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页(1 / 1)
('
“王卿你也留下,一会议事,若有良策,亦可献上。”
听闻此言,王甫赶紧拜倒在地,满脸感激涕淋地道。
“臣叩谢陛下天恩……”
自己这总算是从普通的臣工,开始向心腹臣子,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只不过,有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正所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总有一日,王某一定会走进你的心底……
王甫眼神直勾勾地看着这位年轻的西夏国主,好在那贪婪的眼神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恭敬与感激的眼神。
……
一干西夏重臣被召来之后,收到了大宋兴兵来犯,攻打西寿保泰军司的消息,亦是大吃一惊。
甚至还有不少人大声唾骂宋人卑鄙无耻,居然趁着西夏遭遇数十年难有一遇的大雪灾的当口来袭。
李乾顺也甚是蛋疼,如今,位于河套之地的黑山威服军司、天德军,以及沿河往南的白马强顺军司,右厢朝顺军司都因为那极其严重的雪灾,而遭遇到了重挫。
现如今,仍旧是严冬,诸地的求灾亦是颇为艰难。
甚至不得已,还从雪灾情况不那么严重的兴庆府、定州调拔了一批粮食运往北方赈灾。
如此一来,北部诸军司的兵马自顾不暇,忙着救家,自然无法调动南下救援。
东南方向的四个军司,面对的就是宋国,现如今宋国兴兵犯境。
谁也不敢保证,那四个军司方向就没有宋军来犯,暂时只能让他们只能加强防备,而不是将他们的兵力抽走。
位于王都兴庆府侧翼,专门拱卫王都的怀州、静州、顺州以及翔庆军的情况倒是要好一些。
最终讨论下来,李乾顺决定从王都拔出直属于国主的兵马一万,铁鹞子一千。
又尽起怀州、静州、顺州兵马,汇合翔庆军主力,共计五万兵马。
命精擅军略的检校太尉李良辅为帅,十日内,诸军齐至,就立刻沿黄河河岸南下驰援西寿保泰军司。
这一场军议,王甫一直很低调地站在一旁,老老实实地紧闭嘴巴,只听和看,不发一言。
默默地将这一场西夏高规格的军议的内容牢牢地记在脑中。
等到军议结束,王甫这也向那已是满脸疲惫的李乾顺告退离开王宫。
一路策马驰行,不大会的功夫,就来到了那西夏国主赐给自己的小独院。
进入了自己的宅院后,就看到了那位景询送给自己的党项老仆管家迎面而来。
王甫笑眯眯地跟对方叽歪两句之后,径直前往书房。
而这里,正有一名丫环在洒扫。
王甫坐到了书案跟前照例开始练习书法,之后吃完了晚餐,照例开始出门溜达。
这西夏王都兴庆府,远远比不得大宋东京汴梁繁华。
但好歹也是一座王都,里边该有的各种娱乐设施,应有尽有。
就像勾栏这样的夜间娱乐设施自然也是少不了。
作为一位壮年男儿,来到了西夏还没有老婆,经常去这样的地方溜达,自然不过份。
王甫也是三五天过来溜达一次,跟小姐姐一聊就聊一整夜,第二天一早才会离开。
今日虽然西夏发生了宋国军队来犯这样的大事,可一点也影响不到兴庆府城内的歌舞升平。
步入了这间来过了不少次的勾栏,自然就有人前来引路,特别是像王甫这样的熟客更是。
一位长得平平无奇,却偏偏让人觉得甚是油滑的龟奴快步前来,领着王甫去寻他的老相好。
不大会的功夫,王甫进了屋,这位龟奴得了王甫的赏赐,自然是满心欢喜地离开……
……
段氏商社铺子旁边的一间不起眼的小宅院中,一位扮党项人打扮的男子,接过了一张纸条摊开。
就看到了那张纸条之上,寥寥不足百字的情报。
仔细地看了半晌之后,这位作党项男子装扮的皇城司密探头子这才露出一个兴奋的表情。
“好好好,没想到,那个‘黄狐’居然获得了这等情报。”
“黄狐”指的,正是大宋皇城司得力干探王甫的代号。
第六百九十五章 只要老子舔好师尊,一切都不是事
“老四,赶紧趁夜立刻把这封密信抄两份,发往怀德军,速度要快。”
“二哥放心,小弟这就去办。”
吴老四点了点头,接过了情报,开始用很细的笔在两张绸布上认真地抄录了下来。
然后塞进了两个小空管中,再用蜡封死管口径直快步而去。
不多时,从宅院里边飞起了两只灰扑扑的鸽子,扑腾着翅膀飞跃而起,然后迅如疾电一般,朝着那南方振翅而飞……
……
西夏西寿保泰军司诸堡,北面三堡寨兵力最少,三堡兵力拢到一起都不足两千人。
而南面六堡,再加上派去的援兵,亦是不少。
只不过,西夏人所防备的乃是会州和西安州,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也会有遭一日被宋军抄了自己的后路。
毕竟靖远堡一战,都统军昧勒都逋只来得及朝着王都兴庆府派遣了求援使节,之后,靖远堡就没了。
以至于南边的诸堡都还没收到靖远堡受袭的消息。
重点是,这一次率军杀气腾腾抄后路的,皆是大宋西军最杰出的名将。
不但拥有了骑兵,更有了破城的利器,还有那可以察敌于先机的千里镜。
而西夏诸堡寨在遇上大宋大军杀来之时,第一个念头,自然就是先缩回堡寨之中,凭坚固守,结果嘛,呵呵……
这倒让宋军可以从容围住堡寨,然后飞雷炮那么一轰……
五日之后,西寿保泰军司全境,已然被分宋的大宋诸军尽夺。
诸堡寨兵马大多惧于大宋新武器之神威,惧而降之。
消息第一时间传回到了靖远堡处,而此刻,南边的会州、西安州兵马。
亦在惊喜交加之中,开进了西寿堡泰军司的地盘。
……
靖远堡内,一干领军而返,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宋将军们此刻都显得意气风发。
这辈子戎马半生,也就这一次作战,打得是如此地酣畅淋漓,痛快到让人差点打哆嗦。
将整个西寿堡泰军司夺取,杀敌近三千,俘敌近两万,缴获军马,已有八千之数。
而且大宋将士,至此死伤都不过数百,这是何等奇迹?
而带来这一切转变的,正是那位站在靖远堡都统军府邸大堂中的这位翩翩紫袍美少年,十一岁便得中状元的高璋。
此刻,那一双双炽热而又满是欣赏,甚至是崇拜的目光,足以表达这些禁军、西军名将们,对于高璋的爱戴与信任。
而随同这三军得胜而还,会州的三千兵马,西安州的两千兵马,亦已然同抵于这靖远堡下。
而亦在这一日,八百里急递的天子圣谕,亦抵靖远堡下。
御赐尚方宝剑,授高璋专权,以总督陕西路军事。
这样的消息,落到了那些禁军与西军将领的耳中,觉得有些错愕的同时,又觉得理所当然。
错愕自然是因为高璋只是陕西路经略安抚副使,可是现如今这份圣旨一下,等于是军权直接指定眼前这位年未弱冠的副使。
至于那位还在路上慢吞吞朝着陕西路而来的正使郑居中,此刻怕也是一脸懵逼与卧槽。
不过这还没完,等听到了圣谕之中,准高枢密之奏,特许光复之旧土,以酬建功立业之猛士。
一干在场的禁军与西军将领齐齐色变,哗然不已。
当然不是想翻脸,而是感觉就像是中了百万大奖一般。
身为大儒之后,先为文臣,以儒入戎的种师道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秦汉之时的功勋授田制……这,这一次,官家当真是好大的手笔。朝廷居然也能准?”
一旁的姚古满脸跃跃欲试,甚是振奋地道。
“必定是咱们这位高帅之功也,圣旨里边似乎也提及,此是准高帅之奏请。”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