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页(1 / 1)

加入书签

('

“至于明年,老夫估摸着,想来诸军司的都统军,挨了这么一顿收拾之后。

肯定还会偷偷摸摸的继续偷种,只是不敢像今年这般大胆,不过也肯定会在八十万亩以上。”

“爹分析得有道理,对了爹,三弟的来信你看了没有,三弟说今年,那苏州一带的粮食产量要比往年,多出六七成。”

“看来,状元公在苏州推广的双季稻已经成功在即,可惜,粮食这玩意,太棘手,稍有不慎,就是掉脑袋的买卖。

咱们段氏商社,还是呆在状元公庇护之下,老老实实做自己的生意为好。”

……

对于那倭岛之上在搞七搞八的那些事情,已经不是高璋所关注的重点。

现如今,已经又要到了苏州的百姓们准备要进行第二次收割水稻的日子。

不过就在这样的好日子,高璋再一次收到了来自那位段氏商社的段仲平派人送来的喜报。

一百多万亩的棉花,已然丰收在即,他会尽最大努力,争取在今年年底之前,将那百多万亩的棉花运抵苏州。

现如今,苏州之地,特别是在苏州的沿河处,当真可谓是工厂林立。

而且,苏州的码头也已经重新经过了硬化处理,当然,硬化材料的来源,正是那扶桑国的特产:火山灰为主料而制作的火山灰水泥。

火山喷发,不仅仅会产生大量的硫磺,同样也会产生大量的火山灰。

那玩意绝对是一流的建筑材料,就像那西方的古罗马最标示性的建筑材料,就是火山灰水泥。

那些西方人能用,大宋自然也可以用,何况现如今,大量的煤碳的使用,造成了大量的煤渣。

这玩意,就恰好是制砖,以及制作水泥的好辅料。

现如今,从苏州码头,直抵苏州城的这条主干道,已经铺设成了水泥路面。

十分的坚固耐压,而且在江南这经常性阴雨连续的日子里,不至于过于泥泞,影响道路交通。

而谭稹这位杭州市舶司的大佬听闻了这个消息之后,也亲自赶到了苏州来调硬,最终经过与高璋的商议之后。

也对那杭州码头进行改造,后期将会在那条从苏州直抵杭州的道路上,也全部铺设水泥路面。

更利于那苏州的大量轻工业商品,运输往杭州,经由那杭州市舶司,销往更加遥远的国度。

第五百四十二章 除非你我,取爹而代之

江南一带,秋雨又开始肆虐起来,高璋今日特地冒着那恼人的秋雨,站到了那苏州码头上。

当然他肯定不会站在令人浑身都觉得不舒服的迷蒙细雨里。

而是坐在了码头上的一处棚子里边,这里边有着一个很大的铁炉子,肆意地散发着热力。

让坐在这三面密封,只有面对着那码头方向的那一面,只遮挡下半部的大棚子中安然地等待着那些远赴异国他乡的故友归来。

想必那蔡老六和童智胜肯定心情很不爽,毕竟在那扶桑国,他们享受的可是土皇帝的待遇。

就连那扶桑国主在他们跟前,都点头哈腰,半点也不敢得罪这两位。

好吃好喝地供应着他们,生怕他们心情不爽,又或者是觉得扶桑国过于无聊拍屁股回大宋。

也正是他们二人的停留,自然也让大宋的数千精锐有了理由留在那扶桑岛之上,帮着那些扶桑国解决了不小的麻烦。

之所以他们现如今不得不归来,根本原因就是,官家下旨,命二人归国,随同高璋一同回京述职。

圣旨一至,他们自然是不敢叽歪,嘴里边叫嚷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那不过是装逼之言。

亲爹的话可以不搭理,但是君命的话,他们还真没那个胆子。

这些日子以来,官家赵佶觉得自己的衣钵弟子,已经成功地在那苏州证明了他的能力有多牛逼。

要知道,今年苏州因为高璋的铁腕,在苏州推行双季稻米的种植,使得苏州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一个极其惊人的数字。

甚至于,朝廷也已经无法淡定,请求官家恩准,在两浙路,江南东路一带,全面推广那双季稻的种植。

而且苏州不但粮食产量暴增,更重要的是苏州这近一年多以来,工商税赋的收入,相比起高璋抵达苏州治政之前,翻了足足三倍有余。

这一个个亮眼的成绩,令所有人都无话可说。

再加上高璋的操作,一把火把那倭国的王都直接给燎了去,也算得上是替师尊狠狠地出了口大气。

官家赵佶觉得,此刻的爱徒也该到了携不世之功,回京受赏的日子了。

再者,那位倭国最有权力的老秃子,积威数十载的白河法皇。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倭国败绩,身心受到重创的他,终于在奈良绝望地闭上了双眼。

而那平正盛,这位被他委以重任的平氏首领,则全面接过那北面武士的指挥权。

毫不犹豫地率领兵马,押着那些公卿重臣,撤往大津京而去。

并且拥有着绝对军队指挥权的他,不出意外地成为了胁天子以令诸侯的太政大臣,关白,又让其子平忠盛迎娶了那位惠仁天皇。

另外,又作主遣使要与那扶桑国议和,而且愿意与那扶桑国互为兄弟之邦。

可以说,随着白河法皇的死亡,代表着院政军事实力的北面武士集团,成为了平正盛可以胁迫倭国之主的最大依仗。

但是,平正盛的这番作为,引发了源氏的不满,而原本之前不少仍旧效忠于那白河法皇的源氏势力,纷纷反叛。

甚至还有不少人直接就逃到了扶桑,投效到那源义亲的麾下。

总而言之,白河法皇一死,倭国旧有势力,已然变成了一盘散沙。

接下来,就是慢慢经营了,相信那李忠宋只要脑子没坏,又或者没有突然早逝。

用不了太久,在大宋默默支持之下的扶桑,就能够将那现如今还在频频争权夺利乱作一团的倭国给锤死,并取而代之。

而且留在那扶桑岛上的宋人,超过了五千之数。

除了那两千多被扔过去的战俘之外,还有一些大宋受伤的将士觉得他们在扶桑国有更大的发展前境,也留了下来。

另外就是,现如今,随着那扶桑国宣布开埠,而且只向大宋开埠。

自然,大批的大宋商人,纷纷前往,再加上那些怀材不遇的大宋读书人。

也很想到那已经成为了大宋附属国的扶桑国去,看看有没有机会升官发财。

使得现如今,每个月都有船只往来于大宋和扶桑国之间,一派海贸繁荣的景象。

……

在一艘巨大的战舰之上,身上披着狐裘的蔡老六,表情显得有些阴郁,甚至是有些凝重地打量着那越来越近的苏州码头。

身边的那童智胜,也同样是一脸郁郁寡欢的表情。

“唉……终于回来了,真不知道什么时候,咱们弟兄,才能够有机会像那些日子一般肆意痛快。”

“想要过上那样的日子?”

蔡老六忍不住斜了一眼童智胜,阴恻恻地道。

“除非你我,取爹而代之。”

童智胜先是一愕,不得不深以为然地点了点脑袋。

“你这话,倒也有几分道理,不过洒家肯定不会当宦官。”

“不当宦官自然也可以为将,不过啊,仅仅凭你我二人,怕是还不够,依蔡某之见,我们还需要一人,替你我背锅。”

童智胜有些难以置信地打量着这位经常被自己还有高璋物理收拾的蔡老六,真想掀开他头盖骨看看,里边装的是什么玩意。

明明怕自己师兄怕得要死,可总喜欢摆出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挑衅架势。

好在这个时候,甲板上不远处,传来了那方腊的喝呼之声。

二人齐齐朝着前方看去,就看到了一位穿着紫色官服的翩翩美少年,站在了码头边上。

正是那蔡老六口中的师兄高璋。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