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页(1 / 1)

加入书签

('

我信你的个鬼,老子好心邀请你住进我家,你特么把我给绑了,害得我家破人亡,你想要钱啊,你自己去拿啊?你敢吗?

“不瞒驸马,确实没钱了,招募大军早就花完了,”宁洄藻道。

李世民继续道:“矿场、染坊、赌坊、田亩、绣坊,这都是日日生钱的地方,你一下子拿不出来,可以慢慢借给我。”

好家伙,你吸我血是吧?宁洄藻摇头道:“家父不在,我做不了主,各产业的管事,不认我。”

“认刀吗?”李世民脸色如常道。

宁洄藻嘴角一抽:“我想想办法吧。”

李世民笑了:“今后咱们打交道的日子还长着呢,岭南西道民部尚书,大郎先干着,你我同心,共同治理岭南。”

民部尚书是搞钱的,谁能搞到钱,谁就可以当。

宁洄藻撇了撇嘴,勉强的点了点头。

送走对方之后,李世民已经迫不及待给太子写信,希望他派几个能臣干吏过来辅佐他。

他是不敢跟皇帝开口的,别看皇帝是他老丈人。

京师这边,岭南的消息传至,已经是七月份了。

东宫的小会议,众人一片哗然,他们的反应,跟朝堂上的那帮大臣差不多,都是惊讶于李世民的用兵能力。

“厉害啊,此子端的不凡,”刘炫感叹道:“天马行空,诡谲难测,深得兵家之道。”

杨铭笑了笑,看向从江都返回的建成,道:“世民现在的官位,可是比你还高了,你也得努力了,别整天来我这晃悠。”

岭南西道设置行台省,尚书令的级别不算高,从四品,因为那个地方不咋地,要是换成河北道大行台,怎么也得正二品坐镇。

巴蜀的西南道,尚书令是杨铭,就无所品级了,换成别人的话,估摸着也就是个四品,官阶大小是按地方论的。

京兆也是郡,人家这个郡的老大,能跟张掖郡一样吗?

李建成也是异常惊讶,别看他是亲哥,他这个亲弟弟有多大本事,他是一点都不清楚,他要是清楚的话,也不会在玄武门被人家给噶了。

“世民好福气啊,其实还是仰仗陛下天威,才能建此功勋,”李建成终归是替弟弟着想的,道:“太子是否会派能臣干吏,往岭南辅佐呢?毕竟世民还太小,他干不了。”

杨铭笑道:“世民是秦王伴读,我自然是要为他着想的,至于谁去合适,还需好好斟酌。”

李建成大喜:“臣替世民谢过太子。”

杨铭微笑摆手。

他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在研究历朝历代的田亩制度,想要从中找出破解当下大隋田亩制度的方法,眼下的岭南正如一片荒漠,是最好的试验田。

别的地方改不动,岭南可以试一试。

所以他一定会派人去岭南,而且还是自己的心腹,李世民注定会被他架空。

杨铭脑子可没毛病,他怎么可能允许李世民这么小就掌握大权,老爹这次封的太大了。

虽然从五品的驸马都尉跳到从四品,不算离谱,但是一个杂务官直接成为主官一方的行政官,这就离谱了。

其实说到底,是因为别人都不想去,才轮到李世民。

换成河北道设行台省,你看看会有多少人抢破头,朝堂那帮人也是够奸诈,没一个人反对杨广的此番任命。

一个个的,都精明着呢。

第615章 地无三尺平

岭南西道,一共划分了八个郡,也就是桂州地区加上交州地区。

这两个地方和广州地区的最大区别,就是一个穷一个富,朝廷流放岭南的罪犯,是往广州流放的,再加上广州的地理优势,所以那地方非常富有。

《晋书》记载:广州包出大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

所以广州一直以来都是整个岭南的首府,而广西的钦江县,不过是老宁家发家的地方。

桂州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除此之外,还有养鱼、种果、种桑、育蚕,桂东地区还有大量金矿,但是因为靠近云南,也就是东爨(cuan)和西爨,所以冲突不断,死人的事情屡见不鲜。

开皇年间,云南地区设置南宁州总管府,治所在南宁州,也就是现在的云南曲靖,韦冲为总管,自从韦冲走后,这个地方基本上朝廷属于半放弃。

没法管啊,汉人不愿意去,水土不服,地方乌蛮又太野蛮,根本管不了,所以眼下云南的情况是,东爨和西爨两大部落,继续掌控这里,每年给朝廷上贡,叫土贡,就是你有什么给什么。

这两大部族,基本上就是彝、纳西、僳僳、白族的祖先。

所以在这个地方做行台尚书令,是件苦差事。

杨铭当然知道李世民干不了,所以他最近在东宫召开的会议,基本都是在谈岭南的事情。

“整个岭南的在册人口,只有四十九万户,户均五人算,人口总计245万,如果加上大量的隐瞒户籍,人口也就三百万多一点,”太子冼马刘炫道:

“而且主要集中在岭南东道,世民所在的西道,在册人口只有十五万户,总计75万人,宁越郡为人口最多,为十五万,这里地广人稀,其实比较适宜迁民开垦。”

李纲也认同道:“岭南西道,地广人稀,有大量的荒地可以开垦,可从狭乡迁徙百姓。”

大隋关于宽乡和狭乡的区分:田多可以足其人者,为宽乡,不足者为狭乡。

中华自古以来,耕地主要就集中在那几个地方: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中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和南方丘陵。

这其中,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开发,眼下正在启动,历史上经唐一朝,都没有足量开发,被宋朝开发了,而东北平原开发,是明清时期的事情。

所以眼下大隋的主要耕地,来自于华北平原、关中平原,以及正在开发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

至于南方丘陵,还没有开发,这里也是在宋朝才开发的,这就是为什么宋朝疆域最小,耕地面积却不弱于隋唐。

杨铭问道:“从哪里迁徙比较合适呢?”

“应该从牂牁(zangke)郡、明阳郡、黔安郡、沅陵郡迁徙,”李纲道。

这四个郡加起来,面积非常大,开皇年间归益州总管节制,现在嘛,属于巴汉地区,在最南边,其实就是贵州省。

巴蜀,是巴汉和岷蜀加起来的统称。

贵州省直到明朝时期,耕地数量为91万亩,同时期的浙江为5631万亩,广西1032万亩,可见这个地方确实没耕地。

所以贵州被戏称为“地无三尺平”,也就是说这地方一块平原都没有,不过在后世科学水平的支持下,贵州的耕地面积得到了很大的开发。

“那么迁徙多少人口合适呢?这四个郡,也没多少人啊?”李百药问道。

大隋一直都是北方人多南方人少,而南方人主要还集中在江南,贵州属于西南地区,这地方也是少数民族的集中地,跟岭南的情况差不多,都不好管。

但是,毕竟古代人民以食为天,食物从哪来,还是耕地,你只要答应给人家地,人家肯定愿意去。

何况贵州和广西本来就是邻居,民俗虽有差异,但不像与北方那么差距大。

李纲解释道:“不用多少的,五千户就可以了。”

差不多就是两万五千人到三万之间。

狭乡的赋税,与宽乡比,是减半的,如今贵州算是狭乡,广西算宽乡,所以迁徙过去之后,是要缴纳全税,对朝廷有益。

其实宽狭的区别,并不是固定的,如果你这个地方人口一直在增长,超过了屯田数量,那么就是狭乡,如果人口大量流失,比如战乱,人口少于田亩数量,那就是宽乡。

杨铭点头道:“可以试一试。”

他现在是西南行台省尚书令,贵州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迁徙人口完全可以自决。

接着,杨铭又道:“岭南这一次,要循序渐进,不能再逼反地方,朝廷已经无力再派大军镇压了,你们议一议,谁下去合适?”

李密笑道:“世民点名要房玄龄和杜如晦,不如就让他们去吧。”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