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页(1 / 1)

加入书签

('

杨铭安慰道:“别乱想了,事情总得一步一步的来,再有几个月,你也要临产了,不要操心别的事情,养好自己的身体才是大事。”

生孩子在大隋,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又没有剖腹产,全靠孕妇生扛。

有些人生一次,就如同去了一趟鬼门关,而是孩子的成活几率还不大,裴淑英产子的时候,就没有杨茵绛那么痛苦,一个人一个体质。

眼下不单单杨茵绛怀着孩子,李秀宁也有了,月份比王妃小,肚子却非常大,圆滚滚的,以至于李秀宁都走不动道了。

孩子越大,越危险,所以太医署的太医,眼下都在想办法给李秀宁肚子里的孩子减重。

因为已经确定,不是双胞胎,单胎就有那么大,生的时候会很要命的,弄不好就是一尸两命。

李渊的夫人窦氏,每天清晨来,深夜才会走,她要监督自己的女儿节食,孕妇吃得少,孩子就吃得少,方便胎儿减轻体重。

所以眼下王府的关注点,都在李秀宁身上,如果怀胎八个月再减不下来,这孩子就不好生了。

陈淑仪和燕小棠,每天都会搀扶着李秀宁到王府的后园散步,走路多,一来方便矫正胎位,二来生的时候也顺畅。

李秀宁这段时间可是哭惨了,她也害怕不能给杨铭顺利诞子,所以每天都咬着牙在坚持。

弟弟世民,也一直陪伴在身边,给姐姐加油鼓劲。

李秀宁肚子里的孩子,是他的亲外甥。

第311章 祸及妻儿

年关将近,从突厥回来一个牛逼人,这个人是带着荣誉回来的,从晋阳南下,经河东返回的京师。

杨广的敕封旨意,早早的送到了杨铭手里,敕封韦云起为谒者大夫,授骠骑大将军。

谒者台设立没多久,原本是杨恭仁兼着,本来就是临时性的,现在好了,给了一个刚刚才三十出头的年轻人。

两年前,也就是杨铭还在洛阳的时候,

契丹袭扰营州一带,也就是辽宁朝阳市,那时候正是营造东京的关键时期,又因为杨谅叛乱导致的山东河北不稳,以至于大隋无兵可用。

于是杨广诏令,小将韦云起前往突厥,跟东突厥大汗启民可汗借兵击契丹。

本来,契丹是依附突厥的,但是突厥又依附大隋,所以启民也很痛快,借给了韦云起两万骑兵。

这时候的契丹,只是一个地方小势力,远没有五代十国耶律阿保机那个契丹牛逼,他们的活动范围也就在辽宁西部,内蒙东部一带,是一个逐寒暑,随水草畜牧的游牧民族。

他们袭扰营州,也是真活不下去了,得抢点粮食女人什么的,毕竟那地方是看天吃饭。

韦云起奉旨击契丹,大胜,俘获人口四万,带进了大隋为奴,杨广大喜,特意吩咐杨铭,要礼遇对方。

杨铭也很给面子,亲自在长安驿迎接。

韦云起出身京兆韦氏,但不是太子妃韦盈的郧国公房,也不是韦冲的逍遥公房,而是历史上被称为彭城公房的一支。

但是现在,没有彭城公房,因为彭城郡公韦澄还活着,现任国子监祭酒。

而韦云起,是韦澄的侄子。

走的时候三百部曲,回来的时候还是三百,一个都没出事,可见这小子是个聪明人,打契丹的时候没有让自己的部曲上。

杨铭策马在前,带着韦云起进城,后者受宠若惊,不时的找杨铭搭话,毕竟他现在是骠骑大将军,具体能有多大权力,还得看秦王愿意给他多大权力。

这个位置,从设立之初,职能就非常模糊,按理说,是管辖整个京师的戍卫,但是你能管得谁呢?

京师的戍卫全都来自军府,军府上面有大将军,人家也不会听你的。

所以别看骠骑大将军听起来挺唬人,实际上也就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面,能调用京师戍卫,不过这个职位的好处是,京师什么事情,他都能知道。

姑且视之位大兴城派出所所长,局长那是京兆尹,杨雄现在兼着呢。

杨铭一路上,算是听出对方的意思,这小子话里话外都在试探,他今后在京师戍卫方面,到底应该怎么干?

怎么干?什么都不要干,你就当作是一个荣誉封号吧。

杨铭笑道:“谒者台刚刚设立,云起担此要职,还是要把重心都放在这上面,谒者大夫,掌受诏劳问,出使抚慰,持节察授,还可受理冤案,这个位置很重要的,陛下器重你,才会让你接任。”

韦云起脸上明显有失望之色闪过,他还是比较在意骠骑大将军这个位置的。

以前的骠骑大将军,是崔弘升,后来便一直空悬。

但是崔弘升当时的权力,是很大的,因为人家的闺女那时候是太子妃。

但你韦云起可不行,现在的太子妃,跟你的关系可是不怎么近,而且太子都没了,太子妃又算个什么?

杨铭当然注意到对方的表情,心想你小子还嫩着呢,别以为打赢了契丹就有多牛逼,这不是什么大功劳,差不多相当于赶走了一帮强盗,否则当年也不会让你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去。

京师戍卫,除了皇子之外,是不可能全权交付到任何一个人手上的,要分权,要制衡。

真正意义上行使骠骑大将军职权的,其实是杨铭,而且还只是京师守备期间,皇帝一回来,他就没这个权了。

“今晚去晋阳楼吧,本王在那里设宴,为云起接风洗尘,”杨铭笑道:“同赴宴的,除了薛道衡、杨汪之外,还有你的两个朋友。”

韦云起一愣,倒是颇为期待道:“殿下口中的两位友人,末将倒是已然猜到,但今夜能与薛司隶同饮,实为荣幸。”

做为大隋第一才子的薛道衡,名气极大,存世的诗文作品非常之多,几乎是所有文人学子的偶像,别看韦云起在外领兵作战,实际上他也是个文人。

也正是因为太富才华,才会遭到杨广的嫉恨,因为杨广自诩为大隋第一文才。

历史上的薛道衡,死的非常冤枉,因为大业律迟迟未出,他在私底下暗讽,大意是如果让高颎主持修订,早就弄成了,结果话传到了杨广耳朵里,给了他一个悖逆的罪名,命他自尽。

实际上,是杨广长期的嫉妒,终于找到了一个宣泄口而已。

现在虽然从地方回来,担任司隶台大夫,但权力并不大,远远比不上他以前的内史侍郎,都跟韦云起平起平坐了。

晋阳楼,一座大包厢内,献艺的是楼内的神女之一,季娥,精通蜀乐。

杨铭进来之后,众人纷纷起身。

“今天的主角,是韦大夫,他在路上的时候曾说,对薛司隶仰慕已久,今天正好趁着这个机会,两位不妨多多亲近一些,”杨铭太手示意众人就坐。

薛道衡,儒雅非常,有君子之风,鬓角略有斑白,却非常英俊,整体形象给人的感觉,与裴矩非常相似,区别在于裴矩表里不一,薛道衡是表里如一。

于是刚刚从洛阳返京的民部员外郎韦福嗣,让开了薛道衡一旁的位置,请本族的韦云起坐下。

两人都是韦,但不同辈,韦福嗣比韦云起高两辈。

他本来在洛阳监修运河,运河建成之后,不愿意留下来伺候杨暕,南巡江都也没他的份,于是便返回了京师。

除了他以外,韦云起的另外一位好友,就是守城小卒杜淹了。

京兆韦、杜,渊源太深,这三个人打小就认识。

至于杨汪和薛道衡,是被杨铭特意请来的,杨汪做为大理寺留京的最高官员,在杨约的事情上,比较袒护,所以杨铭对这个人,比较有好感。

当然了,于情,不袒护也不正常,因为杨汪也是弘农杨,但是于理,人家是最高司法机构大理寺的佐官,袒护杨约是冒着很大风险的。

如今的大理寺,挺惨的,五十七个编制,走了三十九个,杨汪都快成光杆司令了。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