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页(1 / 1)
('
杨昭一愣,瞬间领会到父亲的意思,看样子不用自己出头保老二了,父皇肯定不想在此事上过多追究,所以王氏女,必须是老二进献上来的。
但是父皇心里对老二的不满,只怕短时间内无法消除。
杨昭刚打算离开,又因杨广一句话停下了脚步。
“雍州牧就不要做了,他做不好。”
得!免了一个正二品的封疆大吏,杨昭无奈的耸了耸肩,返回东宫告知老二。
杨广心里,肯定是有根刺的,因为眼下,他已经将王茁灵当成了自己的禁脔,但是此女被老二拐走一晚,这让他非常不爽。
明知道老二是想据为己有,但杨广还是选择暂时隐忍。
没办法,儿子抢老子的女人,这件事怎么能传出去?
等到夜里酉时三刻,王茁灵才从内史省回来,毕竟皇城太大了,别看只是跑个腿,实际上路程可不近。
虞世南是起居舍人,吃住都在皇城,不像其他人,这个点早就下班了。
浑身香汗的王茁灵,被人带下去沐浴,事后,又来到杨广的寝宫。
“呆会朕派人将你送出去,秦王府那边有你的家人,他们应该很担心你,回去报个平安。”
王茁灵点了点头,沉吟片刻后,弱弱道:
“那民女还能再见到陛下吗?”
杨广笑了笑:“你什么时候想回来,就什么时候回来,朕给你找一书法老师,好好学学。”
“嗯!”王茁灵重重的点了点头,朝杨广纳了一个万福:“民女告退。”
……
秦王府,王茁灵被内侍省的老大高野送回来了。
高野是杨广的第一内侍,杨茵绛也得亲自出府迎接。
大门外,高野微笑着朝杨茵绛略微揖手,道:
“奴婢奉旨将人给送回来了,王妃要好生照顾,她什么时候想回宫了,还请王妃派人知会一声,奴婢再来接人。”
“劳烦高内侍了,”杨茵绛点了点头,赶忙将王茁灵扶下车辇,请入王府。
不一会,陈叔达他们也都收到消息,心急火燎的赶来了。
虽然皇帝没有明说,但是杨茵绛他们都清楚,王茁灵必然是被陛下相中了,只看对方此刻那副欲语还羞的模样,想来王茁灵自己,也是非常乐意的。
这很正常,得到皇帝宠幸,对任何女子来说无疑是一份天大的荣耀。
杨茵绛招呼大家坐下之后,挽着王茁灵的手臂笑道:
“这段时间,你就在王府住着,今后再去外面游玩,有王府的侍卫跟着,没人再敢动你。”
王茁灵赶忙起身,朝着杨茵绛行礼:
“此番得亏王妃保全,请受茁灵一拜。”
杨茵绛微笑将她扶起:“以后可不敢再见礼了,本宫就快受不住了。”
王茁灵瞬间俏脸通红,
王家子弟在听完王茁灵描述过程之后,也是喜不自胜,直接就有人提出,回到山东之后,要与族内长辈商谈一下,将王家的一件王羲之真迹,让王茁灵带进宫去,呈给陛下。
事情到此,似乎是皆大欢喜。
但此时此刻,永安宫的台阶下面,还跪着一个人呢。
杨暕已经跪了两个时辰了,亲娘不认他这个儿子了。
第249章 两个儿子
陈淑仪想的点子,杨茵绛负责完善施行,事到如今,整个阴谋已经走完了它的全部过程。
看上去似乎一切都风平浪静,但杨茵绛很清楚,皇帝对齐王,已经有了戒心。
杨铭就曾经说过,当你不再信任一个人的时候,这种想法是很难扭转过来的,杨茵绛对此深以为然。
翌日,王茁灵便写了一封信,希望杨茵绛能帮她呈给陛下。
信中的内容大致是说,王茁灵打算好好的在京师游玩几天,再进宫给陛下请安。
这就是少女心,天真无邪,换做别人,可不敢以这个借口推脱入宫。
偏偏杨广最吃这一套,于是不到晌午,宫里来了一位大人物,他的职责很简单,陪王茁灵游览京师。
虞世南是越州余姚县人,也就是浙江宁波人,今年四十八岁。
这个人在旧陈时期,就是南方大名鼎鼎的学者,年少求学,先后拜师顾野王、徐陵、智永和尚,以至于世人称之为:笃行扬声,雕文绝世,网罗百世,并包六艺。
虞世南的三个师傅当中,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孙,虞世南就是跟他学的书法,深得王羲之书法真传。
而王茁灵曾经在宫里,给虞世南送过祝文,所以两人算是认识了,而虞世南,就是杨广给王茁灵找的书法师傅。
但凡出自内史省,那就是皇帝的近臣,这一点毫无疑问,杨广这么做,也是想着有虞世南作陪,可以帮王茁灵打发掉那些闻香而来的风流世家子。
已经被老二那个王八蛋拐走一次了,不能再被拐走了。
这段时间的京师,人口爆满,各个里坊之中,贩夫走卒络绎不绝,即使最偏僻的巷弄,都有商贩聚集。
因为有人,有人就有生意。
杨铭身兼两府大将军,右武卫和右屯卫,杨茵绛不敢怠慢,除了从府上挑选最得力的部曲五十人,负责王茁灵的人身安全之外,她还特地跟两座军府打了招呼,务必保障王茁灵所过之处,不得有任何人骚扰。
毕竟这是京师,大隋最横的一拨纨绔子弟,都在这里。
……
两仪殿,杨广心情大好,手里仍拿着王茁灵给他写的那封信,他已经读了好多遍了。
与王茁灵的短暂相处,仿佛让他回到了自己的年少时光,记得七八岁那年,他跟随父亲杨坚,参加一场宴会,也是在宴会期间,结识了一名宇文家的姑娘,杞国公宇文忻的女儿。
两人一见如故,频频私下传书,但是不久后,那名姑娘被自己的父亲杨坚判了流放,死于途中。
那时候的杨广,鲜衣怒马少年郎,曾一人执鞭策骑,出京南下三百里,找寻宇文氏,而他最后找到的,不过是一具冰冷的尸体。
这就是为什么,杨广对宇文恺甚厚,因为宇文恺,是那位姑娘的亲叔叔。
三年后,杨广迎娶萧梁公主,也就是杨铭的妈。
将信纸折好之后,杨广这才通传早已在殿外恭候多时的内史令杨约。
他们谈的,还是开挖运河的事情,期间,杨约向杨广举荐了一个人,并对此人大加赞赏,言内之意,是想给这个人谋个好差事。
“既然是蒲山公之子,又得你如此推崇,朕准他凭父荫入仕,念其年纪尚小,就给朕做个千牛备身吧。”
杨约大喜:“此人聪慧至极,必不会让陛下失望。”
李密的事情,是杨茵绛当初承诺好的,既然承诺,那就一定要给办,何况李密本就是根正苗红的关中子弟,谋个职位其实非常容易。
至此,隋末时期的一代枭雄,就此进入大众视野。
永安宫,太子杨昭闻讯而来,一直陪在母亲身边,但是不管他怎么哄,母亲始终是面无表情。
“老二已经在殿外跪了一晚上了,阿娘消消气吧,他也是一时糊涂,办了一件傻事,本意也是想讨父皇欢心,毕竟他不是还干了一件蠢事吗?”
萧皇后脸色阴沉的看向儿子:“这么说,你也认为他给你父皇献女人,很正常了?”
“不不不,儿子不是这个意思,”杨昭苦笑劝道:“跪了一晚上,人只怕扛不住,阿娘要教训,也是当面教训才对啊,不然您也出不了心里这口气。”
萧皇后摇了摇头:“我向来只知老二顽劣,却不知下贱至此,先抢弟弟的女人,又给自己的亲爹送女人,古往今来,此类逆子,也是史书少见了。”
说着,萧皇后语气逐渐哽咽:
“我虽管着后宫,为一国之母,但你也知道,朝政之事,你父皇向来不许我插手,安排你那两个舅舅,我都是好说歹说,你父皇才同意,反倒是陈氏,几句话,就安排好几个娘家人进来,老二估摸着是觉得我这个阿娘孱弱,不值得他孝敬。”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