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页(1 / 1)

加入书签

('

半晌都没听到太子回复,云定兴也知机的不再问了。

洛阳那边的情况他也都听说了,那么多人都劝不住,就算太子去劝,多半也是挨一顿训,根本不会改变结果。

这时候,杨铭拍了拍云定兴的肩膀,道:

“非我不愿劝谏,实是无能为力,其实很早时候,我便奏请陛下,希望由我来总督此战,陛下当时就拒绝了,从那以后,我就没有再劝过。”

“若是太子亲征,国家损耗将会减轻大半,”云定兴道:“而且必是大获全胜,然百万大军出征,后勤保障负担极重,此战过后,真不知我大隋要经过多少年才能恢复。”

杨铭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

等到云定兴下车之后,杨铭将千牛备身来宇召入车厢。

“你要出趟远门了。”

来宇道:“但凭太子驱驰。”

杨铭点了点头,道:

“荣国公总领水军,责任重大,不容丝毫有失,你帮我带个口信给他,凡事应多与周法尚商量,你们俩以前的过节,我不过问,但是将来战事若有分歧,以保守者为上选,水军的任务是进浿水击平壤,没有侧翼援军,绝不可孤军深入,切记切记。”

来宇点头道:“太子放心,卑职一定将话带到。”

杨铭又耐心道:

“你转告荣公,公之兵法韬略,孤远远不及,此番授意绝非命令,而是建议,只盼荣公将来遇此情形时,能想起孤的这句话,三思而后行。”

“太子句句良言,祖父一定会听的,”来宇道。

杨铭点了点头,道:“你再帮我给周法尚带句话:兴兵在外,务要同舟共济,别给我丢人。”

来宇赶忙道:“卑职明白。”

他不明白,但是来护儿肯定明白,杨铭最后那句“别给我丢人”,其实是说给来护儿听的,意思是,周法尚是我的人,给我个面子,你们俩好好合作。

第458章 落后工艺

时隔多年,窦庆终于又见到了自己人生的头号克星,此时非彼时,杨铭第一次来河东的时候,他还不至于太客气,但是眼下,完全就是卑微了。

“太子舟车劳顿,快请入府休息吧,”窦庆小跑过来,亲自扶杨铭下了马车。

杨铭笑道:“闻喜的事情,窦公有没有帮孤盯着点啊?”

“肯定的,肯定的,”窦庆赔笑道。

两人在前,百官在后,进入河东王府。

眼下已经不是河东王府了,河东没王了,但是府邸还是杨铭的产业,这里一直都留着人。

自打开皇十八年,王府兴建至今,杨铭就没有在这里住过。

此时打量着府内光景,只觉岁月如梭,白驹过隙。

“好了,你让他们都走吧,孤没有什么要交代的,我只在这里住一晚,明日便会去闻喜,”

杨铭进入前堂之后,让窦庆把那些地方官都打发走,只留下了徐德言、萧摩诃、宋老生和萧世廉,这四人是杨铭的人。

宋老生一点都不老,也就是四十左右的样子,这个人是萧摩诃一手提拔起来的,而且萧摩诃有意让对方接手杨铭在河东的精锐部曲。

萧摩诃老了,七十多岁的人了,能帮杨铭练出这支精锐部曲,他也算是功德圆满,眼下只打算在河东郡尉外加军府骠骑将军这个位置上养老,等到死了,再由长子萧世廉将他送回兰陵老家安葬。

没错,人家也是兰陵萧氏出身,只不过与萧皇后这支南梁萧隔得比较远。

“世廉不是外人,孤却直到如今方才与你见面,颇觉相见恨晚啊,”杨铭笑道。

萧世廉今年也四十多岁了,一直都在南海郡的始兴县生活,因为萧摩诃他们家很早就从兰陵迁徙到了始兴,这个地方就在广州北部。

萧世廉赶忙起身道:“太子于我父子有再造之恩,卑职也是日日期盼,能早日得睹太子风采,今日一见足慰平生。”

萧摩诃不同于南陈其他将领,他当年是率陈军主力投降大隋的,算是有立功表现,所以儿子们没有被掳至京师。

以至于留在老家的次子萧世略在江南起兵造反,被杨素镇压,兵败身亡,而长子萧世廉从头到尾没有参与,侥幸活了下来。

杨铭笑道:“快坐吧,自己人不要拘礼。”

接着,杨铭又饶有兴趣的看向宋老生,说道:

“这次孤来河东,一方面是要去闻喜看看炼窑的情况,另一方面,就是见见你们几个人,你现在只是河东的兵曹参军,但是手里握着孤的精锐私军,品级虽低,权力可不小了。”

宋老生赶忙道:“能为太子效力,是卑职的荣幸,但求为太子练出一支天下最精锐的无敌之师。”

“很好,”杨铭点头道:“孤的这支私军,就交给你和世廉了,将来或许有大用处,且等待时机,一朝得显,便是鹏程万里。”

宋老生大喜过望:“卑职是个粗人,只知唯太子之命是从,以不负太子和萧老的栽培。”

“好,”杨铭微笑举杯:“诸位请满饮此杯。”

堂内一干人纷纷起立,朝杨铭敬酒。

窦庆笑哈哈的喝完后,一抹嘴坐下,道:

“乔钟葵来信,希望能来河东觐见太子,不知太子见不见?”

“一郡太守,非要务重事,不宜擅离其职,告诉他,以后有机会见的,”杨铭道。

乔钟葵眼下也是傍上杨铭了,自己儿子乔淳已就在东宫任职,所以他认为自己就是太子的人,听说杨铭要来河东,就请窦庆帮忙问问,看看自己有没有机会见见太子。

毕竟是自己的后台,还是需要时常见面,促进感情的。

当晚,杨铭留在了河东王府,于翌日清晨,启程前往闻喜县。

闻喜,是裴氏的老家,这个地方只有姓裴的说了算,谁来都不好使。

当杨铭抵达闻喜县城外的时候,乌泱泱近千人的迎接队伍,早已经在城门外等候多时,其中也有独孤怀恩。

“告诉他们,我不进城,让他们在前带路,去炼窑场看一看,”杨铭嘱咐陈奎一声后,后者将他的这层意思通传了下去,于是裴家分出数百骑在前带路,往县城东面的深山当中行去。

而独孤怀恩,则是被杨铭叫进了车厢。

分别大半年,这小子现在的脸都晒脱皮了,不过表情非常兴奋,看样子进展不错。

独孤怀恩不等杨铭提问,兴奋的搓手道:

“裴家帮了大忙了,找到几处不错的矿场,易开采,质地还好,眼下六座炼窑已经建起来了,毕竟是初期,先期出炉了一些兵具,不怎么样,慢慢改善吧。”

杨铭道:“慢不了啊,要是能慢,我也没必要亲自跑一趟了,阎毗求我帮忙,让我在年底之前务必给他交付一批军械甲胄,好让他应付陛下。”

“管他干嘛?这是陛下给他的差事,又不是给你的,犯不着帮他,”独孤怀恩道:

“冶炼铸造,工艺极为复杂,不是说快就能快的,慢工才能出细活,炼窑点火没多久,很多工序还不完善,事先跟你说清楚啊,我可快不了,再说,我这是出精品,不是给朝廷供应军需的。”

杨铭笑道:“这话你跟陛下说去。”

“我不敢,我也就跟你发发牢骚,”独孤怀恩撇嘴道:“我要是跟他这么说,他能赏我二十杖。”

这小子毕竟是杨广的亲妈独孤伽罗亲手抚养过两年的,在杨广心里,属于是很亲近的表兄弟了,加上性格就是这样,所以嘴巴不把门,杨广也并不在意。

杨铭笑道:“我先看看情况再说。”

矿场基本分布在汤营乡一带的深山中,那么炼窑自然就在汤营乡了,分布在乡里的六个村庄当中,矿石皆取材于汤王山一带的大小山峦。

汤王山原本叫条山,后来改为景山,历史上,商汤在此地发兵,与夏朝军队在鸣条决战,灭夏建商,所以此山改名为汤王山,沿用至今。

山中蕴藏着丰富的铁矿资源,有些不好开采,而容易开采的矿点,这一次裴家也挺够意思,主动都给指明了。

所以目前为止,开采一项,还是非常顺利的,路也被裴家花大功夫修好了,山中矿石源源不断的被送入汤营乡。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