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页(1 / 1)
('
但是内阁可以。
因为内阁沟通内外,和外朝并无太多权力上的交叉,所以才可以和六部当中的官员结党。
想要遏制党争,治标的法子,是保持六部的超然地位,打压内阁。
但是内阁大多数时候,是站在皇帝这边的,这相当于自断臂膀。
所以想要治本,就得从根上来。
孟子说的好,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帮文臣,就是过的太安逸了。
想要遏制党争,只要保持好勋戚武将的地位,六部和内阁,自然而然的就会联合起来对抗勋戚。
没有所谓的阁部之争,也就不会有党争的内耗。
与此同时,所谓非翰林不得入阁的规矩,也得改掉。
只有消除掉部院大臣和阁臣在选拔上的区别,将内阁变成一个正常的朝廷部门,打消掉那股该死的优越感。
这一点,朱祁钰有着清醒的认知。
他没想着大明王朝能永世不倒,万万年长。
但是既然重活一世,他自然要竭力让大明延续的更久一些,也算对得起列祖列宗。
所以对于内阁,既要用,又要防,得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子。
目前他还没有太多的头绪。
但是事情要一步步做,就算要打压,至少也要先将内阁扶起来,才能再谈后面的事。
…………
内阁。
下朝之后,陈循和高谷两人回到内阁直房,默契的都没有说话,而是各自回到自己的直房,借处理政务,平静自己激动的心绪。
直到天黑时分,手头的奏疏都处理的差不多了。
新鲜出炉的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俗称次辅的陈循老大人,才迈步来到了高谷的直房,道。
“世用兄,今日一同下衙,如何?”
高谷放下手中的笔,起身颔首,他也等陈循许久了。
两人一并回了陈循府邸,一同用了晚膳,最终才在书房坐下。
摇曳的烛光中,陈循幽幽的叹了口气。
“可惜了商辂,彭时二人,时运不济,错过了此次大变动啊。”
高谷也叹道:“也怪他们二人,畏缩不前,不体圣意,平白错过了机会。”
前番天子命他二人推举阁臣,他二人虽猜测天子有意从外臣当中简拔,但是顾虑到内阁的规矩,还有就是自己的一点私心。
他们都不约而同的从翰林院选了人推举上去,陈循举荐了商辂,高谷举荐了彭时,都是自己的门生。
出乎意料的是,天子对此并没有表示什么不满,顺手就给准了。
但是当诏书送达的时候,商,彭二人以自己资历不够,能力欠缺,推辞了一番。
本来,这也就是客气客气。
但是谁想到,去传旨的內监听完之后,直接就打道回府了。
这得亏是因为,阁臣入阁用的是中旨,而非正式的圣旨,要不然哪能这么儿戏。
然而经此一事,陈循和高谷也终于确定了下来,天子并不想让阁臣囿于翰林一脉。
不然就凭一个传旨的內监,哪敢这么胡闹,背后定有天子的授意。
只可惜了商,彭二人,若是没有故意拿那番架子,这个时候,便可一步登天。
至于现在,也只能老老实实的等着外放到部院,一步步苦熬了。
毕竟,天子已然有言,入阁者加六部尚书衔,尚书是二品衔。
也就是说,从此以后,想要入阁,至少得是三品以上的实职官员了。
高谷道:“不过或许这也是天子本来的用意,毕竟你我二人年资已足,天子稍加提拔,以定内阁之制,算是常理,但是商,彭二人若真入阁,以其年资,天子反倒不好将内阁阁臣,俱加尚书之衔。”
陈循点了点头,于是将此事略过不提,顺势问道。
“天子今日所为,其倚重内阁之意彰显无疑,然而有一事,老夫却思之不透,想跟高兄商讨一二。”
高谷亦是一笑,反问道。
“陈兄可是说的首辅一事?”
第130章 何德何能王简斋
灯火通明的书房内,陈循的脸色微微一红,但是还是诚实的点了点头。
既入仕途,想要往上一步,本是常理,没什么可不好意思的。
这次天子在朝会上,将内阁的员额制度确定下来。
他二人的品级也水涨船高,虚衔从三品侍郎,超擢到了二品尚书。
照理来说,已然该心满意足。
但是天子偏偏留了那么个钩子,指出内阁群辅,以华盖殿大学士为首辅,主掌票拟。
虽然品阶一致,但是一个主掌票拟,已然区分了首辅和其他阁臣的不同。
而因为王直本就是吏部尚书,在朝臣的一致坚持之下,并没有加授华盖殿大学士。
换句话说,天子设了首辅这个职位,但是却没有授予任何人。
这就不得不让陈循蠢蠢欲动了……
“世用,此处只有你我二人,老夫就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陈循一脸情真意切,开口道。
“自三杨之后,内阁在朝中地位大不如前,如今天子虽有重用之意,但或是因新登大位,施恩于下。”
“若非有此变局,朝廷典制又岂会轻易擅动?”
“此乃千载难逢之机,若首辅迟迟不定,则终不能与六部相媲美,待危机一过,朝局承平,自当以平顺为主,不宜再大动典制。”
“故而此时,我等身为阁臣,当携手并进,稳固典制,如此,内阁传承有序,才是好事,世用以为然否?”
官位动人心!
面对着一个有机会成为和七卿媲美的首辅之位的机会,陈循也顾不上前段时间和高谷的小小嫌隙了,言语之间,拉拢的意思十分明显。
高谷也是聪明人,陈循的意思他何尝不明白。
天子虽然有重用之意,但是首辅一天没有确定下来,内阁辅臣的六部加衔,就只是加衔,在地位上难以真的媲美六部。
毕竟天子有言在先,首辅主掌票拟,其他阁臣辅之。
没有领头人,在朝堂当中,总会矮别人一头。
所以陈循这是在劝他,趁此时机,将内阁的根基稳固下来。
毕竟,如今大敌当前,很多的规矩都不太讲究。
就像今日的朝会,若是放在平时,内阁的地位哪有这么容易提上来。
不得拉锯打嘴仗个十天半个月的,还一定能成。
乱局,是打破旧规矩,建立新规矩的最好机会。
只要这个时候,内阁能有一个首辅站出来,代表内阁在朝堂的军国大事当中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那么内阁的地位就能被彻底奠定下来。
待大战结束,内阁首辅,才能真正拥有稳固的,媲美七卿的地位。
错过了这个时机,再想要跻身七卿的行列,可就难了!
自然,内阁如今只有两位阁臣,看样子,一时半刻也不会有新的阁臣增补进来。
毕竟天子给入阁划了一道门槛,三品实职京官。
因为土木之败产生的大量空缺,导致京城内外许多的高级官员都平地升级补缺。
如今朝中部院内的大多数三品实职,都是刚刚拔擢上来的。
短时间之内,再超擢入阁加尚书衔,不合适。
所以要选首辅,之能从阁臣当中选。
而论资历,论年龄,论政绩,高谷都难和陈循这个老资格的阁臣相比。
也难怪陈循心里会有这个念头。
他总不能自己跑去皇帝面前,说我要当首辅。
作为唯二的阁臣,这个话由高谷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然而望着陈循那期盼的眼神,高谷叹了口气,不得不给他泼上一盆冷水。
“陈兄,非我不肯相助,实乃不可也。”
陈循皱了皱眉,问道:“世用此言何意?”
高谷正色道:“陈兄可曾想过,陛下为何设首辅而不授首辅,真的是因为先授给了天官,不好当场再授别人吗?”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