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页(1 / 1)

加入书签

('

北地的豪族已然开始蠢蠢欲动起来,甚至还有人已经与那扶桑国暗通款曲,表示自己愿意接受扶桑国的官职,并且愿意接受改姓。

白河上皇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自己推翻了那骑在王权头顶上得瑟了一百多年的摄关家之后。

还没得意多久,就会出现这样的灭国之危,而平安京的被焚,还有那因为扶桑国大军又攻取了淡路岛。

令他不得不一次再一次屈辱地宣布迁都,几番折腾下来,让原本身体本就不强健的他,已然染上了重病。

而惠仁天皇,也在扶桑国兵马于须磨浦山登陆之后,不得不离开了那尚在重建的平安京,径直退往数百年前的旧都,位于那琵琶湖南的大津京而去。

白河法皇深知现如今扶桑国气势正盛,决定讲和,奈何那李忠宋直接怒诉白河法皇派去的使节。

并当着扶桑国文武的面,将那求和文书,直接焚毁。

要么,白河法皇自缚前来请降,要么,等着被扶桑国大军,踏平奈良。

……

距离秋收已经不远,作为西夏国主,李乾顺觉得自己也应该做点什么,表示一下他这位大夏天子也很注重农事。

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巡视到了卓啰和南军司之时,这才意识到了有些不对劲。

因为他这一路行来,查觉到了那卓啰和南军司的田地,到处都开着小白花,虽然之前,为了茶叶与丝绸,李乾顺恩了诸军司种植棉花。

可是现如今看来,这卓啰和南军司所种植的棉花,明显多得有点过份。

这让李乾顺第一时间就派出了心腹开始打探。

数日之后,李乾顺的车驾终于抵达了该军司的治所东卓啰城(今红城子)。

卓啰和南军司都统军费听涉莫率领一干军司将领以及当地的部落首领在城外恭迎这位大夏国主。

直到深夜,一众前来恭迎的臣工散去,李乾顺这才示意那费听涉莫留下,自己有事商议。

打量着这位被自己委以重任的都统军,李乾顺意味深长地道。

“费听卿,这卓啰和南军司,到底种植的棉花是多少亩?”

须发花白,身为费听氏一族族长的费听涉莫听得此言,不禁眼皮一跳,赶紧拜倒在地。

“不知陛下何出此言?可是老臣有哪里做得不对?”

“你来看看此物,这是朕这些日子让人彻查了卓啰和南军司境内各地种植的棉花亩数。”

李乾顺脸色一冷,一旁的侍者快步来到了费听涉莫的跟前,将那本帐册递到了那费听涉莫的跟前。

费听涉莫只能硬起头皮打开了这份帐册,看着里边那密密麻麻的详细记录,心中顿时一寒。

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年轻的国主,居然会如此的较真。

当即毫不犹豫地拜倒在地,连称有罪。

“陛下,这是老臣一时糊涂,去岁我卓啰和南军司物资短缺得厉害,后来奉旨拿出了一份部的田地种植棉花,以换取物资。”

“那些混帐东西,见利眼开,根本就不顾老臣的劝阻,都在私底下暗中增加种植数目。”

“老臣也曾想要严令禁止,可是那些诸部头人都告诉老臣,说咱们卓啰和南军司倘若不这么做,其他诸军司也会如此做……”

李乾顺脸色一变站起了身来喝问道。

“你,你等会,你说什么?其他的军司,也有这等情况?”

“老臣岂敢欺君,整个大夏十二军司,都有部族头人,私自增加种植棉花亩数,绝非仅我卓啰和南军司。”

看着跟前信誓旦旦的费听涉莫,李乾顺当真是出奇的愤怒,怎么也没有想到,出现这样的问题,居然不仅仅只是一个卓啰和南军司,而是整个西夏十二军司都有这样的问题。

要知道,仅仅只是这卓啰和南军司,就翻倍的种植棉花,达到了十万亩之数,可是整个卓啰和南军司,总共也就才不过二十万亩出头的田地。

第五百四十一章 没有咱们段氏商社,他们连茶叶梗都喝不到

“好好好,既然你说其他军司也有这等事情,那朕就在这里好好的住上几日。

朕要彻查,看看到底都有谁,这么大的胆子。”

面对这位年轻的国主,费听涉莫唯唯诺诺地侍候了半天,这才退出了屋子。

而行不多远,就有一干心腹部下们纷纷赶来询问情况。

“尔等不必慌张,增种棉花,又不止咱们这一个军司。”

“也对,我就不信,陛下还能够把咱们大夏十二个军司都统军全给裁撤了去。”

一干军司将领,诸部落头人贵族又有哪一个是善茬。

毕竟种植棉花所获得的土地收益,绝对是种植粮食的五到十倍,既然如此,凭什么其他种得,他们就种不得。

没有让那李乾顺等待太久的时间,诸军司也都收到了李乾顺在巡视卓啰和南军司时,发现卓啰和南军司多种植了一倍的棉花。

诸军司都统军也都纷纷地向那李乾顺递上了各自的请罪折子,内容大同小异,大意都是自己手下人实在不听话,听到了其他军司肆意增加种植面积。

如果自己这里不增加,那岂不是要比其他部落赚的少?

再说了,没有茶叶,治下的百姓很容易生病甚至是死亡。

没有了丝绸,大家难道成天穿着那破旧的衣服,那成何体统,有损于大夏国的颜面。

看着那些递来的诸军司的请罪折子,李乾顺除了在私底下破口大骂之外却也无可奈何。

如果只是一、两个军司阳奉阴违也就罢了,杀鸡儆猴这种事情,上位者经常干。

可当所有军司都同流合污,集体犯罪,难道自己还能把他们全部宰了泄愤不成?

十二个军司,掌握着大夏近八成的军队。

……

而自己才在大辽毒死自己老妈梁氏之后,才刚刚独掌大权没几年,可谓根基尚未稳固。

这样时候,自己敢扬言把他们全剁了,李乾顺不认为自己可以活着见到明年的太阳。

最终,只能下旨狠狠地斥责这十二军司,并且让各军司都缴纳一部份的收益,作为对他们的惩罚。

再有就是,明年敢有再犯者,严惩不怠。

另外,李乾顺决定遣人去跟那段氏商社的负责人好好聊聊。

警告他不得再生事端,自己不敢弄死十二军司的大佬,还弄不死你一个小小的宋国商人?

面对这样的处置结果,对于诸军司而言,可谓是意料之中的事。

而对于段仲平而言,这自然也属于意料之中的事情。

坐在身边的段大郎此刻显得甚是忧心忡忡,开始担忧起了明年的棉花种植。

看到大郎如此,老谋深算的段仲平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大郎你犯不着如此,那西夏国主他也就只能嘴皮子上耍耍狠罢了。”

“难道你觉得,他真敢把咱们段氏商社从那大夏连根拔了不成?”

“就算他真的拔了,难道他西夏敢不跟大宋做生意?”

“你可别忘记了,没有咱们段氏商社,他们连茶叶梗都喝不到。”

“更何况,今年这一百多万亩的棉花,会让那十二军司的都统军们乐到眉开眼笑。

等到明年,如果他们真的老老实实的顺从于那位西夏国主的意志,让他们的收入到了一半还多,你觉得他们能乐意?”

“爹,难道他们还敢不尊那国主之命?”

段仲平直接就乐出了声来,下意识瞄了一眼厅门处,压低了声音道。

“大宋的官吏,又有多少,会老老实实听朝廷的,听官家的?”

“……”段大郎愣愣地看着这位老谋深算的亲爹,终于明白了自己跟亲爹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爹告诉你吧,当官的,又有多少是不要利益的?”

“你有这闲功夫去担心此事还不如赶紧想想办法。

想想怎么才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把那百多万亩的棉花,运到苏州去。”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