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页(1 / 1)

加入书签

('

人家高句丽是以逸待劳,而他们是劳师远征,军需之消耗,相差巨大。

“臣也赞成设置慰抚使,我大军如此雄壮,届时高句丽必有望风而降者,一个慰抚使,可招降一座城,于我大军而言,是有利的,”段文振道。

这就是屁股决定脑袋,大家都在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各人有各人的难处,如果大军的军需供应出了问题,段文振得拿脑袋顶,他不想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担个罪名,祸及子孙。

杨广满意的点了点头,看向苏威道:

“卿如何看呢?”

苏威清楚设置慰抚使的弊端在哪,但是他和段文振是一个毛病,都是希望战事早早结束,越快越好。

整整一百多万的大军,两百万的后勤人力,这对国家来说,是沉重的负担,也是非常冒险的事情,这么多人,正常情况下你管都不好管,何况还是在非正常情况下。

谁又能知道,将来会不会出什么乱子呢?圣人言:危邦不入,乱地不居,用民间俗语来说,就是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苏威没有高熲那种大气魄,他本来胆子就小,年纪越大,胆子越小,二十四路大军,龙蛇混杂,会出怎样的状况,谁也说不清楚。

于是苏威道:“臣以为合适。”

牛弘明明在给他使眼神,而他也看懂了,但是他故意忽略了。

杨广自然也看到了牛弘的频频示意,皱眉问道:“卿似乎有所疑虑?”

牛弘叹息一声,点头道:“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慰抚使一职,对统兵者掣肘过巨,一军不可有二将,否则调度失灵必遭大祸,臣以为,就算设此职位,宜应因地制宜,与行军总管两相合计,再决定是否招降。”

其实慰抚使这种性质的职位,一直以来都有,以前叫做监军,也是直接对接皇帝,职责是对统兵者不当之处予以指正。

监军的权利是非常大的,因为他的话代表着皇帝,所以一直以来,统帅都必须讨好监军,或忽悠、或糊弄、或蒙骗,为的就是不要让对方干预他的用兵。

所以说三军统帅除了擅长用兵之外,坑蒙哄骗也是其必备技能,而且这个技能很重要。

但是这个慰抚使,除了行使监军的职责外,还有招降的任务,你想想,一旦皇帝给了你一个任务,你会怎么办呢?

你就会想方设法去完成,你们不降,我也要劝降,你们愿意降,我再招降,不然显得我是个摆设,没事可干。

这就是权利的诱惑力,这跟让你做金曹,你就会想着去收税,是一个道理,让你当前锋,你就得射门。

监军这玩意,出事的不在少数,从古至今,被杀的监军数不胜数,有的是胡乱指点兵事,以至战败,被秋后算账,有的干脆在阵前,因为瞎叨叨,被统帅直接给砍了。

但是一直出事,这玩意却又一直存在,存在即合理,因为监军,事关皇帝对军队的控制权,你们都觉得不能有,但是皇帝觉得必须有,那就谁大谁说了算。

左骁卫大将军段达,就是这么想的,他是杨广晋王府的参军,又是杨广太子时期的太子左卫副率,习惯了遇事站在杨广的角度去考虑。

他知道,这个位置,皇帝是不会换掉的,所以他也支持。

到最后,九个人,就三个反对,牛弘、卫玄、郭衍,牛弘是出于战事考虑,剩下俩都是名将,也被监军掣肘过,心知这个职位属实是扯几把蛋。

其中卫玄,当年吃过大亏,为了哄好监军那也是下了血本,后来就学聪明了,不花钱了,拜把子吧。

杨广平日里,总是自作主张,独断专行,一挑N的场面屡见不鲜,今天特么的竟然玩起公平了。

“既然多数赞成,那便以多者计,慰抚使不撤。”

牛弘一脸无奈,你找的这几个人就不对,你敢在朝会上征询意见吗?

九个人一多半是你的心腹,输赢其实早已注定了。

……

汤营乡,杨铭终于等来了李靖。

李靖来的很晚,因为进入河东之后,大雪封路,路不好走,好在进入闻喜之后,道路的积雪都被清扫干净,他才算姗姗来迟。

两人就坐之后,独孤凤儿在一旁为两人倒酒,伺候丈夫的第一步,就是饮食,她正在学。

李靖对于杨铭的举荐,是非常乐意的,可以说正中下怀,当一个人特别有能力的时候,他需要什么?

需要一展才华的舞台。

征讨高句丽,无疑是李靖的梦想,前期虽未被招募,但是他于家中设置沙盘,早已推演过无数遍。

“玄挺的事情,解决的怎样了?”杨铭笑问道:“茵绛让你去做和事老,恐怕得罪人了吧?”

李靖笑道:“不当紧的,玄挺还是听劝的,就是元庆,性格太骄纵了,杨司隶给我写信,让我今后负责管教元庆,于是我这一次出来,把他也带上了,殿下见谅啊。”

“带上也好,这小子性子太野,只有沙场才是他的归处,放在别的地方,难以约束,”杨铭点头道。

杨元庆没有跟着来河东,因为他怕杨铭,怕杨铭狠批他一顿,所以在河东南边的弘农郡老家,等待李靖会合。

李靖继续说道:“殿下的东宫,眼下比较复杂啊,各路派系已然形成,其中以太子妃的娘家,最是势大,长此以往,恐怕不好,我带走元庆,也是出于这番考虑,这孩子是个刺头,太子妃眼下无力约束,留在他东宫,不知道要惹出多少是非。”

有派系不可怕,他们争也不可怕,真正可怕的,反而是他们不争,杨铭对于这一点,其实比李靖清楚的多。

人都是他亲自安排的,早在那个时候,他就已经都规划好了,眼下出现的派系,基本都在杨铭的预测之内,或者说,就是他一手促成的。

杨茵绛做为太子正妃,娘家那边肯定是要多多照顾,而杨家的豪横,其实也是杨铭压制其它派系的一种手段。

豪横要有个度,超了那个度,杨铭才会出手干预,眼下玄挺殴打魏征,根本就不叫个事,什么时候玄挺想弄死魏征了,那才是事。

这才哪到哪啊?不过是明面上的一些小纷争,将来还有暗地里的阴谋诡计呢,东宫是棋盘,杨铭才是执棋者。

杨铭点了点头:“人多的地方,就是这样,各人有各人的想法,矛盾因此而生,我不欲强行干预,但是适当的警告,还是需要的。”

李靖笑道:“殿下怎么不问问我,属于哪个派系呢?”

杨铭哈哈一笑:“你当然是太子党,要不然为什么你去做和事老?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你李靖是我的左膀右臂,他们不给你面子,就是不给我面子。”

李靖感叹道:“初见殿下时,殿下不过十岁弱龄,那时候我便觉得,殿下不是凡人,与其它皇孙不一样,如今看来,日月之辉,终不是云彩所能掩盖。”

“正如靖兄一样,”杨铭笑道:“陛下那里其实还没拿定主意,要不要用你,我虽已举荐,但这最后一步,还要靠你自己走。”

李靖表情肃然的点头道:“我有这个信心。”

“好!”杨铭拍手道:“不过在此之前,我有些话,要嘱咐于你,希望你能听得进去。”

李靖哈哈一笑:“殿下的嘱咐,李靖字字句句都会于心中斟酌思量,殿下请说。”

第471章 三个慰抚使

历史上,一征高句丽失败,元素颇多,别看征调了一百一十三万大军,对外号称两百万。

实际上真正的动手的,就是宇文述的九路总管共计三十五万精锐,以及来护儿的八万江淮水军。

也就是说,总计四十多万大军。

那么剩下的为什么用不了呢?

第一,攻打高句丽,必走辽西走廊,一百多万人从这里过去,耗时多久呢?得一个半月,所以先期进入高句丽的精锐已经打起来了,后面的人还堵在辽西走廊过不去呢。

历史记载:日遣一军,相距四十里,连营渐进。

整个大军,首尾相隔一千里,别说策应了,不拖后腿就已经是上天保佑了。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