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页(1 / 1)

加入书签

('

被吓得俏脸发白的师师姑娘忍不住抬起白藕般的手臂,轻轻地推着对方。

“郎君……郎君你这是怎么了?……”

正立身于天际云端肆意而笑的官家赵佶,隐隐约约间听到了仿佛有低唤声,正从极远处传来。

下意识地低头仔细掐算一番之后,官家赵佶若有所悟,必定是自己神游太久,该回去了。

不舍地再看了一眼那似乎开始变得模糊的兴庆府,又深深地看了一眼那此刻英姿勃发,指挥大宋精锐攻打兴庆府的小高。

这才注意到,他的腰畔,居然没有佩剑。醒来之前的最后一个念头就是,朕居然没有赐给小高尚方宝剑……

感受到了那频频轻推自己的力道,官家缓缓地睁开了眼,看到了那师师姑娘担忧的表情和眼神,露齿一笑。

“我不过是去神游了一番罢了,不必担心。”

“啊,这……”师师姑娘一脸风中凌乱地看着这位前半截睡得打起了呼噜,后半截睡得嘿嘿嘿的大宋昏君。

这到底是什么脑子?说的都是些什么鬼话?

“而且朕神游到了小高正在攻打那兴庆府的那一天,朕已经看到了西夏王国败亡的那一幕……”

“???”

师师姑娘下意识地想要抬手摸一摸昏君的脑门,想要确定一下,是不是昨天用脑过度,脑子已经坏掉了。

不然他怎么能说出这样的疯话来?

“杨戬,杨戬,快点,朕要回宫,今日朝会,朕要让那些文武百官,好好的震撼一回。”

而官家赵佶却已经站起了身来,短暂的休息,虽然无法弥补身体的空虚感。

但至少让官家赵佶感觉自己可以在朝会之上,狠狠地大发神威,显摆一回自己的英明神武,还有慧眼识人。

……

早朝的朝会,一干文武官员已然等了一会了,可是仍旧没有宦官前来知会,这让一干文武重臣甚是蛋疼。

“莫不是昨夜,官家又病了不成?”

一位官员,小声地向身边的同僚吐着槽。

“指不定是还在玉清昭应宫修大道,入定太久,以至于忘了朝会……”

看着这帮子官员在那里嘀嘀咕咕地调侃着这位尚未露面的昏君。

吴执中也甚是蛋疼,心中也腹诽了好几遍,就在这当口,终于听到了垂拱殿内传来的声响。

一干人等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好歹今日没白等。

一干文武鱼贯而入,朝着那两个眼睛发黑,可是显得精神抖擞的官家赵佶恭敬一礼。

列班这才刚刚站定,就听到了官家那显得有些激动的嗓音响了起来。

“朕昨夜收到了来自陕西路的八百里急递捷报,西夏十二军司之一的西寿保泰军司冶所靖远堡,已被小高爱卿率军攻陷……”

垂拱殿内,先是陷入了凝滞,旋即就是不加掩饰的哗然之声。

第六百九十一章 官家当真不愧昏君之名

“算算日程,高璋那小子应该才到那陕西路不足半月吧?”

“这,这会不会是假传的捷报。”

“少胡说八道,这等急递,谁敢谎报?”

高俅呆愣愣地看向御案方向,脑子则有些嗡嗡作响。

他知道自己的好大儿本事很厉害,可真不知道能够厉害到这等程度。

要知道,距离他离家至今尚不足月余,然后他就直接砸过来了一个天大的惊喜……

杨戬这个时候,已然抄起了那份捷报,站在殿内大声的宣读了起来。

原本嘈杂喧闹的垂拱殿中的文武臣工,目光全都聚集到了杨戬的身上。

听着他诵读那份来自于千里之外的捷报,虽然捷报写的很简略,但是干货满满。

里边直接就点出来高璋这位陕西路经略安抚副使抵达了怀德军之后,第二天一早就率军转进,冒着严寒与风雪,数日之后抵达了那靖远堡外。

并于当日就攻破靖远堡,并且还生擒了那位西寿保泰军司的主将都统军昧勒都逋,以及将军和党项贵族首领二十余人。俘敌八千余数……

“……”童贯默默地双手交握于身前,面沉如水地听着这份捷报。

内心是既震撼又失望,震撼之处,自然是高璋那小子小小年轻,居然如此行险。

作为领军作战多年的童贯绝对不敢这么胡来,哪怕是现如今让他主持西北边陲战事。

怎么也会先好好的整顿兵马一两个月,然后再稳扎稳打,经常一打就得小半年。

往往都是你来我往的堡寨争夺战,能够拓地百里,那都算得上是拿得出手的大胜。

可高璋才抵陕西,连休整都不愿意,甚至才跟那些西北边军将领见了面,第二天就敢率军去攻打那靖远堡。

重点是,这小子居然真的打下来了?大宋这么多年与西夏作战,就没有打过这样短促而又酣畅淋漓的大胜仗。

而且还俘敌八千多西夏正兵,这实在是让童贯恨不得抽那西夏都统军昧勒都逋几个大嘴巴子。

你们踏马跟咱家对阵的时候,一个二个那么的狡诈,那么的凶悍好斗。

怎么遇上了高璋那小子,就跟泥雕木胎似的。

近万兵马守城,居然还让那小子花了不到一天就攻下来,这不是在打咱家的脸吗?

一个军司,兵马也不过两三万,现在冶所被夺,主将被俘,损失了近万兵马。

接下来,怕是这个西寿保泰军司会成为西夏第一个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军司。

等到那杨戬读罢,一干文武百臣,自然纷纷上前,恭贺朝廷,恭贺天子。

如此快节奏的解决一个西夏军司,对于大宋而言,这绝对是一个特别提振民心军心的大新闻。

官家赵佶听着那些文武百官的马屁,站在御案后边,欣然受拍。

半天之后,官家这才心满意足地清了清嗓子。

“小高爱卿初抵西北边陲,就立下了大功,扬我大宋兵威……”

一干臣工,只能默默地埋头静听这位明显有点上头的天子发言。

不过大家倒也能够理解,毕竟那高璋不但治政相当有一手,就连指挥大军作战也相当有能力。

重点是,他还如此的年轻,又得官家青睐,当真是前途不可限量。

官家狠狠地夸奖了高璋一番之后,再次开口言道。

“小高爱卿如此之短的时间,就拿下了西寿保泰军司,接下来,必定会使西夏举国震动。”

“朕很是担心他的安危,终究年少年,虽有大功于国,但朕亦担心他不能服众,所以,朕决定,赐其尚方宝剑,以彰其功……”

“啊,这……又来?”

一干文武臣工一脸瞠目结舌地看向这位大宋天子。

“官家,臣以为不妥,高枢密终究是副使,哪有赐剑予副使而不予正使的?”

看到有臣工站出来叽叽歪歪,官家脸色一沉。

“那诸位卿家觉得,小高爱卿立此大功,该作何赏赐?”

“另外,小高爱卿既然文武兼备,朕有意让他主持陕西军务,不再另委他人。”

“若是诸卿觉得,赐尚方宝剑予以副使不妥,那么朕就改授小高爱卿为经略置制……”

“官家!”此刻,一声有些变了调的嗓音这么一吆喝,总算是掐断了这位大宋天子的骚操作。

赵佶不悦地定睛一看,却是自己爱女的便宜爹吴执中。

就看到对方已经毫不犹豫地一礼之后侃侃而言。

“官家,臣以为事急从权,如今高枢密已在西北边塞与西夏作战。”

“然高经略刚离东京未久,怕是一时之间难以总揽全权。故尔,授予高枢密尚方宝剑,臣以为既可彰其功,又可以……”

吴执中几句话下来,让一干臣工都不由得暗松了口气,相比起官家的骚操作,吴礼部这话,至少等于是给了官家赐尚方宝剑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如此一来,大家纷纷附和认可,赐给个立下大功劳的副使也不是不行。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