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页(1 / 1)

加入书签

('

宇文述冷笑道:“你知道不知道,太子今天跟我说这话的时候,我当时的感觉,仿佛是太子拿着一把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等我离开大殿的时候,我才反应过来,架刀的不是太子,是你啊。”

宇文化及一愣,赶忙给他爹跪下:“阿爷言重了,儿子今后不掺和了还不行吗?”

“狼吃肉,狗吃屎,”宇文述沉声道:

“你什么时候才能分清楚什么是肉,什么是屎?你现在也是县公了,但是你瞧瞧你的实职,没有我,右翊卫将军,轮的到你吗?不想着怎么往上走,一门心思只想搞钱,你以为你是杨俊那个儿子啊?人家是亲王,什么都不干也是军府大将军,你以为你是谁啊?”

“阿爷教训的是,儿子今后再也不乱来了,”宇文化及低头道。

宇文述摇头叹息一声:“这么多年走私,都赚了多少钱?给我报个实数。”

“额……”宇文化及支支吾吾道:“怎么着,也有两三百万吧。”

宇文述点了点头:“拿两百万出来,分为一年,陆陆续续给淑仪都送过去。”

“啊?”宇文化及目瞪口呆:“这是儿子的钱,给她两百万,我留一百万?那儿子这么多年谨小慎微,辛苦为谁啊?还不是给您老攒的养老钱吗?”

“呵呵,我用不着你养老,你想多了,”宇文述冷笑道:“剩下的一百万,是明年给,你一口气给人家送过去,人家不会收。”

宇文化及顿时苦着脸道:“凭什么啊?咱家平日给她的孝敬不少了,现在淑仪对咱们的态度也渐趋改观,没必要给这么多吧?”

“你记住了,”宇文述道:“等我死了,你将来能活多久,得看淑仪会保你多久,人家只肯保你一天,那你就只能活一天。”

宇文化及浑身一震,怔在当场:

“太子看儿子,就这么不顺眼啊?”

宇文述低下头,凑近儿子脸庞,道:“你要不是我儿子,我看你也不顺眼。”

说完,宇文述冷声道:“今年年底之前,把钱都送出去。”

“儿子知道了,”宇文化及一副颓丧样,目送他老爹离开。

人家宇文述这才是聪明人,杨铭在大殿内跟他提起化及走私,不是白跟你提的。

本来说着梁师都,人家为啥好好转到了走私上面?

意思就是兵部复盘的事情,我在不在意,得看你啊。

所以宇文述才会让儿子把钱都吐出来,吐给陈淑仪,等于是间接孝敬了太子。

宇文述心里很明白,臣子就是羔羊,君王什么时候宰你,你得能拿出肉来,拿不出来,你连羔羊都算不上。

所以走私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喂饱上面。

宇文述今晚有场宴会,他请鸿胪寺卿陈叔明做中间人,邀请太子家令丞陈叔达、长安县丞陈嶷,通议郎陈恮,太常寺沈遵礼,京兆府主薄沈叔安以及一干在京的没有实职的陈、沈两家子弟。

其中沈遵礼,是沈婺华的亲弟弟,沈叔安是沈婺华族弟,这两人的正妻,都是旧陈的公主,陈叔宝的姐姐妹妹。

陈家和沈家,保守估计,有十几对联姻的,两家快成一家了。

宇文述想要讨好陈淑仪,肯定也得讨好陈家和沈家,以他的身份,其实算屈尊了。

第597章 木棉花

这天晚上,杨铭还是住在冯玉致的寝殿,他是先去了独孤凤儿那里,完事了,才来这边睡觉。

毕竟伤筋动骨一百天,冯玉致扭着脚踝,这是扭着筋了,得一百天才能正常,三个月之内,杨铭是不打算跟对方行房的。

更衣的时候,杨铭突然望到衣架上有一件冯玉致的外衣,颇为精致,于是走过去,上手摸了摸。

这是棉衣啊?怪不看上去又软和厚实,就是有点粗糙。

“这是你从家乡带回来的衣服?”杨铭转身问道。

冯玉致躺在床上,闻言扭过脖子来点了点头,道:“是用吉贝做的衣服。”

“吉贝是什么?”杨铭好奇道。

冯玉致解释道:“就是木棉树果子里的棉毛做的布,我们岭南叫吉贝。”

你们能做棉布了?杨铭一脸诧异。

当然了,这个棉布,不是棉花做的,是木棉树的棉,所以做出来的棉布,质地堪忧,但暖和啊。

为什么岭南有呢?因为木棉树是亚热带植物,中国只有云南、广西、广东、海南有这种树,这种树的果实打开之后,里面就是一团棉,但这是短纤维棉,主要是做填充物,做成衣服,对纺织技术的要求是很高的。

真正可以做衣服的长纤维棉,得从美洲引进,印度引进的那个也是短纤维棉。

但是,中国古代的棉花,还真就是引进的印度。

“我这件外衣做了好几年呢,七十多个绣娘一点点织成的,”冯玉致道。

杨铭闻言,松了一口气,我就说嘛,岭南有这种纺织技术?感情是经年累月硬织出来的,那这就不会成为流通性商品嘛,怪不得样式这么简单,就跟个披风似乎的。

不过话说回来,华夏古代木棉纺织技术,还真就是岭南先搞起来的,代表人物就是元朝初年的黄道婆。

黄道婆是上海人,跑到了海南,然后将海南黎族的纺织技术与江南融合,总结出了一套全新的技术。

黄道婆纺的就是木棉花。

唐朝时候,广西的棉纺织技术,就很牛逼了,叫做桂管布,白居易有诗: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温。

从这句诗就能看出,棉纺织主要在南方。

杨铭脱掉衣服之后,躺在榻上,脑子里思考着关于棉花的事情,对于冯玉致探过来的手,做了些什么,茫然不知。

大隋眼下,与西域交流频繁,天竺的棉花,肯定是传进来了,历史记载,非洲的非洲棉,大概是公元三世纪传入疆新,五六世纪传入中原。

现在不就是六世纪吗?非洲棉可是长纤维棉,用来做棉布是最好的。

眼下东宫属官,门下坊主事令史姚思廉,在历史上所著写的《梁书·西北诸戎传》中提到过:

高昌多草木,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纑,名为白疊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

这个白疊子,就是非洲草棉。

好家伙,明天一定得去内库瞧一瞧去,这玩意要是能够大范围种植,于国于民都是大利。

“好了,别乱摸了,睡觉,”杨铭将冯玉致的手挪开,然后转至一边睡着了。

他的后宫,目前来看,以冯玉致的颜值最低,不是说人家不好看,是其她人太好看。

如果今晚换成陈淑仪这么撩拨他,他肯定受不了,但是冯玉致嘛,魅力有限。

翌日朝会过后,杨铭便去了宫内的左藏库和右藏库。

这两个库,是杨广和皇后的内库,名义上归太府寺管,但钥匙在太府寺一个小官身上,人家这个小官姓杨。

“太子要找从西域传进来的木棉,这里有没有?”云寿询问道。

大隋就是叫木棉,没有棉花一说。

姓杨的库管点头道:“有,宫后的花园前年就种了一些,今年也种了,不过种类挺杂的,不知道太子要找的是哪种?”

“你带我去看,”杨铭道。

皇宫的后花园,就在玄武门进来的那片区域,面积可不小,该有的都有,其中有一块地方,专门是用来种子培育的。

也就是从西域买来的种子,在这里试种。

杨铭一眼就看到了非洲棉,白花花的,眼下正好是收获期,不过嘛,当下是当做观赏植物的。

说实话,没什么好观赏的,牡丹不比这个强?

杨铭走过去揪下来一小团,在手里揉搓一番,不错,是长纤维棉,可以用来织布的。

我是真特么累啊,难道还要我改进纺织技术吗?

我没那个功夫。

杨铭将一团棉花握在手里,拿给元寿看:“这个能织布,从岭南、江南招募一些纺织工匠,好好研究研究,怎么去织布,当然了,还需要大面积种植,这个就不是你们太府寺的事情了。”

太府寺管手工业,管种植的,是民部。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