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页(1 / 1)

加入书签

('

“崔家?”杨铭问道。

元寿点了点头。

“只要能织布,木棉也是可以卖给这些民间织纺的,咱们不是留种了吗?大概需要多少年,无需再对外购种?”杨铭道。

元寿答道:“一株可留种六粒,栽种之后半数存活,以当下棉区扩充的速度来算,至少还得五到八年。”

“那就买,能买多少买多少,直到我们自己的留种足够用了,”杨铭道。

元寿道:“种子涨价了,咱们的棉种全部购买于高昌,眼下西域动乱,货物进出不易,数量较之从前锐减,量少而价高。”

不管怎么说,西域那边是打起来了,所以有些商队为了规避风险,肯定会选择暂停贸易。

眼下驻留在京师的胡商,数量非常巨大,他们知道西北有战事,所以都不敢回去了。

这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你就算鼓励人家回去收购货物,他们也不敢。

“除了高昌,哪里还有?”杨铭问道。

元寿道:“龟兹国也有一些,但是价格更高。”

“能高多少?”杨约插嘴道。

元寿道:“一斤棉种大约五百金。”

“让杨玄挺带兵去买,能买多少买多少,让他把钱先垫上,日后国库拨还,”杨铭道。

杨约顿时错愕,你老人家想让我花钱就直说嘛,什么垫不垫的,我将来还真敢跟你要这个钱啊?

玄挺是他的儿子,杨约将来挂了,家业是玄挺继承的,他的钱就是玄挺的钱。

杨约赶忙道:“臣立即派人传令,不过嘛……万一玄挺的兵员调动被东西突厥误会怎么办?”

“买点东西误会什么?”宇文述笑道:

“买完就走,没人会在意的,若是被突厥人问起,玄挺大可质问对方,你们扰了商路,害我买不着货物,还好意思来问我?”

杨铭摆手道:“杨司隶的担忧是有必要的,这个得看人的性格,玄挺性直要强,不肯吃亏,若是与突厥起了冲突,确实不妙,那就跟李靖也打个招呼,让他盯着点玄挺不要乱来。”

“这个招呼非常有必要,”杨约道:“我终究是在京师,鞭长莫及,药师来约束的话最为妥当。”

“那就这么定了,”杨铭突然皱眉道:“他不会担心我黄了他的钱,舍不得多买吧?”

“不会不会,不差这点钱,”杨约哈哈笑道。

第627章 潮汕地区

一斤原棉,产不出多少棉花,自然也就织不出多少布来。

去年在黄河江淮开辟的棉区,也就不到四千亩,产出的棉花都被送往了太府寺司染署,毕竟朝廷眼下对棉布纺织,处在初级试探阶段。

司染署今年一共才织出一千六百多匹,一匹是十丈,差不多33米。

杨铭打算全都赏赐出去,一千匹送往江都,让老爹去赏,剩下的他赏给京师的这些官员们。

为的就是让他们做成衣服,穿出去。

新鲜玩意永远都是比较吸睛的,何况衣着本来就代表着身份。

大隋贵族衣物的主要材料是丝织品:绫、绢、锦、罗。

老百姓是麻织品:火麻布、班布、纻布、落麻布、胡女布。

突然冒出来一个棉布,自然会吸引大家的注意,尤其是穿在贵族身上之后,那么那些富商大贾肯定会去效仿。

因为大隋律法规定,庶人不得着绸、绫、罗、锦,也不准佩戴金银,但可没有规定,不能穿棉。

武士彟还是个商人的时候,他就不能穿丝织品,这就是为什么杨妙智想尽办法想给丈夫封个爵,因为杨妙智丢不起这个人,出门的时候丈夫穿着布衣,这叫什么事啊?

杨铭除去给自己妻子儿女准备的棉布之外,其它的都赏给了朝中官员,而且让他们尽快做成衣服,看看上身的效果。

以至于年关将近的时候,京师贵族家里的子弟,好多都穿上了一种淡蓝或者蓝白相间的棉衣。

因为太府寺这次织出来的布,全部是用蓼(liao)草的汁液为染料,出来都是蓝色的,因为蓼草是最便宜的染料,全国各地都有这种草。

而棉的原色就是白色,所以只有蓝棉布和白棉布,那你做出来的衣服,也就是这个色了。

电视剧里的翩翩公子,喜欢穿纯白的衣服,实际上,基本没人穿,因为跟丧服一个色。

纯蓝比较稳重大气,蓝白显年轻朝气,穿起来都挺好看的。

一时间整个京师的有钱人都在打听,这玩意从哪来的,这样一来,棉布的名气就算打出去了。

很多胡商知道之后,心里已经暗暗下主意,等到战乱结束,一定要从西域那边多购置一些棉种卖给中原人。

而本土豪族,也打算大量囤积一些棉种,毕竟很多家族人家有自己的私人织坊。

身在江都的杨广在收到这一批棉布的时候,也是爱不释手。

别以为江南就不冷,整个中国四季如春的地方,就那几个,很显然江南不在其中。

“此布轻柔保暖,柔和贴身,端的是好东西,若以此为过冬之衣,严寒何惧?”虞世基一脸惊艳的抚摸着殿内的几匹棉布,感叹道:

“太子偏好手工,若非皇储,不失为一代巨匠。”

杨广笑道:“朕这个儿子啊,朕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他了,他给朕的呈报当中,希望朕能将此新布,赏赐诸卿试用,朕意如此。”

萧皇后眼下的手里就拿着一块棉布,是从布匹上裁剪下来的,因为她发现,这玩意非常吸水,用作擦洗之物,简直不要太合适。

丝织品性凉,不保暖,擦脸也不得劲,但是棉布可就不一样了,沐浴之后,一擦就干,而且不会感受到凉意。

萧皇后是越看越喜欢,笑道:“给我多留一些。”

一千匹棉布,杨广自己留了六百匹,剩下的都赏赐出去,而江南的纺织行业是比较发达,织出来的衣服也更好看,因为南北的穿衣风格本来就有差异。

北边以贴身为主,南边以宽松好看为主。

眼下的殿内,冯盎也在,他是刚从广州赶来的。

如今桂州地区已经开始全面推行朝廷政策,虽然阻力也不小,李世民已经快愁死了,但毕竟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但是更为富裕的广州,还没有。

“我说大将军,天下政策一统,就连高句丽旧地,眼下也在推行国策,怎么就你们岭南特殊呢?”裴蕴冷笑道:“是不是得朝廷大军去一趟,你们才肯罢休?”

冯盎一脸愁苦道:“我肯定不希望岭南再起兵戈,可是我在南海郡已经召集众部落首领商议过此事,几乎都不同意,我也是没法子啊。”

南海郡就是广州地区了。

后世来说,广东和广西比较起来,似乎广西人的性格更硬更野,广东人稍好一些,其实那是因为古代在开海之后,广东逐渐成为了海上贸易中心,以至于大量人口流入,造成了广东地区海纳百川,人们的性格也有所改变。

但是在大隋,广东地区和云南地区,是最野蛮的。

直到后世,广东潮汕地区也是惹不起的,潮汕地区就是眼下的义安郡,这个地方超级难治理。

杨广也是精明人,在担任扬州总管的时候,就建议将义安郡划入扬州府,归扬州总管管辖,但是没有一点效果,人家就是不认扬州总管,只认岭南冼夫人。

当时的杨广又建议,所有流放岭南的罪臣,都流放至义安郡,想要以此教化当地,但结果是这个地方超级排外,流放过来的都没有好下场,所以流放只能改为南海郡。

因此南海郡,是当下整个岭南,农耕生产贸易手工最发达的地方。

杨广也是发愁啊,眼下真的不能再用兵了,麦铁杖的那支大军在返回的时候,路上就闹过兵变,好在规模不大,被麦铁杖给镇压了,杀了两千多人。

都是军饷闹的,朝廷这边也确实是没钱拨了,但又不能逼迫当地富商出这个钱,毕竟这是江南,不是北方。

大运河没开几年,江南到现在,还没有彻底归心呢。

“主要县城,至少应该先遵循朝廷政策,至于那些反对的部落酋帅,可以慢慢来,”苏威建议道。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