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页(1 / 1)

加入书签

('

杨元庆要节省时间,肯定不会追杀,但是对方的将领,必须杀。

契苾喀图的脑袋就这么被挑在杨元庆的马槊上,然后继续往东,朝白力城方向去。

他是不敢多停留的,因为远处的尘烟漫天,说明突厥的大部人马已经再往这边走了。

一天一夜,李靖抵达临川城的同时,后方的突厥大军也尾随而至,双方于城外列阵,大战一簇即发。

李靖跑了这么久,他累,突厥追了这么久,也累,但是杨玄挺和崔弘升,是守株待兔,已经悄咪咪在南北两翼形成包围圈。

铁勒首领契苾歌楞察觉到大军南边有隋军主力,但是一点都不担心,因为他的屁股后面,跟着射匮和始毕的主力铁骑,他们这一次,是铁了心要一口吃掉李靖。

东西突厥忍大隋很久了,而且他们知道杨广带着大隋最精锐的主力在江都,关中没有多少兵。

隋军阵中,击鼓声大作,前方步兵军团,已经开始往前行进。

这个兵阵,非常复杂,突厥这边的契苾歌楞和康鞘利都看懵了,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怎么冲阵。

也就是这个时候,契苾歌楞收到了儿子被枭首的消息,盛怒之下,直接带着麾下的四万铁骑,开始冲阵。

他的南边就是杨玄挺,但是人家就是不分兵防范,因为草原就是这么一个打法,集中主力击溃一部,那么其它的就都好说了。

大概就是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其实打法是完全正确的,人家清一色铁骑,机动性太强,但是精炼兵械,也不是跟你闹着玩的。

突厥人身上都是皮甲,这玩意一捅就破。

康鞘利见状,按兵不动,他在等待铁勒人击溃李靖之后,他负责压迫战场,也就是避免隋军溃散部队重新合拢,以及给南北方向的隋军形成压制。

但是没过多久,他就看出不对劲了。

四万多人,分了六路,冲了三次,冲不动,而李靖阵中的骑兵,已经出来了,趁着契苾歌楞骑兵调整的空挡,杀了对方一个一脸懵逼。

康鞘利目瞪口呆。

“特勒赶紧撤,迟恐不及,”身边的汉人军师刘谒道。

“闭嘴!”康鞘利还是知兵的,他知道自己这一撤,影响太大,卖了契苾歌楞不说,还会导致东西突厥脆弱的联盟关系荡然无存,影响整个战略大局。

他是不能走的,他一走,后面的射匮见到他们不守约,也会走,那时候就成了东突厥独斗大隋了。

于是他下令,大军冲击北方的崔弘升部。

崔弘升是没有李靖的兵阵那么诡异,但人家也不是吃素的,我手里头是整编的左武卫精锐,熊渠军,大隋第五大王牌部队。

你是不是觉得我是软柿子?

漫天的箭雨唰唰唰,崔弘升下令弓弩手一口气射空了所有箭矢,把对面射了一个人仰马翻。

精炼箭簇,射中即破甲。

但是突厥人确实猛,被射倒一片,仍是拼命向前,直接插入隋军阵中,混战开启。

第635章 河西战线

突厥跟大隋,打了三十多年,虽然败多胜少,但也算是很有经验了。

他们眼里比较怵的中原统帅,杨爽第一,杨素第二,史万岁第三,眼下前两个已经死了,最后一个老了,所以突厥并没有将大隋年轻一代的将领放在眼里。

虽然他们也知道,李靖是杨素的门生。

但是这一次,李靖妥妥的给他们上了一课,鸣镝一响,契苾歌楞和康鞘利同时退兵,骑兵打步卒,如果破不了阵,就必须回撤,因为你已经没有了骑兵最大的杀器,冲击力。

他们需要后撤一定距离,给骑兵提供冲锋的空间才行。

不过这一次,他们不打算再冲了,还是等待主力吧,反正李靖就在这里,跑不掉的,他们会紧紧纠缠。

白天这一战,突厥损失惨重,五千多骑兵阵亡当场,尸体遍地,而李靖也不打算清理尸体,因为尸体可以很好的阻挡骑兵冲锋的势头。

“不要进城,继续往伊吾郡撤退,传令樊总管,让他募兵留守张掖,等待我的下一步军令,立即火速奏报京师,请太子定夺,”李靖派出数百名游骑,赶往后方各郡通报战况,好让他们有所准备。

他打算拉长战线,继续将突厥往河西腹地拉扯,以避免对方主力过于集中,毕竟东西突厥加起来,五十多万人,他正面硬刚,刚不过。

就在李靖徐徐后撤的同时,杨元庆部的游骑赶回来了,告诉了他一个不好的消息,东西突厥主力,没有往这里来,正在朝南边绕过临川城,直奔伊吾郡方向。

“他们不是要去伊吾,而是打算进关中,”李靖沉声道:“以对面骑兵来拖住我,然后以主力长驱直入,这样一来,关中危险了。”

徐世绩道:“入关中必经武威,咱们如果能在武威郡拦一拦,京师方面,就可以给太子留出征调大军的时间。”

侯君集也道:“步军是赶不回去的,只有骑军还有时间,不怕他攻城,就怕他绕城而过,武威郡必须守住。”

李靖不敢拖延,直接下令除杨元庆之外的五路骑全部往武威郡方向而去,杨玄挺部以最快的速度往后撤,他和崔弘升留下抵挡追兵。

就这样,一场规模庞大的拉锯战,在大隋的河西走廊展开。

坐镇在伊吾郡的王威、敦煌郡的安修仁、张掖郡的樊子盖,同时往武威方向撤,以期在武威聚兵,抵挡突厥铁骑。

同时,收到消息的陇西各郡,也在紧急募兵。

枹罕郡太守陈渊、临洮郡太守李敳(ai)、会宁郡太守阙度设、陇西郡太守于钦武等等,也都在紧急聚兵。

京师,收到奏报的杨铭,并没有众人预料中的那样惊慌。

东西突厥就是这个尿性,因为同根同种的缘故,东西突厥一直以来都是说打就打,说和就和。

他们的两面三刀,杨铭并不感到意外。

大殿内,杨约沉声道:“京师戍卫,这一次必须动了,绝不能让突厥人进入京兆肆虐,可调山西独孤怀恩、乔仲葵、卢璋,柳昺,张定和支援京师,我关中主力往西,在天水、安定、陇西三郡设防。”

“眼下我们的时间还算宽裕,可紧急征兵,京兆十户出一人,以宇文述为行军大总管,拒敌于京兆以西,同时还要在洛阳调兵,”卫玄建议道。

宇文述沉吟半晌,不解道:“按理说,他们应该没这个胆子才对,就算有五十万铁骑,想破关中那也是痴人说梦,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他说的是实话,唐初,突厥人敢嚣张,是因为隋末大乱斗,中原元气大伤,眼下的大隋,人口处在增长阶段,天下还算安定,突厥确实冒失了。

“合则两利,分则两害,”杨约道:“我们不肯帮西突厥,而裴矩又在东北搞事情,两边眼下都在埋怨我们,突厥本就是狼子野心,并不意外。”

崔仲方道:“征兵不好征啊,钱如果全花在这里,其它地方没有朝廷拨款维持行政正常,怕是也要出事。”

杨铭淡淡道:“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件事,他们为什么敢来?大家都觉得不应该,但他们还是来了,这么大规模的用兵,必然是有利可图,他们图什么呢?”

“想要控制西域商路的定价权?”杨约皱眉道。

宇文述摇了摇头:“射匮或许有这个心思,但始毕未必有,西域商路跟他可没什么关系,突厥历来侵犯我大隋边境,皆是劫掠一番后便扬长而去,但是他们这一次没有,绕城而过,只是劫掠沿途乡里,以充粮草,难道他们以为能攻下京师?”

“也许,是阻断我大隋西出通道,将我们压制在河西?好方便突厥彻底占据西域?”卢楚道。

杨铭摇了摇:“我也想不明白。”

这时候,杨玄挺突然一拍额头:“自打我们灭了吐谷浑,打通西域商路之后,便有大量的西域人迁往中原定居,其中以昭武九姓居多,射匮会不会是担心长此以往下去,西域人口大量流失?”

昭武九姓,是西域最有钱的一拨人,有钱人不停往大隋迁徙,对西域来说是重大打击。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