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页(1 / 1)
('
还说冤枉你?杨昭怒然起身,看向妻子道:“查验一下。”
说罢,杨昭径直离开房间,随后便有四名宫女走入,将房门窗门的帷幔全部放下。
屋内瞬间黑暗。
掌灯之后,四名宫女开始检查王茁灵的身体,后者瑟瑟发抖,泪眼婆娑,
太子妃韦盈见状,上前安慰道:
“不要害怕,只要你还是完璧,以后就要侍奉陛下了,你的家族那边,已经有人来打过招呼,你这次入京,是要献给陛下的。”
陈叔达的妻子王女节,事先已经跟族内说明情况,所以琅玡王氏那边的长辈,是知道的,但是子弟们都不知道。
“陛……陛下?”王茁灵瞠目结舌,直接掩面痛哭。
韦盈道:“哭吧,但是只能哭这一次了,今后再哭,也是开心的哭,明白了吗?”
她已经收到四名宫女的暗示,此女确为完璧之身。
那就好……韦盈令人带上了一套新衣,重新给王茁灵穿上。
“你我身形相仿,我的衣服你合适,擦擦眼泪,待会带你去见陛下,”韦盈亲自给王女穿衣,面带微笑。
一事未平,一事又起。
杨昭本不打算如实禀告父皇,不然老二这一次,恐怕是过不了关了,正当他盘算着如何说通王氏女,让她不要卖了老二。
结果永安宫又有宫女过来了,皇后请他过去一趟。
今晨,杨昭已经跟母后请过安了,平日里,母后基本不会在这个时候找他。
杨昭已经意识到情况不妙。
后宫,是没有什么事情,能瞒的了萧皇后的。
当杨昭见到自己的母后时,萧皇后直接来了一句:
“当儿子的,给自己的阿爷送女人?告诉齐王,让他换个母亲吧,本宫福薄,不配给人家做阿娘。”
杨昭头都大了……
第248章 风流天子
给父皇献女人,会得罪母后,拐走父皇的女人,会得罪父皇。
老二这是在劫难逃啊……
太子杨昭权衡之下,还是决定得罪自己的母后,毕竟母后心软,时间一久这事也就淡了,可父皇就不一样了。
于是杨昭又返回东宫,打算和王茁灵窜口供,保一保老二。
结果呢,内侍省那边已经来人,把王茁灵给带走了。
这就是命啊,杨昭赶忙去往两仪殿,谁知守在殿外的内侍直接告诉他,陛下不见任何人。
罢了罢了……我也算是尽力了,只能说老二是咎由自取。
大隋立国二十五年,历经二世,后宫的那套嫔妃制度,其实一直到杨广继位之后,才算是稍加完善,独孤伽罗时期形同虚设。
杨坚没有多少女人,但是杨广很多,所以他得想办法安顿。
喜欢女人,不是什么过错,尤其是当了皇帝。
杨广虽然风流,但其实还不如他的儿子杨暕。
王茁灵的模样,可谓是万中挑一,杨广一眼就相中了。
他的后宫之中,没有比王茁灵个子更高,腿更长的。
王茁灵双手环抱胸前,脆弱无助的站在寝宫中央,低头垂泣,自打进来之后,她就没有抬起过头来,所以并不知道皇帝长什么模样。
一名宫女查验之后,朝杨广点了点头:“禀陛下,完璧无暇。”
杨广嘴角微翘,摆了摆手,立即便有人将一套新衣,重新给王茁灵换上。
一开始,杨广是不打算留下这个女人的,因为他很愤怒,对老二的气还没有消,但是当见到王茁灵的那一眼,他的这个念头瞬间就消失了。
等到四名宫女退出去之后,杨广柔声道:
“抬起头来,让朕看看。”
王茁灵瑟瑟发抖的抬头,泪光闪烁的看向大殿正前方那道伟岸的身影。
杨广今年,三十七岁,男人三十一朵花。
历史上,如果说杨广是保五争三的暴君,那么他同样也是保五争三的大帅哥。
三个儿子,杨昭、杨暕、杨铭,都是帅哥,但没有一个比他帅的。
加上那份唯我独尊,睥睨天下的气势,更是加分不少。
尚是懵懂少女的王茁灵,一下子就看呆了。
女人最容易臣服于强权,尤其是古代女子,王茁灵本来还悲叹自己时运不济,但是现在,在看清楚杨广那张脸之后,羞赧的垂下头去,两腮通红。
杨广淡淡说道:“秦王妃受你族内所托,希望能将你带回去,朕派几名御卫,护送你回秦王府。”
杨茵绛可没有跟杨广这么说过,她是跟杨昭这么说的。
王茁灵俏生生的抬起头来,懦懦道:“陛下肯让我走?”
“为什么不呢?”杨广忍不住笑了笑,转身返回龙案坐下,随后拿过来一本卷宗翻阅着。
王茁灵一时间不敢说话。
太子妃告诉她,她会成为陛下的女人,而且是家族默许的,可是眼下陛下又让她走,难道是没有看上自己?
不知道该怎么回话的她,呆呆的站着,手足无措。
“读书吗?”杨广没有抬头,像是随口一问。
王茁灵赶忙答道:“回陛下,读的。”
“那你过来,帮朕誊抄一份东西,”杨广淡淡道。
王茁灵嗯了一声,赶忙放轻脚步走了过去,杨广随手推给她一件文案,
“马上就是年关,介时各藩属国都会有使臣入京,朕写了一篇祝文,你誊抄一遍。”
王茁灵点了点头,望着手里的卷宗,眼中瞬间闪过一抹惊艳:
“这是陛下的字吗?”
杨广嗯了一声:“怎么?哪里不好?”
“不是的,”王茁灵赶忙摆手:“民女绝非奉承陛下,陛下的这手字,可谓雄健洒脱,仿有龙蛇腾跃其中。”
“哈哈,”杨广忍不住笑道:“朕就当你是在阿谀朕。”
“民女真的没有阿谀陛下,”不经意间,王茁灵已经越发放松下来,语气中都略带一丝娇嗔。
兴许是皇帝陛下给她的感觉,平易近人,所以心中的畏惧也在一点点消失。
接下来,她站在一边,自己研墨,开始誊抄祝文,字体清秀,非常好看工整,但是和杨广的一比较,差距那就大了去了。
杨广好奇问道:“你的字是跟谁学的?”
“民女并没有名师指点,”王茁灵道:“都是兄长教我的,而兄长的书法,师出山东名士李尹。”
杨广点了点头:“李尹是李德林的弟子,书法承袭乃师,却没有学得真髓,不过小技耳。”
“陛下竟知道李尹?”王茁灵一脸惊喜道,仿佛和皇帝找到了共同话题。
杨广笑道:“朕攻研书法二十年,唯有河东卫氏,入朕眼内,话说,琅玡王氏也是书法世家,上有王右军(王羲之)这等盖世之才,何须求学于他人?”
王茁灵笑道:“父亲常说,书法一途集百家之长,最忌固步自封,先祖王右军的真迹,族内弟子皆需临摹,但是民女学不来,空有其形而无其神。”
“你当然学不来,”杨广笑道:“朕临摹王右军,也是如此,可惜了,兰亭序真迹,至今不知下落,朕有心观摩,苦于无处可寻,你知道吗?”
王茁灵摇了摇头:“民女也不知道,只知族内遍寻各地,至今仍是无果。”
“可惜了……”杨广叹息一声。
接下来,王茁灵继续誊抄祝文,不一会,誊抄完毕,等到墨水风干之后,双手呈给杨广。
杨广没有接,只是道:“拿去内史省,交给虞世南。”
“民女不知道内史省在哪啊?不过虞公大名,却是早有耳闻,”王茁灵手捧祝文道。
杨广指了指殿外:“出去找人问路便是。”
王茁灵点了点头,就这么双手捧着祝文,离开大殿。
接着,杨广令人叫来太子杨昭,
“老二还在东宫?”
杨昭赶忙道:“在的,他在等父皇处置。”
“让他滚吧,”杨广淡淡道:“告诉他,他进献的美人,朕收下了。”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