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页(1 / 1)
('
尤其是大隋立国以来,他们遭到过度打压,所以更是团结在一起,以度艰难。
眼下杨铭给了这么好的机会,崔复礼当然动心,所以才会千里迢迢赶来洛阳见面。
谈判嘛,不可能一下子就谈妥,是需要时间的。
杨铭这边,也不愿意让步,所以第一天的交涉,无疾而终。
傍晚,杨铭和杨素边吃边谈,
杨铭说道:“杨恭仁信上说的很清楚,这三个名额,已经是他能做的最大限度了,再高,他不敢保举,恐招惹不满。”
杨素点头笑道:“确实,单单一个元家,就不会同意,元、崔两家算是死敌了,这都过去一百多年了,两家还是解不开这仇。”
元家,就是洛阳元氏,也就是曾经的北魏皇族拓跋氏。
当年老崔家有一个人,名叫崔浩,官至三公三师中排第二的北魏司徒,主持编纂北魏国史,这个人也是胆肥,拓跋氏同族杀戮、荒暴淫乱的史实,他是一个不落的都写进史书里了,还刻成碑文。
最轰动的是,崔浩怂恿当时的皇帝拓跋焘,灭佛,这下好了,贵族百姓全给得罪了。
于是拓跋焘灭了崔浩九族。
崔浩当时,与范阳卢氏、太原郭氏和河东柳氏都是姻亲关系,这三家也跟着遭了难。
但是,崔浩当时主持编纂的国史内容,却已经泄露了出去,以至于拓跋氏的丑事,天下皆知,至今仍在流传。
拓跋氏,就是现在的洛阳元氏,祖上的荣光,都被姓崔的给抹黑了,这个仇算是结大发了。
所以整个河南地区,除了博陵崔以外,没有一个清河崔氏出身的官员。
今天杨铭带着崔复礼巡视洛阳工地,老元家的后槽牙都快咬碎了。
尤其是渔阳郡公元弘嗣,这个人以前是燕荣的副手,幽州总管长史,就是他把燕荣给搞死的,后来短暂的接替幽州总管一职,现在被杨广封为东京土木总管,是总管,不是总监,窦彦和柳肃,那才是总监。
强龙不压地头蛇,元家的情绪,杨铭也是要顾忌的,所以在此之前,他已经和元弘嗣打了招呼,让对方不要乱来。
“崔复礼这是在跟我讨价还价呢,似乎是嫌筹码小?”杨铭笑道。
杨素微笑点头:“一百万石粮食,他们绝对能凑的出来,这个老滑头也是想多争取一些,可是朝廷那边,应该是不会变了,明日再谈的时候,咱们还是不能让步。”
“事情要早点有个结果,长平那边可等不了,”杨铭皱眉沉声道:“我今晚再想想。”
翌日,还是双方谈判。
崔复礼这边,带了六人,都是在族内颇有威望的长者。
杨铭闲话少说,直接开门见山道:“五年内,清河郡(大房小房),青州(青州房),颍川郡(鄢陵房),齐郡(南祖房),这几个地方的举人名额,都归你们。”
这里面少了荥阳郡,因为荥阳老郑家,不会答应。
这话一出,崔复礼开始与其他几人小声商量起来。
而杨铭和杨素,也摆出一副不耐烦的臭脸,他们态度要是好的话,姓崔的还会讨价还价。
不一会,其中一名崔姓老者道:
“敢问殿下,保举之人,是否能为进士?”
“这我说了不算,”杨铭淡淡道:“进士,是要由陛下亲自考量遴选,没有固定数额,真有学识的话,肯定能录取,这得看陛下的心意。”
话没有明说,但意思到了。
你们只要多给粮食,陛下那边一高兴,多给几个进士也不是不可以。
崔姓老者点了点头,又与其他几人小声商量。
杨铭见状,语气不耐烦道:“你们最好快点议出一个结果,长平还等着粮食用呢,延误了洛阳工期,别说进士,举人都没有。”
杨素也在一旁配合道:“陛下的诏书已经下了,不用多久,各州郡主官便会安排举人入京考试,我们打招呼也是需要时间的,迟则不及。”
一催再催,崔家那边终于还是被说动了。
崔复礼整合大家的意见后,点头道:
“既然如此,我们愿意送粮,一百万石需要时间准备,第一批二十万石粮食,我可立即派人回清河准备,半个月内一定送到长平,剩下的,半年之期交付。”
“好,就这么定了,”杨铭脸色一转,笑呵呵的走下台阶,道:“清河崔家,为国解忧,不愧为河北名门,今慷慨解囊,陛下一定会很高兴。”
“为国解忧,我等本分,”崔复礼等人笑答道。
好了,交易谈成,大家皆大欢喜。
第231章 邯郸县候
杨铭这边,以他自己的名义,分别给清河郡、青州等主官写了一封信,算是打招呼,让他们将当地的三个名额,给崔家留着。
事实上,杨恭仁做为吏部尚书,也会给这几个地方打好招呼,那些人就算不乐意,也得照办。
崔家也都是活套人,回去地方,自然也会打点打点,不要让那些主官们吃亏,毕竟举人名额是可以赚钱的。
长平的粮食问题,算是暂时解决了,不过也就能顶两三个月,过后还得靠豫州来接济,而豫州这边只要熬到秋收,就一切都没有问题了。
刑部侍郎梁毗先一步抵达洛阳,然后便从贺宗伯等刑部官员手中,将案子接了过来。
时间过去这么久,齐王府部曲的尸体,已经全都入殓,不过勘察现场及尸体查验的档案记录,都在。
依照现场勘察,行凶的贼人数量,应在两百到四百人之间,杀人后,朝西逃窜,贺宗伯也派人一路往西追查线索,最后得到的答案是,这帮行凶者,很有可能是进了关中。
而且还有一支车队,原本应该是与齐王府部曲同行,但是事发之后,也返京了。
这些情况,贺宗伯早就上报给了刑部,但是具体上面查到些什么,他就不清楚了。
至于齐王府的乔令则,为什么会出现在事发之地,贺宗伯是完全不知道的,他问过齐王,齐王让他滚。
“洛阳县的出入记录当中,有秦王麾下部曲?”梁毗下榻于洛阳一座府邸,此处暂时被刑部征用。
贺宗伯道:“是的,而且这些人都是关中人,臣当时疑惑,便带人调查,您也知道,眼下在洛阳的关中人太多了,不好查的,但是齐王那边,臣认识几个人,打听之下才知道,这份名单上的人,许多都曾是陛下晋王时期的亲卫,现在是秦王的人,加之每日都有秦王部曲零散的出入记录,两相对照,其中有一些是吻合的。”
梁毗皱眉问道:“你什么时候认识齐王府的人了?”
贺宗伯老实回答道:“开皇十九年,春游,当时的齐王殿下与裴公之女同时失踪,一开始,是臣下负责调查此案,所以与齐王的亲卫打过交道。”
当年春游,贺宗伯还是刑部的司门侍郎,查不清案子,怕背责,一狠心弄断了腿,被调回了京师。
在家闲了两年,活动了一下,现如今又返回刑部,还升了官。
“这件事情我倒是听说过,”梁毗点头道:“那么,你去秦王那里查过了吗?”
贺宗伯一脸苦相道:“没敢去啊,秦王现在总督东京营造,大忙人一个,我这品级,哪敢去查人家?”
梁毗忍不住笑道:“你倒是滑头,自己不敢查,留着让老夫去触霉头?”
“不敢不敢,”贺宗伯笑道:“敢问梁候,京师那边查的怎么样了?”
梁毗说道:“查到观王身上了。”
“啊?”贺宗伯呆若木鸡,结巴道:“这……这这这……”
“不要乱猜,人不是观王杀的,”梁毗解释道:“齐王手下的乔令则,是奉齐王命前往弘农郡,将观王的外孙女燕氏,接回洛阳,路遇贼人,齐王部曲无一生还,但是燕氏还活着,返回了京师,这件事陛下已经知道了。”
贺宗伯愣道:“这么说,查探到的返程车队,实际上是观王的外孙女?那么贼人西窜进入关中,又去了哪?”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