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页(1 / 1)

加入书签

('

何稠道:“回太子,在襄国郡的内丘县与赵郡的房子县之间,窑场有十多处,因当地有大量的粘土、矾土、水玉(石英)等矿土,所以适宜烧制。”

那就是魏征老家那一片了,杨铭点头道:“你是烧制瓷陶的大匠,如今白釉工艺已至极限,你有没有想过怎么添彩?”

白釉瓷,属于素瓷,没有图案没有色彩,但是白釉瓷工艺的成熟,是彩绘瓷的最基本条件。

其实带色彩的瓷器,三国时期的吴国,就烧出来了,属于最早的彩下瓷,但是他这个瓷,是用黑褐色的颜料烧制出来的,色调昏暗简单,图案比较乱,不美观。

所以杨铭希望何稠能烧制出唐三彩这种陶,甚至于青花瓷。

何稠也纳闷,太子怎么对这种东西这么好奇呢?没听说过您喜欢瓷器啊?

只听何稠道:“釉下添彩,工艺臣倒是大概知晓,但是颜料难寻啊。”

不难,唐三彩就是铜、铁、钴,青花瓷的青料,都在江西。

原料好找,就是烧制过程需要无数次的失败,才可能成功一次,于是杨铭大概给他指了一个方向,让他去寻找这些颜料,剩下的,还得看人家何稠自己,毕竟杨铭是完全不懂烧制陶器的。

如果彩绘陶和青花瓷能够问世,这两样东西无疑属于顶级奢侈品,对于整个经济是有提振作用的。

因为历来的经济,最怕的就是钱不流通,而大隋所有世家都有一个毛病,不怎么花钱。

准确点说,应该叫花的钱和他储备的钱,比例严重不匹配。

你有一百万存款,但一个月的开销才两千块,不行,你这样等于阻碍了货币的流通。

而大隋是非常重视陪葬器物的,最顶级的奢饰品,也是最顶级的陪葬品。

后世出土唐三彩最多的地方,就在洛阳的北邙山,为什么?因为那里都是牛逼人物的坟。

而大隋最大的青瓷窑,在江南的会稽郡。

北边的襄国郡,原属邢州,所以历史上称为邢窑,会稽郡原为越州,称为越窑,于是有了南青北白这一说法。

当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陷入瓶颈的时候,只有两种方式可以解决为题。

一种叫战争,一种叫科技创新。

当下的大隋如果能成功烧制出彩绘瓷,也算是一种科技创新,它会给市场注入一道强劲的动力,以此带动经济发展,避免使用战争解决问题。

所以这种东西必须掌握在国家手里,世家别想沾惹分毫。

于是杨铭直接册封何稠为检校太府寺卿,专门负责收集原料,烧制瓷器。

而这种方式,只能延缓社会矛盾,不能根治,想要根治,还得是收拾世家,但收拾世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就需要科技创新来提供足够的时间。

所以杨铭又盯上雕版印刷术和造纸术,不过这两项得慢慢来。

眼下,书籍对于皇家和世家来说,都是垄断品,你敢普及,太子是别想干了。

这玩意只能等到世家被削弱之后,由一位绝对极权的皇帝,做为压死世家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草。

当下学堂普及都行不通,别说印刷书籍了。

杨瑞和杨瑾,没有一个月,是别想读书了,因为读书得坐着,他们没法坐。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自然也读不了,老老实实的照顾着杨瑞杨瑾。

而杨茵绛,又有身孕了,裴淑英也希望自己再给杨铭生一个,于是接下来的日子,杨铭大部分时间都耗在裴淑英那里。

十一月,杨广从张掖回京了。

而负责各地大索貌阅的几名大佬,也正在陆陆续续回京。

这一次,朝廷从地方上带回了一笔天量的资金,外加西域胡人进入大隋之后开展贸易所得的赋税,国库瞬间就满了。

现在已经没有人再提,将收上来的钱用来还河北的账,因为河北没账了。

高熲回来的第一时间,就与杨铭碰面了。

“巴蜀必须再设总管,此地物产丰饶,粮食富足,却大多掌握在地方豪族手上,我此番巡查,极为艰难,可谓处处受阻,结果并不理想。”

面对高熲的无奈叹息,杨铭认同道:

“改善巴蜀,非一日之功,说到底,还是需要免除回避,使地方豪族得以入仕,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

高熲点头道:“回避巴蜀,是古来便有的传统,想要一下子废除,也不容易,不过我认同殿下的观点,短期内需靠总管坐镇,长期还是需要巴蜀归心啊。”

“这件事,我们明天在朝会上议一议,”杨铭道。

高熲点头道:“可!我来引出。”

第429章 西南道行台省

翌日朝会,这是杨广回京之后的第一次朝会。

所有的大臣们都聚集在大兴殿前的广场上,观赏着杨广此番西巡的收获。

来自康国的阿萨那香、麝皮、锦叠、骆驼,来自安国的五色盐,来自龟兹的安息香、盐绿、雌黄、胡粉,来自于阗的羊脂玉,来自波斯的狮子、白象、珊瑚、琉璃、玛瑙、水晶……

琳琅满目的东西堆了半个广场,大臣们像是逛集市一样,不时上手把玩。

这些东西不是杨广买的,都是诸国上贡的贡品,其中不乏很多大隋没有的药材,比如阿魏树、没石子、硇砂、绿盐等等,有的是植物,有可移栽不可移栽两种,还有就是矿物,这种只能买。

杨广也是个大方人,当场就赏出去很多东西,当然了,都是手工品之类的,真正有价值的种子、药材、矿物,香料,一件都不会给。

整整一天,杨铭都在广场上晃悠,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最后朝会也没有举行,晚上在广场上还有一场超大的宴会,君臣同乐。

杨广对于裴矩这一次的安排,非常满意,前期二十六个国家,后期增加至三十多个,而杨广这次西巡张掖,历史称之为万国博览会。

今晚皇宫内的晚宴节目,充满了异族风情,各国给杨广献上来不少异族美女,质量高的杨广都藏起来了,质量低的出现在今晚的宴会。

有不要脸的,当场就请求杨广赏赐他几个美女,杨广当然是大大方方的赏了。

你都要出口了,我不给你,岂不是驳你面子?

今天注定没有正事可谈。

走了小半年,杨广回来自然要好好跟自己的孙子亲近一下,哪些孙子最亲呢?当然是他爹最有权的。

杨昭的儿子和杨暕的儿子已经跌落神坛了,眼下最吃香的,就是杨铭的儿子。

但是杨瑞和杨瑾屁股上有伤,所以坐姿非常怪异,杨广顿时好奇的询问杨瑞:

“你这是怎么了?扭来扭曲的,成何体统?”

这句话是训斥,责怪杨瑞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坐没坐样。

高野刚回宫就从内侍省知道情况了,本来不打算说,但是又不能让小殿下受这个冤枉气,所以他小声道:

“两位殿下有杖伤,还未痊愈。”

“谁敢打朕的孙子!”杨广顿时拍桌,然后目光看向杨铭。

不用说,肯定是杨铭打的。

老百姓家里有个说法,叫做一辈不管二辈事,但是皇家不行,谁当家,那么下面不论多少辈的事,他都得管。

而杨铭早就想好对策了,杨茵绛和裴淑英去顶锅。

这个锅他不好顶,但是杨茵绛她们没事。

于是两个小子的妈赶忙上前,跟杨广解释这件事。

今晚的广场太过热闹,虽然有人看到了皇帝这边的动静,但完全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

杨广听完之后,挑了挑眉,冷哼道:“小题大做。”

完了,就这四个字,没有下文了。

杨广肯定不会因为这么小的事责备杨铭,也不好责怪两个儿媳,只是吩咐太府寺,今后杨瑞和杨瑾可以自由出入左藏库和右藏库,从里面拿东西,当然了,也不是什么都能拿,可以拿一些无关痛痒的。

左藏、右藏,那是皇帝的内库,里面可不是简单的金钱财物就能形容。

这晚的宴会,一直举行到很晚,没办法,杨广的精力太旺盛了,下面一帮老头子已经困的一批,不少都坐着睡着了,但是杨广还是兴致勃勃。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