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页(1 / 1)
('
“状元公的交待,咱家焉有不从之理,只是状元公你可真想明白了,那张商英虽然很有能力。
但是性格过于刚烈,状元公你想要举荐此人入朝,必会惹得官家不悦……”
听到了杨戬的叽叽歪歪,高璋从容自若地摇了摇头。
“谁说我要向官家举荐他入朝了?”
“那状元公您为何要让咱家如此做?”
“为的自然是恐吓。”
“恐吓?”杨戬牙疼地吸着气,打量着这位一脸笃定仿佛胜券在握的状元公。
你恐吓谁,官家吗?你是不是忘记你的权势都来源于谁了?
“杨中官,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高某可不是做事不动脑子的人。”
虽然高璋很自信,杨戬却还是忧心忡忡,正想打破沙锅问到底,却已经听到了御书房内传来的动静。
高璋在屋外理了理衣袍,这才朝着御书房内行去,向那已然起身的师尊恭敬地一礼。
官家赵佶朝着高璋颔首一笑,抬起了手揉了揉眉心言道。
“来来来,快过来坐下吧,为师身子疲乏,方才一不小心居然睡着了。”
高璋来到了跟前,主动地替那官家抚摩起了双肩,语气沉痛而又纠结地道。
“师尊日夜心忧国政,实在是太过辛苦了,可惜弟子年纪尚幼,不能为师尊代劳。”
感受着那双肩力度适中的按摩,耳边听到了高璋那宽慰人心的真挚之言。
官家赵佶不禁面露欣慰的笑容。
“你不用太心急了,好好做好你该做的便是,为师还撑得住。”
“对了,为师听闻,你安排了一位被罢官去职之人,将其送入了皇城司……”
“师尊,事情是这样的,弟子一直都在考虑,我大宋这么些年来,常有科举未被取中,心志不坚之徒潜往西夏入仕。”
“甚至有些人还得到了那西夏国主的重用,弟子就在想,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想一想办法……”
官家赵佶享受着高璋那手法精湛的按摩,听着他陈述起了他这么做的目的。
那位被罢官去职的官员,虽然道德品质不佳,被罢为了庶民。
但是,此人虽然道德品质有问题,但是颇有才干。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长着一头黄毛。
这就给了高璋一个很好的灵感,便请皇城司出手,将此人请到了皇城司,日夜苦劝。
最终,他也被皇城司的真挚之心所深深打动,决定愿意配合皇城司的行动。
去投奔西夏,设法结好与西夏官职,争取能够在短时间内,接触到那西夏高官,甚至是西夏国主。
如此一来,大宋对于西夏国朝廷的一举一动,就能够知之甚详,甚至说不定有哪天,他能够成为西夏国主的心腹,让西夏国对大宋的战略,误导对方做出错误的判断。
赵佶听得频频颔首不已,感觉自己腰背已然舒服了许多的他示意高璋坐到了身边。
“你做得极好,先是利用商贾之徒,让那些西夏人自以为能够从中渔林,开始大肆种植棉花,为师听闻,去岁种植了超过一百四十万亩。”
“皇城司那边禀报来的消息,据称自去岁以来,西夏诸军司的存粮,可是减了不少。”
“这些,可都是小高你的功绩啊……”
官家赵佶拍了拍高璋的手背,满脸欢喜地道。
“为师总算是明白了,为何兵法有云,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听着师尊的嘉许与赞誉,高璋满脸谦虚与羞涩地表示,自己还是个孩子,考虑问题并不全面,今后将会查缺补漏,努力做到更好。
官家赵佶打量着自己的爱徒,恨不得拉着他的手,走到满朝文武跟前,好好的让那帮子各怀心思,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直响的臣工们睁大眼睛瞧瞧。
让自己的衣钵传人,给那帮子家伙打个样,让他们明白,什么才叫做兢兢业业,勇于任事,什么叫做为国为民,呕心泣血。
这么小的孩子,都尚且能够为了朝廷做到如此地方,你们这帮子臣工呢?
越想,官家赵佶就越觉得心里边来气,但是考虑到爱徒就坐在跟前,这才按捺住差点暴发的脾气。
继续跟高璋愉快地聊了起来。
……
高璋一面自如地接住师尊递过来的话头,对答如流,一面眼角的余光,在那案几之中搜寻着。
这个时候,杨戬端来了茶盘,将一壶茶水摆放到了案几之上。
看似为了空出摆放茶盘,随手拿起了一本奏折,不知道往哪里放。
高璋赶紧起身接过,似乎有些失手,让这份奏折掉落于地。
赶紧起身捡起来的时候,高璋突然一声轻咦,旋即满脸惊容的看向了抄起了茶杯,正在喝茶水的师尊赵佶。
赵佶自然也注意到了高璋的异样,目光下移,落在了高璋手中那份奏折上。
高璋赶紧双手捧上这份奏折。“师尊,这是一份弹劾奏折……”
官家赵佶接过之后,两眼一扫,顿感不悦地眉头一皱。
“哦,且拿来让为师瞧瞧,唔……居然又是弹劾张卿的。”
一旁的高璋亦不由得好奇地小声嘀咕起来。
“师尊,这位张老大人,弟子好像也曾听闻过他的事迹,似乎是一位颇为了得的朝廷重臣。”
听到了爱徒那张满满求知欲的脸庞,官家赵佶呵呵一笑。
拍了拍这份奏折的封面道。
“这位张老爱卿,的确也是一位难得的朝廷肱股,他们兄弟数人,皆是良才。”
“当年,为师的皇祖,英宗皇帝即位之初,张老爱卿之兄张唐英便上《谨始书》,引东汉外戚专权的历史教训,建议皇祖防微杜渐……”
官家赵佶开始讲述起了张商英的大哥张唐英的事迹。
第六百零八章 你能够猜测到为师的谋算,为师高兴还来不及
之后,他又冒着极大的风险,上书请立颖王赵顼为皇太子。他的奏议被采纳不久,英宗驾崩,神宗赵顼继位。
而张唐英的这些举动,使得他在宋神宗即位后,立即受到提拔和重用,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这是监督方面的重要官职)。
并且他还向神宗皇帝大力举荐过王安石。只可惜天不假年,熙宁四年,才四十三岁的他便因病英年早逝。
而他的弟兄之中,又以这张商英最有才华学识,并且一直追随王安石变法。
可以算得上是变法派的青壮派,徽宗即位,授中书舍人。历翰林学士、知制诰。
之后一路高歌猛进,崇宁元年(1102年),拜尚书右丞,转左丞。
之后,蔡京被贬谪杭州之时,张商英拜为宰相,可是没过多久。
蔡京再次起复,而与蔡京势同水火的张商英再一次远离朝堂,往地方就任。
聊起这位张商英,赵佶的心情当真是十分的复杂,这家伙很有能力,这是必须承认的。
但是又特别能怼人,就连面对自己,怼起来也丝毫不留情面。
这样的宰相,留在朝中,岂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所以,张商英为相之后没有太久,既有那蔡京贬谪杭州之后,频频向官家示好服软的原因。
当然也还有那张商英过于刚直忠耿,令官家赵佶接受不能。
听着这些故事,高璋此刻正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随时准备插嘴。
而就在这个时候,说了半天张商英的官家赵佶,忍不住开始吐起了那蔡京的槽。
“朕准备明日再好好跟蔡京聊一聊,希望他不要继续因私利而继续阻挠朕要授三司使,以推进改革,解决冗官之弊……”
说时迟,那时快,高璋一拍大腿,令师尊赵佶话语一滞,就看到了爱徒高璋一脸恍然大悟之色,朝着自己恭敬地深施一礼。
“原来如此,师尊您果然想得远远比弟子更加的深远。”
“看来师尊是准备要用打草惊蛇之战术,令那蔡京感受到了危机之后,主动向师尊服软。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