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页(1 / 1)
('
再加上大宋官家赵佶也有意同意那位很上道的藤原国国主的请求,此事也算是顺利搞定。
另外就是,因为大宋的使节尚在藤原国,正好顺便就此事,好好与那藤原国协商妥当。
对此,蔡京和童贯只能默默地为大宋天子点赞,同时心里边骂骂咧咧地,恨不得抄起大棒棒亲自跨过山海,把孽畜擒回大宋来。
随着大宋官家确定了大致方略,又扔出那藤原国的国名,由着那些臣工们继续讨论,两天之后,拿出最后方略。
这才在一干臣工们那官家圣明的赞誉声中,圆满地结束了今日的临时朝会。
官家赵佶,迈着轻盈地步履,朝着那深宫中的御书房行去。
那脸上洋溢的笑容,代表着他此刻心情十分的舒爽。
回到了御书房,刚一进门,官家赵佶的目光,就落在了高璋的那幅画作上。
上面的自己俊逸儒雅,飘逸之中,不失仙尊的威仪。
不论是师师姑娘模样的神女,又或者是杨戬模样的神将,就连那条蹲在自己脚边的神犬哮天,也那样的威风凛凛活灵活现。
“小高这孩子,当真没有让朕失望,那位藤原国国主的这份国书必定是出自他的授意。”
“小小年纪,却能够摄服一国之主,甘愿对他唯命是从,当真了不得啊。”
一旁的杨戬听到这话,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可看官家的表情,除了欣赏与赞许,根本就没有别的。
得,只要你喜欢一个人,那就会无条件的信任他。
“来,给朕研墨,朕要好好的叮嘱下小高,那藤原国国主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俯首贴耳,但是还是要谨慎从事为上。”
“官家圣明,官家您的话,状元公肯定能够铭记于心,时刻不敢忘怀。”
……
“蔡相,你家六郎,可有给你回信?”
正在缓步朝着宫外行去的童贯,低声朝着并肩而行的蔡京问道。
听到了这话,蔡京顿时就觉得好心情全给毁了。
蔡老六当然来信了,第一句话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何况爹乎?
要不是蔡京这些年来,已经对自家老六的各种挑衅之言有了强大的抵抗力和控制能力。
但还是差点就被这话给气得脑血管爆裂当场送走。
至于后面的那些嚣张跋扈的屁话,亦让蔡京看得直咬牙。
六郎在书信里边,把他自己描给成了藤原国的土皇帝一般。
就连那藤原国国主都十分认可他的能力,哭着喊着请他留在藤原国为相。
第五百三十七章 为了舔师尊而开创的信鸽传讯
但是他终究是个孝顺娃,考虑到自己不能背负一个弃父的骂名。
所以他决定先在那藤原国,替那位藤原国主,梳理朝堂政务,清理朝中奸侫。
再替那藤原国规划好未来三五十年的发展,他自会归来。
这些话,能告诉童贯吗?蔡京觉得这样的家丑,还不如让自己一个人继续默默承受,就不说出去丢人现眼了。
只不过,面对着童贯投来的询问眼神,老谋深算的蔡京面带忧虑地摇了摇头。
“没有,你家大郎呢?”
“我家大郎倒是回了信,述说他在那藤原国,频频杀敌建功。”
“根本就不想回来,简直要气死咱家。”
黑着脸的童贯不好意思说那书信里边,童智胜那个孽畜,还洋洋得意地告诉自己。
如今,他已经被那些身体不及其腰的倭国士卒,称之为宋国之恶鬼天王。
每当他抄起那柄佛家武器方便铲走上战场,都会成为整个战场的焦点。
并且他还洋洋得意地告诉童贯,自己在大宋,一个打一百个怕是撑不住。
但是在倭国,一骑当千,绝对不在话下,相信用不了太久,不论是倭国还是藤原国,都会永远地留他这位宋国之恶鬼天王的传说。
这踏马是好话吗?这个孽畜居然还觉得很合他的胃口,要不是自己远在东京汴梁,很想让这个孽畜尝尝自己的拳头是不是更合他的胃口。
“官家又对他们二人委以重任,怕是这一时半会,他们根本回不来。”
“如今咱家只希望那藤原国之事,早日结束。不然,他们怕是又会寻各自理由,留在那异国之地。”
“也不知道在那蛮夷小国,能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听着那童贯那明显有点气急败坏的牢骚,蔡京默默地抚着长须,你家那个粗鄙小子,怕是正忙着杀人放火玩得嗨皮。
至于蔡某的犬子,正在那里当土皇帝当得高兴,哪里会乐意回家被揍得皮开肉绽的。
要不,自己给六郎去封书信,设法好言软语地诱他回来?
搓着那好久都没耍戒尺的手指,蔡京已然开始认真地考虑起了这个可能性。
可是一想到,居然要向那个成日盘算着要骑到自己头上拉屎的孽畜服软,蔡京的自尊实在不允许自己这么做。
……
收到了朝堂传来的消息,杨都知便回到了皇城司内,召来了那赵押班。
“见过杨都知,不知都知唤末将所为何事?”
“赵押班,那些信鸽如今训练得如何了?”杨都知朝着那赵押班关切地问道。
“回都知,经过了大半年的训练,那些信鸽如今可以在一个到一个半时辰之内,回归到两百里外的鸽巢。”
“只是,有时候信鸽会被猛禽所伤,甚至会被猛禽擒杀。”
“所以,上个月开始,我们每一次训练,都是以两只信鸽为一组放飞,如此一来,可以保证传递的消息,不会被耽搁。”
信鸽这玩意,高璋早在一开始蹿去江南,被留在了江南任职开始,就打起了这玩意的主意。
毕竟从苏州到东京汴梁足足有一千六百多里路,哪怕是八百里急递,也需要差不多两天两夜方才抵达。
像有时候,高璋想要跟师尊聊些事情,增加师徒感情,自然不方便使用这种除非是紧急军情才能启用的八百里以及六百里急递。
但是如果用信鸽的话,怕是速度还在那劳民伤财的八百里急弟之上。
高璋可是记得自己看过一个新闻,从开封放飞三千只信鸽,只需要七到八个小时就可以抵达五百多公里之外的江苏盐城。
而从苏州到东京汴梁,也才八百公里,而且如果是两百里到三百里左右,就设置一个信鸽站。
完全可以在一天之内从东京汴梁抵达苏州。
哪怕是信鸽体格轻盈,不能携带重物,但是用来传递消息,则完全没有问题。
所以在那杨都知在江南朱氏之乱平定之后,奉命返回东京汴梁之时,高璋在那个时候就跟他详细在讲述了那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好处和优点。
而杨都知也很清楚,这绝对又是一件很容易立功受赏的好项目。
回到了东京汴梁之后,直接就将这个重任委以了赵押班这位皇城司二把手全权负责。
现在听到了赵押班这番表功似的禀报,杨都知也是松了口气。
既然已经把东京汴梁到那苏州的信鸽站全部搭建完毕,并且也已经通过测试,运行良好。
那这一次的好消息,利用这信鸽站向状元公禀报,自然也是再适合不过。
……
很快,杨都知亲自抄刀捉笔,将那大宋官家与朝臣商议之后的好消息抄录在了那两张十分轻薄的帛布条上。
等到了墨迹干透之后,赵押班亲自动手,将这两张帛布卷了起来,然后小心翼翼地塞进了两个十分轻薄的铜质信筒里边。
这两个铜质信筒,每一个的粗细,也就仅仅相信于小指头粗细。
塞进去之后,又用塞子塞紧,用蜡封口,这才与杨都知一同来到了那位于皇城司一角,特地开辟出来专门用于训养信鸽的院子。
赵押班唤来了负责信鸽的陈快行(皇城司官吏名),陈快行便将这两个铜质信筒分别绑到了两只健壮的信鸽的腿部。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