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页(1 / 1)

加入书签

('

修运河,就把河北坑惨了,眼下又遭一拨,将来一旦起乱,比起山东只大不小。

正当杨铭打算离开承恩殿的时候,一封来自山东的军报被递上来了。

张须陀率军攻入临济县,大败王薄,如今王薄率残部数千人,往渤海郡的阳信县窜逃,张须陀率部追击。

这封军报,无疑是鼓舞人心,太子冼马刘炫大为欣慰,赞赏道:

“此人擅用兵,每每予人惊喜,是个良将,王贼北窜阳信,需渡黄河,也许黄河,就是他的送命之所。”

殿内的东宫属官,此刻的脸上也轻松了很多,尤其是房玄龄,毕竟闹乱子的,是他的老家。

“王贼可恶至极,擅蛊惑人心,需早早剿灭,他的人头,将来应送至京师,悬于明德门。”

杨铭只是微微一笑。

隋末大乱斗,擅长蛊惑人心的,还没露面呢,王薄在那些人里面,没啥牌面。

不对啊……

杨铭突然皱眉,李渊这个狗日的还没回来呢,晋阳宫可是已经修好了,虽然杨铭觉得,这老小子眼下没胆子反水,但他还是非常担心的。

毕竟眼下的关中,空虚的一批。

他是抽调不回李渊的,因为杨广同志还没有验收工程,想把李渊弄回来,得等到杨广去一趟晋阳才行。

世民一直规规矩矩的呆在东宫,但是建成不在了,这可是嫡长子。

老子扣押你的嫡长,你就不敢造反。

“建成在襄城郡任职,有多久了?”

李百药答道:“差不多两年了。”

杨铭又问:“尚书省近来可有空缺?”

这一问,大家立即就猜到太子这是要让李建成进尚书省。

而东宫负责与尚书省对接工作的,是李纲,只听李纲道:

“礼部的主客侍郎柳谟,病死于出征途中,眼下只有这个位置空缺。”

杨铭当即道:“将建成调回京师,补上主客侍郎,立即发文。”

虽然在杨铭看来,李渊这个时候造反,那是纯纯的找死,没有一点机会,但他还是要做万全准备。

于是他又密信河东萧摩诃,令其将宋老生调至蒲津关驻扎,给乔钟葵写信,让其盯着点龙门渡。

这两个地方,是山西打关中的必经之路。

上次郊游,在杨铭不惜身体的奉献下,燕小棠、韦纤惠都怀孕了。

冯玉致现在已经不能用这个借口发牢骚了。

当天晚上,杨铭叫来杨瑞杨瑾,以及世民无忌,在一起吃饭,期间,他告诉了世民将其兄长调任回京的事情。

世民是很高兴的,非要今晚出宫,将这个消息告诉他的母亲窦氏。

长孙无忌也希望明日出宫,回家里收拾一下,等待他的母亲和妹妹回京。

高氏和长孙无垢的服丧期限已至,两年零一个月,母女两人已经打算动身返京了。

第505章 犹豫不定

武厉逻城以南六十里的冲积平原上,宇文化及与武厉逻城大模达位拂流,相距二里,各自列阵。

化及这边的两万八千人,有四千骑兵,剩下的清一色步卒。

而对面的位拂流,有八千具装甲骑,剩下为步卒。

所以化及摆出的是防御阵型方圆阵,而对面的位拂流摆出的是攻击性的鱼鳞阵。

要么说高句丽这个地方必须干它,中原有的,他这边都在拼命的学,长处短处一个不落,都学了。

方圆阵,大将在中,中为圆阵,四面为方阵。

左右前翼的两个方阵,呈倾斜状,像个八字,中间留有一个大缺口,就是要放人进来,再围杀。

进来之后左右前翼负责堵门,而后方的两个枪兵方阵,用来剿杀入阵之敌军。

如果敌军数量过多,那么前翼就不堵门了,而是放任敌军进来,然后阵内军团负责围堵路线,将敌军逼迫至中间大圆阵。

大圆阵呈防御时,是闭合的,外围全部是持盾的排矟手,将敌军挡在阵外,等到阵内的敌军渐呈饱和,那么圆阵便会打开,向外扩展,部署在中央的枪兵就会出阵,剿杀来敌。

这个阵法,是孙膑首创,第一个使用他的人,是赵国的赵括,也就是长平之战输的一塌糊涂的那位。

反观鱼鳞阵,是攻击型大阵,主打一个中央突破。

两边的人马太多,阵型已成,已经不好再变阵了,而且双方的兵马差不多,所以化及与位拂流之战,就是方圆阵和鱼鳞阵的正面较量。

随着敌军战鼓敲响,浩浩荡荡三万人的鱼鳞大阵,朝着隋军缓缓行来。

双方的前翼,都是防御标配,长矛手在前,弓矢队在后。

具装甲骑是用来冲阵的,但不是一上来就冲阵,尤其是人家阵型已经摆开,你只派骑兵冲阵,那是找死呢。

人家只要把你的骑兵放进阵中,那就是包饺子。

宇文化及坐镇中军,身边是十余名将领,以及超过五十人的旗官。

他是大阵的枢纽,一旦交战,阵型变化靠他来指挥。

“报!前军接触,正在厮杀,未见骑兵,”一名旗官奔驰而来,禀报道。

宇文化及凝眉摆了摆手,旗官退下。

最开始的短兵相接,就是硬干,主打一个消耗。

左右两个前翼的方阵,一旦缺员,后面会不断补上,以保证防御阵型,高句丽那边也同样如此,大家就是耗。

耗到什么时候呢?耗到对方的后备兵员没有及时补充上来,阵型出现缺口。

像这样的厮杀,能打好一阵,拼的也是耐心。

你敢冲阵,我就放你进来,否则咱们就这么耗着。

化及是不怕耗的,因为他背后的辽泽,燕州城和石台子城的敌军,已经被纥豆陵部、薛祚部、黄世郎给拖住了,而段文振的主力大军,也正在往北行军,他只要能抗三天,援军就到了。

辽泽低洼地,薛祚部靠着兵甲之利,已经将敌军打的七零八落,纥豆陵认为,好钢应该用在刀刃上,于是他派游骑联络薛祚,希望对方能够北上支援化及,沼泽地的敌军,由他和黄世郎剿灭。

于是只损失了两百人的薛祚部,开始跨过沼泽,往北行军。

一天后,他的斥候探查到,西面七八里外的平原地带,化及和敌军已经干上了。

双方都是完整阵型,薛祚去了,是帮不上忙的,甚至还有可能拖后腿。

靠他这六千人,去冲人家的鱼鳞阵,这显然不切实际,交战双方共六万大军,大阵绵延七八里,他过去就是送菜呢。

思量片刻,薛祚打算直接去干武厉逻城,你主力不是倾巢而出吗?我去抄你老家。

于是他带着六千精锐步卒,一路急行军,直奔武厉逻城去了。

段文振和张谨在三佛寨休整一日,便紧急上路,还带着李景。

人家压根就没算去帮化及,我的主要任务是打武厉逻和扶余城,只要拿下武厉逻,化及之危自解,这叫围魏救赵。

当他于行军半路,得知薛祚部已经跑武厉逻去了,立即召来史万宝:

“我给你四千骑兵,立即离军北上,策应薛祚,以防扶余城援军,若是武厉逻能打,你们就打,打不了就结阵等我。”

“末将领命!”史万宝接了令牌,便带着自己的随从幕僚,前往点拨兵马。

张谨坐在马上,皱眉道:“薛祚是麦铁杖的部将,归李靖节制,这是要往南打的,现在却跑北边了,要不要跟李靖打个招呼,干脆将薛祚调入我部?”

段文振摇头道:“咱们北面,其实很好打,李靖任务艰巨,兵只宜多,不宜少,我们速速行军,拿下武厉逻之后,便令薛祚立即南返,那时候,辽东就要打起来了,李靖需及时南下开辟路线,责任重大。”

张谨道:“这个人是个将才,从渡河至今,沉稳调度,三佛寨周边防御,我看了,颇具章法,此人调度之娴熟,颇类越公。”

很多老一辈的,还是习惯称呼杨素为越国公。

段文振点头道:“江山代有才人出,我们都老了,此番征讨高句丽,肯定会冒出一些年轻将领,而这批人,就会接替你我,成为未来军方的中坚力量,麦铁杖已经封爵了,李靖就是下一个。”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