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页(1 / 1)

加入书签

('

“若如此,又有高帅所发明之摧城拔寨之利器,察敌于先之手段,我大宋西北六十万边军,当可人人如虎狼,西夏可定矣……”

看着那一双双陡然变得炽热的目光,高璋感觉自己就像是被扔进了虎园里边的小绵羊。

干咳两声,谢恩接过了旨意之后,这才转过了头来。

那边折彦质就已经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

“敢问高帅,圣谕中所言,可是仿秦汉之军功授田制以酬边军立功将士。”

“正是。不过不止边军将士,还有这些随本官同来西北之禁军弟兄们。”

高璋嘴角一歪,抬手指了指那边的刘法等人笑道。

此言一出,气氛就越发地显得热烈了起来。

大宋有句话,当兵吃粮,就是为了混口饭吃,为了俩钱。

可倘若,真的愿意拿出土地田地来以酬军功的话,这足以让大宋西北边军疯狂。

毕竟大宋人口膨胀,苦无生计者多矣,为何,田地能开垦地怕都已经开垦了。

即使是陕西路,号称地广人稀少,可实际上,人口的密度,那也仅仅只是相对于中原而言。

仅仅是西北诸军,包括厢军等,就足有六十万之数,应该是六十多万。

六十多万大军,面对一个两百万人口的西夏,却经常被打得嗷嗷叫唤,这也是大宋经常被人提溜出来鞭尸讽刺,沦为笑柄的原因。

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大宋抑武之余,又惧外敌,疯狂爆兵,却又处处挟制。

不过这些破问题,高璋觉得关老子屁事,现在只要老子舔好师尊,一切都不是事。

就像这军功授田制一出,绝对是最能够提振大宋西军边军士卒的好宝贝。

只看这些将军们那一张张热切的脸庞,高璋就明白了,何以秦汉之时武勇如斯,这军功授田制,必是重要原因之一。

西夏之地,足够大宋百万虎贲之师酬功十载,十载之内燕云十六州,我必取之。

就在有些人兴奋得难以自已,有些人则还在听其他人解释军功授权田制对于他们带来的好处之时。

一骑快马,已然驰到了前都统军府前停下,马背上的骑兵大吼一声八百里急递,直接狂奔朝着府中奔去。

在所有人都噤声瞪眼的厅中,高璋看罢了这封刚抵达的急报,缓缓而言。

“这是来自于西夏王都兴庆府的情报……”

第六百九十六章 平夏的最佳时机就是现在

“西夏国主李乾顺,命校检太尉李良辅为帅。

统兴庆府兵马一万,铁鹞子一千,再合怀州、静州、顺州、翔庆军,共五万兵马。

将会在七日之后,沿黄河南下,往援西寿保泰军司。”

听到了高璋所言,一干将军们都呆若木鸡,特别是那些西军将领,纷纷侧目相望。

“高帅,这消息能确定吗?”

“七日之后才会发兵,我们就已经得了消息,这,这也太快了吧?”

这个时候,站在高璋身侧的监军梁师成走了出来,清了清嗓子言道。

“诸位将军想必不知晓,早在数载之前,高帅就已经请奏天子,开始加强对于西夏的谍报。”

身为皇城司二把手的赵押班,甚是骄傲地亦站了出来。

“至今已俞五载,我大宋皇城司,目光在西夏境内,共有干探两百余名。

光是兴庆府中,就有三十余名,就连西夏朝堂之上,嘿嘿……”

“……”一干西军将领,此刻都呆呆地看向那位笑眯眯,仍旧是满脸从容自如的少年高璋。

十八岁才开始走上战场,自觉得已经很牛逼的姚雄,此刻两眼直勾勾地看着这位大宋神童状元。

“五载……那岂不是说,高帅当时才十二之龄?”

“乖乖,难怪会被喻为自科举制度以来第一神童,十二岁就能够有这等深谋远虑,我大宋幸甚……”

“看来,官家对此子之信重,怕不在那蔡、童之下……”

看到此刻已经嗡嗡作响八卦不停的粗鄙武夫们,高璋脸色有点发黑地干咳了好几声。

现在可不是由着他们在这里跟市井里巷的大妈们一般瞎鸡儿胡扯的时候。

“诸位,诸位将军,咱们还是先来议一议这西夏出兵来援之事。”

“高帅言之有理,既然还有七日,足够我军从容布置,以御来犯之敌。”

“七天之后……五万兵马,还有一千铁鹞子,看来这一次,西夏国主怕是已经开始慌了。”

“李良辅此人倒也算是西夏将才,出身西夏皇族,才干卓著,不容小觑。”

“看来,西夏国主想必还不知晓,这西寿保泰军司,已然尽落于我大宋之手。”

看着明显又开始跑题的这些将军们,高璋亦是有些蛋疼,好在这个时候,种师道站了出来朝着高璋一礼。

“高帅,西军主力大军来援,我军该当如何行止,还请高帅示下。”

此言一出,厅中再一次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看向高璋。

……

“前日,本官已经收到了怀德军处来信,刘指挥使(刘仲武),已经统帅禁军主力,进抵环州。”

“本官决定明日启程,赶往环州安边城,与刘指挥使合军汇合,然后挥军向北……”

此言刚一出,那折彦质就脸色大变,赶紧站出来朝着高璋一礼恳切地道。

“高帅,如此是否太过行险?如今我大宋连连得胜,已经荡平西寿保泰军司。”

“只需要在此严阵以待,必定可让那李良辅有来无回,再徐徐图之……”

“折将军,本官知你想法,亦知诸位之想法,可是现如今,却是最绝佳,重创西夏,甚至是平定西夏的机会。”

“倘若错过,怕是就需要再花上许多光阴,才可荡平了。”

高璋目光扫过这些将领,抬手向北一指。

“此番,西夏兴庆府之北诸军司,遭遇了百年罕有之雪灾,令西夏北部忙于救灾,一兵一卒也难以调动,此其一。”

“而我大宋的登云舟,布阵之时,可查敌数十里,可观敌阵甚至是敌城兵力之布置。

行军之时,有千里镜可以知周边数十里有否伏兵掩藏,令敌无以遮掩,此其二。”

“攻城之时,飞雷炮一炮轰之,开山裂石,摧城拔寨,易如反掌,此其三……”

现如今这西夏西寿保泰军司已为我大宋所破,留一强军据守。

必定可以将那西夏王都派来的兵马牵制于此,而令西夏兴庆府一带兵力空虚。

更重要的是,现如今正值严冬,夏州川河面冰封,冰厚盈尺,大军可以沿河而进如履坦途,直入西夏腹地,打对方一个挫手不及。

高璋站在那里从容不迫有理有据的一一陈述,令一干西将军将亦是被说得怦然心动不已。

此番夺西寿保泰军司,一来,也算是让大宋的这些特殊部队亮个相。

这二来,自然也是让西北边军将士们明白,大宋的确有这个能力让坚固的城防起不到任何作用。

当然,高璋还不忘记告诉在场的一干西将军将,这一次北上,他所率领的可不仅仅只限于禁军。

亦将会从在靖远堡的西军将士之中,择一部份年轻而又有锐气的将士,随同自己直扑兴庆府。

……

第二天一大清早,种师中、苗履、拆可求一脸蛋疼地在此,眼巴巴地看着高帅统帅那八千禁军骑兵,汇合三千西军的三千骑兵,五千步卒往东而去。

城内留下了两万步卒镇守,种师中为主将,折可求与苗履为副。

高璋交给的军种师中令就是死守不出。务必要将那西夏的来犯之敌,死死牵制在此。

当然,还特地留给了种师中二十个炮组,甚至就连登云舟也留给姚古,可以在城中升上天空,以查知敌营之布防以及侧重。

这样的兵力,还有这样的武器配备,高璋不认为那位西夏主帅能有本事打下来。

只要靖远堡不破,那李良辅肯定不敢南下,另外高璋还命姚古率骑兵五千,游弋在柔狼山一带,随时策应靖远堡以及柔狼山南面诸堡寨。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