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页(1 / 1)
('
听着官家之言,一干在场的臣工,皆是脸色发黑。
“官家,臣觉得,怕是有些不太妥当,毕竟自我大宋开国以来,诗赋之定名。
多有出处,而今日这等出题之法,似乎……”
“臣倒觉得官家此题十分新颖,毕竟自太祖皇帝以来。
殿试诗赋之题目,虽然多出于典籍,但却也有列位先皇自斟之赋题。”
赵佶收笔,望向站在御案跟前的吴执中,朝着这位仍旧负责殿试的主考官和颜悦色地问道。
“爱卿为今岁殿试之主考,不知爱卿以为如何?”
方才听得十分认真的吴执中,亦不得不朝着这位平日里骚操作百出,但是今日这道殿试题却极合胃口的昏君恭敬一礼。
“臣以为,此赋题甚是妥贴,与今科之现状十分契合。”
看到这位主考官也站出来支持了官家,那些原本还想再叽歪几句的反对派也只能索然无味地退回了列班。
毕竟主考与官家既然都认可,他们再反对,说不定会惹恼官家,让官家惦记上自己,何必呢?
……
高璋终于与一干贡士来到了那集英殿前的广场上,远远地就看到了那三百张案几,将整个广场铺满。
看来,这里就是殿试的主战场,也对,莫说集英殿,即便是宫中最大的大庆殿,也根本容纳不下三百个殿试贡士在里边挥毫泼墨。
由着官吏将自己引到了最前排的位置坐下,高璋一抬脑袋,就可以看到那距离自己仅仅三步的集英殿台阶。
好在今日天气是多云,而且现在还早,不然,若是毒辣的日头晒得久些。
指不定要影响贡士们的发挥,指不定有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贡士直接中暑抽过去也说不定。
这也是为何在春季科举省试之后没多久就要赶紧整殿试的原因吧。
反正高璋是这么想的,就在他坐在案几跟前胡思乱想之际。
就看到了台阶之上,终于有熟人显现,正是那位把自己拱上省元之位的礼部吴尚书。
吴执中目光扫过这一干贡士,一眼就看到了坐在台阶之下,好奇地冲自己打量的高璋。
吴执中嘴角微微一扬之后,清了清嗓子,将那张官家御笔的红纸摊开,开始大声地念诵出了今科殿试的题目……
第八十八章 命运的车轮,直接碾在了高璋的脸上……
高璋听着那很华丽的辞藻,不得不承认昏君师尊果然有两把刷子。
一想到那日昏君与自己肩并肩游湖,希望自己能够高中状元的场面。
高璋就很想直接趴在案几之上,一觉睡到这殿试结束完事。
毕竟殿试考的那些玩意,高璋也不是没打听过,但听闻了相关的殿试题目之后,差点疯掉。
北宋前期的君王,好歹都是正经人,出的题目也都很正经。
可到了自己这位昏君师尊上位之后,殿试的题目直接放飞自我,简直超出了高璋那颗人类头脑想象的极限。
有时候是引经据典的诗赋题目,有时候是论,但有时候,居然会出道家的经籍来作为考题。
甚至听亲爹高俅说过,有一回昏君还曾经主持过绘画的殿试。
高璋终于明白,为何大宋会崩的那么厉害,根本就是被这位多才多艺爱显摆自己才华的昏君给祸祸的。
当听了那些精彩纷呈的殿试趣闻之后,高璋除了摆烂,实在是不知道应该咋办了。
可现在,听着那吴执中在那里宣读的内容,越听,就觉得有些不对劲。
嘛意思,虽然吴尚书读的内容有些长,但总结下来就是,少年与国家作为题目作一篇赋,内容自然是要积极向上的,这就是今科殿试题。
上方的吴执中念罢题目,将这份官家亲笔所书,交给了身边的一名考官。
而此时,十数名宦官一同下了台阶,将他们抄录的题目贴在木板上,向这些考生们展示。
“尚书你看……”就在这个时候,吴执中听到了陈侍郎的低声提醒。
下意识地朝着陈侍郎所指的方向看去,就看到了高璋一副震惊到难以置信的表情,傻愣愣地坐在案几跟前。
“这小子,这是怎么回事?”
吴尚书直接就懵了。这位高家神童是咋回事,听了这殿试题目,怎么一副见了鬼的表情。
陈侍郎得了吴尚书的暗中授意之后,便晃晃悠悠地下了台阶,开始溜达,走到了高璋跟前一站。
总算是让像看到天下掉了一坨金疙瘩的高璋给惊醒了过来。
作为考官的陈侍郎自然不敢多言,只是微微颔首道。
“好好做题,用心做题。”
扔下这么一句之后,便晃晃悠悠地朝着一旁溜达而去。
高璋砸了砸嘴,用力狠狠搓了把自己粉白细嫩的小脸蛋。
想不到啊想不到,之前自己跟昏君师尊都做了自己成为状元的梦,已经是相当的离奇。
而现在,昏君师尊突如其来,一点也不墨守常规的骚操作,突然让高璋有种梦想照进现实的狂喜。
就仿佛看到那命运的车突然出现,然后加速轰起油门。厚重的轮胎从自己脸上狠狠地碾过去,留下了两道车辙。
冒着金星的眼中,仿佛看到了叨着旱烟袋的老天爷冲自己邪魅一笑,一个潇洒的甩尾飘移,潇洒而去。
用这样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老人家也站在老子这一边。
唔……也许是这段时间,爹娘天天去宗祠里拿烟熏高家的列祖列宗,总算是为自己熏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少年与国家,而且居然还是赋,呵呵……这特么不是送分题,难道还是送命题?
许多的贡士还在皱眉苦思,有些之前特地准备了精彩诗赋,却发现文不对题目,只能无声地骂骂咧咧。
又或者是在捶脑袋,希望能够起到当头棒喝的作用获取灵感。
而高璋则已经开始提笔,无比郑重地落笔于宣白之上:少年中国赋。
高璋很清楚,那位后世教育大家梁大大的全篇写得有多嗨皮,但是,这是大宋王朝。
自己肯定不敢通篇照抄,所以,只能截取一部份很适合当下的内容。
有了这位流芳百世的梁大大《少年中国说》打底。
只要自己那位多才多艺,很有文学鉴赏水平的昏君师尊脑子没过热死机,肯定会欣赏这种绝世好文。
然后一脸嗨皮地提笔将自己点为状元,随后,老子这辈子绝对可以春风得意马蹄疾,仕途一路狂奔踩飞机。
兴许会有人蹦出来说这不是赋。呵呵,拜托,赋,本身就是散文的一种文体。
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所以,用这篇绝世好文撂在这里,当真是没毛病。
陈侍郎刚刚溜达了一圈,正要绕回来就听到了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声。
一抬头,就看到了自己与吴尚书很看中的神童小高一脸嘿嘿嘿地提起了笔。
“……不会吧?不是吧?不能吧?”
陈侍郎的脑子里边直接一个三连吧,下意识地左右观望。
前后左右,所有的贡士们,都还在皱眉苦思,努力构思,斟酌文字。
看看不远处那位传闻中的蔡家麒麟子蔡老六,此刻正一脸懵逼地看着宦官举着的试题牌,明显还没能搞明白题目。
而这小高,明显已经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开始落笔于纸上。
……
陈侍郎着实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业已经悄悄然地移步,来到了那高璋的案几跟前。
就看到了他那笔不论什么时候都让人觉得赏心悦目的漂亮书法。光是这一手,就能够让人对他加上不少的好感分数。
“少年中国赋……啊这……”
看着高璋落笔于纸上的标题,陈侍郎不禁心里边打了个突。
当视线下移,看到了此刻,高璋正在奋笔疾书的内容时,陈侍郎直接就僵在原地,两眼陡然睁圆。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