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页(1 / 1)
('
总比官家这位昏君一个不开心就瞎鸡儿胡来好上太多。
即使后世史书之中,指出御案后边的那位帝王是位昏庸无能的君王。
可自己等人,怕是也少不了被后世拿刀笔戳脊梁骨。
看到一干纷纷附和认同那吴执中的奏请,官家赵佶这才满意地收起了自己的威胁。
小高为了自己,风风火火地闯西北,一下子就立下了这等不世之功,为师为他,又焉能连这点小事情也办不妥当?
……
“诸位爱卿,能够明白朕的一片苦心,朕心甚慰,小高爱卿刚抵西北,就破了西夏十二军司之一。”
“若是能够保持这等锐气,朝廷又予以全力支持,那么光复旧土,荡平西夏之夙愿,亦不远矣……”
退回列班的文武臣工,听到了官家在殿中继续信口胡说八道。
一个二个暗暗摇头嘀咕不已,官家当真不愧昏君之名,不就是打了一回过程很顺利的胜仗。
十有八九,是那位文武兼备的高枢密趁西夏遭遇重大灾害,没有注意加紧防备,这才被他抽着空子,夺取了那靖远堡。
西夏君臣又不是二傻子,难道还能继续呆若木鸡地等着你来搞?
第六百九十二章 当真是不如爱徒小高多矣
说不定这会子,西夏国主已经开始调兵遣将,南下增援诸军司。
到了那个时候,莫要说什么荡荡平西夏,光复旧土,能不能守得住那靖远堡都还要两说好不好?
想想当初那平夏城的建立,光是为了那片夺回来的土地,西夏在那里与我大宋反复鏖战争取,直到近几年来,这才稍稍消停一些。
“那小高状元初战大胜西夏,官家就如此得意忘形,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陈侍郎小声地在那吴执中耳边吐着槽。
“老夫何尝不知?可是方才老夫若不出面,谁又能保证,官家会干出什么离谱的事来。”
“好歹,小高终究也是知兵之人,定然也不会因为官家的作为而自乱阵脚……嗯,应该不会。”
吴执中也甚是无可奈何,没办法,这位大宋天子可不是仁宋皇帝,做事向来都是信马由缰,才不会管你们这些忧国忧民的大臣该怎么想。
而站在那御案后边,官家赵佶洋洋得意地暗示小高可以光复旧土扫平西夏。
可是下方的那些臣工,一个二个装聋作哑,就好像听不明白似的。
这让官家心中一恶,可终究只能暗暗咬牙,罢罢罢,你们不信,这又有什么?
反正朕已经从梦中知晓了,小高一定可以大破西夏,夺取兴庆府,光复旧土。
只等那个时候,朕再好好的看看,你们这些混帐那一张张被震惊到扭曲狰狞的嘴脸……
……
朝会刚刚一结束,蔡京与童贯就被小宦官拦住一礼,官家有要紧之事相召。
这让奸相蔡京与那童贯很有默契地交流了一个眼神。
心中齐齐一梗,怎么,莫非官家觉得赐给高璋那小子尚方宝剑意犹未尽,还想要给他升官?
只不过有宦官在左右,二人也实在不好开口交流,只能默默地随同引路的宦官径直赶到了御书房。
站在御书房门口,就看到了官家以手撑额,正靠在案几上有一下没一下的打着瞌睡。
“官家,蔡相和童观察都已经到了。”
“来了,让他们进来吧,杨戬,给朕拿块热毛巾来。”
等到蔡京与童贯步入了御书房,正好就看到跟前那顶着黑眼圈的官家正在拿热毛巾用力地搓了好几下脸,这才重新振奋起来。
“官家为国事如此操劳,实乃臣等无能之罪。”
看到了这一幕,蔡京顿时红了眼眶,朝着官家赵佶深深一揖,动情地道。
一旁的童贯毫不犹豫地重重地双膝砸在地板上,直接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忠诚。
“……奴婢无能,令官家如此辛劳,还请官家保重身体啊。”
官家身边趴着的哮天,被这两个人的举动给吓了一跳,坐起了身来,特地耸了耸狗鼻。
一双狗眼打量着这二位,然后又懒洋洋地趴回官家的身边,继续不紧不慢地摇着尾巴,眼神犹如在打量同类。
而杨戬同样也在安静地观摩着这两位颇有马屁功底的重臣。
果然就听到了官家的嗓音里透着温暖的愉悦。
“好了好了,快快起来,朕定会注意身体。”
“今日朕召你们二人过来,是有一件要事……”
官家打量着这两位得力心腹,一个是宦官,但是在军中颇有影响力,另外一位自不用说了,当朝执宰。
再加上那小高的亲爹高俅,还有那位礼部尚书吴执中,这些都可以算得上是自己手中最信得过,也是最好用的人手。
不过现在的事情,用别人还真不行,能用的,就是眼前这二位。
官家的目光先是落在了童贯的身上,开始跟他聊起了西北边陲之事,详细地询问了西北各地的军民情况,以及当地民生。
对于此,半辈子混在西北的童贯自然也算是对答如流。
而作为大宋执宰,暗中与那童贯眉来眼去的蔡京自然也是颇为了解西北边事。
听了这两位能耐人之言后,官家抚着短须良久,这才开口言道。
“对了,朕方才与你们聊了西北边事,亦是深感觉西北之地,地广人稀,若是新占之地渺无人烟。”
“那我大宋就算是荡平西夏,光复旧土,到头来,也是在为那些草原上的蛮夷做了嫁衣。”
听到这话,蔡京与那童贯都无法控制自己的下意识咧了咧嘴角。
昏君,吹牛逼也请你吹得实际一点好不好?
打了一场胜仗,就觉得西夏已经光复,明天官家你朝着东北方向滋一泡黄的,是不是就觉得辽国已经被洪水淹成泽国?
不过在看到了官家的目光投来之后,二人都第一时间控制住了自己的微表情。
“……不知你们可有什么良策予朕,掌控住那西北边陲的新占之地?”
看到了官家投来的意味不明的目光,蔡京总觉得官家似乎在盘算着什么。
定了定神,蔡京斟酌着顺着官家的思路往下走。
……
“官家,依老臣之见,若是能平定西夏,那就该大规模迁徙百姓往西北充实边陲之地,作长久经营的打算……”
“若是我大宋平定西夏,那可是足有近十州之地,迁民往之,至少要差不多十万到十一个万户。”
“如此之大规模的迁徙,为避免民怨,又还需要让迁徙的百姓能够安心定居……”
蔡京自己光是在那里陈述,就已经开始觉得隐隐蛋疼,这迁徙百姓之事,最是繁琐,而且很不得人心。
而且还会有一些官吏,指不定又要对迁徙所付出的花费上下其手,各种骚操作。
怕是到时候,迁徙不成,反倒又招惹出新的祸患来。
倘若如此,自己这位大宋执宰,怕是也会被人不眠不休的戳脊梁骨。
指不定把官家惹心烦了,一脚尖把自己踹出去当替罪羊也说不清楚。
看到蔡京在跟前越说越慢,吞吞吐吐,满脸愁绪。
官家就不禁心中暗爽,还是小高脑子活,刚刚打下了那西寿保泰军司就已经想好了怎么处置光复的旧土。
看看跟前这位被自己倚重的蔡京,还有一旁那同样频频抹着脑门汗水的童贯,呵呵……当真是不如勇于任事又爱动脑的爱徒小高多矣。
第六百九十三章 正好用以激励将士们建功立业
“是啊,此事的确是一个大难题,朕也甚是犯愁,不知道该当如何才能解决。”
官家亦是幽幽一声长叹,目光落在了那难色满脸的蔡京身上,然后又眼神一歪,落到了童贯身上。
蔡京都搞不定的政务,自己又能有什么办法?
童贯躬身垂首,很是谦虚地表示,奴婢只是精于军事,对于治政方面,实在是无能为力。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