,若放入流体中,将沉至流体底部,若在流体中称其重量,将轻于其真实重量,其差等于排开的流体的重量。

所以,奉行拿来主义的刘盈,就又多了一个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定理。

流体静力学定律,也叫做刘盈第十七定理……

刘盈负手而立中,看了看一脸惊叹的张良,云淡风轻地说道:“其实这些知识在我编写的教材上都有,老师之所以不知道,是因为您这几年松懈了……”

“所以说,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然后,张良的拳头就硬了起来。

……

九江郡,寿春县。

这里是淮南王英布封国的最北端,过了这里的关卡,就是汉国直接统辖的泗水郡了。

汉承秦制,关梁无阻,取消国内关税的同时,也强令诸侯国不准征收商旅经过境内关隘的关税。

因此从天还没有大亮开始,这里的关卡内外就聚集起了长长的队伍,数以百计的行商车队浩浩荡荡,准备通关,将货物贩运到汉国,亦或是淮南国。

不过让出现在这里的商队比往常多出三成的原因,在于那些手眼通天的商人,已经知道了不久之后商税就将从原来的三十税一,调整为十五税一!

因此,他们要抓紧时间在新的律令没有实行之前,把积压的货物贩运出去,想尽一切办法卖掉!

毕竟,十五税一虽然不多,但相比于从前高了一倍!

这对于那些家财万贯,日进斗金的豪商来说,可就要了亲命了!

不过商人嘛,没什么社会地位,他们能做的就是抢在政策还没有下来之前,能多赚一些是一些了。

嗯,汉武之后虽然有了告缗令,但其实商人的地位相较之前提升了不少。

这都仰赖于一个政策的延续,卖官鬻爵。

准确的说,是官府出面,合法的进行售卖爵位赚钱。

之所以说是延续,是因为这项政策早在高后,也就是刘盈老娘执政期间就有了。

当时国家没钱,所以通过这种方式来筹集资金,渡过难关。

当然了,也不是谁都能买到爵位的。

朝廷毕竟要脸,因此规定只有前往北方戍边过的男子才能购买爵位。

但汉朝自有国情,作为一个古典帝国,每一个成年男子基本上都是戍卒,于是都拥有购买爵位的资格。

一时间,爵位就和男子腰间的佩剑一样,成为了每个男子都必备的一样装饰。

而造成西汉中晚期危机的病根,也在于此!

二十等军功爵制度不仅是封赠体系,还有着限制私人获取过多田地的能力,只有有了爵位,才能合法占据爵位规定的田地和奴隶数目,否则就征收重税!

在社会上普遍缺少投资项目的汉朝,商人赚了钱,自然要购买土地来保值,这项合法买卖爵位的政策,恰好解决了他们没有爵位,不能合法占据更多土地和奴隶的困难!

于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虽然有迁豪令,但当这些拥有大量财富的人聚集在天在脚下的时候,总能通过各种手段混到官僚的队伍中去。

于是官商一体,纵然再有告缗令,也打击不到这些家中有人在朝中做官的富贵人家!

然后就有了将汉帝国推向巅峰的汉宣帝,在临终之前,依旧召集群臣商讨一个问题,那就是咱们大汉都这么牛逼了,可为什么在关中地区还有盗匪横行,流民遍地呢?

当然了,他这个问题,自然无人回答。

或者说,大家都知道原因,但却没有人愿意对他说,于是就有了汉哀帝时期,有个叫做鲍宣的大臣给皇帝的上书,内里详述了百姓的‘七亡七死’……

然后,就有了王莽……

再然后,就有了贯穿东汉魏晋,乃至于一直延续自唐朝的世家门阀……

第113章 刘肥:小白脸神马的最讨厌了!

寿春县。

当城关钟楼上的自鸣钟当当当铛的响了七声之后,紧闭的城门吱扭扭的打开,缺乏油脂浸润的门轴摩擦产生的声音,让临近的商旅情不自禁的捂着耳朵,苦苦忍受。

这其实并非是守关的士兵的偷懒,而是有意为之。

毕竟开门的声音足够大,就不会存在有人偷偷打开城门,放城外的人进入亦或是放别人出城的机会。

嗯,有一部名叫《贞观之治》的电视剧,对于这一点的还原就很好。

玄武门事变前夜,守将常何为了偷放李世民和尉迟恭等人进入皇宫,特意用油脂浸润门轴,使得在寂静的夜里,城门开启的声音也无法传播到其他地方的守军耳中,而后入宫的李建成和李元吉虽然也注意到了门轴下方的油污,但却没有放在心上,大摇大摆的直入禁宫,身首异处的被人扔了出来……

城门口,当刺耳的摩擦声停歇,一名打着哈欠的百将从门洞走出,开始验看商旅手中的‘验、传’,以及通关文牒。

嗯,通关文牒可以理解为古代版的护照,毕竟汉朝实行的是郡国制,不仅有藩王国,还有候国,所以通关文牒就是出远门的商旅之人必不可少之物。

只不过和世界上大多数的执法者都会选择性执法一样,守门的百将也同样如此,虽然行商旅人主动向他出示了通关文牒,他也仅仅扫了一眼,就不耐烦的摆摆手,示意对方快走,别在这里碍事……

毕竟,这世界上哪有上班不摸鱼的打工人呢?

而且百将还奉行了一个很朴素的理念,那就是主动出示文件的行商旅人都是良民,既然是良民,那么就没有必要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

他的时间和精力,都留给了人群中那些藏头露尾的家伙。

比如,队伍之中的这个身上披着蓑衣,带着兜帽,低垂着脑袋,看不清脸孔的家伙!

这厮,一看就很不正常!

那名百将不动声色的继续验看着通关文牒,向身后袍泽使了个眼色,标记了一下队伍之中的可疑之人。

于是,两队手持长戟,穿着牛皮扎甲的士兵开始在人群中巡弋,貌似在维持治安,但实则将兜帽男隐隐围在中心。

“别动,把帽子摘了!”

“说你呢,别看别人,再不老实马上宰了你……”

那名百将腆着肚子,大摇大摆的走了过去,但看到那人隐藏在兜帽下的面孔,瞬间变得点头哈腰,满脸谄媚。

“啊呀,原来是中大夫啊……都怪小的有眼无珠……”

“你们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滚!”

他呵斥走了那些手持长戟对准贲赫的士兵,一脸讪笑的走到面无血色,惊慌失措的贲赫面前,赔礼道歉:“那些粗胚不懂事,看我回去怎么抽他们!中大夫这莫非是奉了大王之命,外出公干?”

嗯,贲赫任职的中大夫虽然食禄不足千石,但却是时常陪伴在英布身边的人,因此淮南国中他人认识的人没几个,但认识他的人却多不胜数。

此刻见到那名百将对自己的恭维,贲赫心中的惊恐稍去,他之前还以为这些士兵是英布派来捉拿他的呢……没想到不是!

不过想想也对,英布应该不会让守门士兵这种级别的人来抓他,来抓捕并处决他的人,一定会是英布的心腹卫士,否则一国之君被人戴绿帽子的事情就瞒不住了。

毕竟英布好面子,当年他投奔刘邦的时候,刘邦边洗脚边接见了他,于是把英布气的差点拔剑自刎,然后当他看到了刘邦给他准备的吃穿用度都和刘邦是同一个规格之后,于是就死心塌地的给刘邦卖命……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