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页(1 / 1)
('
可以说是王牌阵容了。就这套阵容,只要后方不出事,百分之百的稳赢局面,但是有个意外。杨铭自己也没有想到,杨玄感会负责洛阳粮草的总调度,这不是与历史上玄感造反时候的位置一样吗?他们叔侄俩背地里做了什么,会让杨广这么安排?杨铭还没有来得及问他们。朝会结束之后,杨铭专门将叔侄俩都给叫来了。“洛阳调度粮草的事情,玄感想办法推掉,你不要去,让独孤纂干吧,”杨铭沉声道。杨玄感一愣:“这是陛下的旨意啊,我要是推辞,陛下饶不了我的。”“你们到底想干什么?”杨铭猛然拍桌道:“我警告你们俩,不要乱来。”杨约笑道:“殿下放心,我们绝对不会胡来的,殿下真的是多虑了。”杨铭双目一眯,看向他们叔侄,冷冷道:“我可跟你们说好了,凡事多考虑茵绛,你们家将来得指望郢回。”杨约点头道:“臣从没有一刻敢忘,更不会做牵连茵绛的事情,殿下你是知道我的,我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杨铭一脸无奈:“小心驶得万年船,你们如果敢乱来,我第一个杀你们。”“殿下这是怎么说的?”杨玄感一脸诧异道:“我一个押粮官,我能乱来什么啊?我也不想去啊,但陛下的旨意,我不敢抗旨啊。”看样子,玄感多半还不知情,那么这一切就是杨约这个老小子在背后安排的。以杨约的性格,自打杨素死后,人家就不愿意再随军了,而杨广也不喜欢用杨约,这次的安排如此突兀,可见里面猫腻不少。不过杨铭对杨约的谨慎,还是放心的,这老小子稳的很,没有机会的话肯定不会乱来。“你那个庶出女儿,也快临产了,你去探望一下吧,”杨铭找了个借口,将杨玄感支走了。杨茵绛的陪嫁女杨玉茹,就是玄感的庶女。等到只剩下杨铭杨约两人的时候,杨约主动开口道:“臣观当前形势,明年恐有大乱发生,独孤公在世时曾言,陛下若一而再再而三的滥用民力,大隋之祸不远矣,河北山东,经不起再一次的折腾了,再来一次,必然是燎原之火,殿下心里要早做准备。”杨铭是佩服杨约的眼光的,闻言点头道:“后勤无法保障,强行北征,后院必然起火,只是不知道这把火会烧多大,你跟在宇文述身边,不要掣肘,对外战事许胜不许败,否则后果更为不堪设想。”杨约点头道:“殿下放心,请殿下切记,将来地方若起民乱,您千万不能离开关中,我让玄感去东都,就是保障洛阳不失,只要京师和东都安稳,天下可定。”民乱,几乎是板上钉钉了,远征高句丽,粮食够富裕了,山东河北照样反了,眼下呢?漏风漏雨,不起乱子才叫见鬼呢。杨铭长长叹息一声:“你年纪也大了,小心死在半路。”杨约哈哈一笑:“臣就算寿命将尽,也会吊着一口气,赶回京师见殿下最后一面。”第642章 骁果军鹰扬郎将关中最多可以出兵五万,这已经是极限了,因为卫国战争发生在关中,虽然大胜,但是各郡终究是被突厥人劫掠了一番。县城是没事,但是县城也是靠乡里的。大隋的人口,不像后世那样县城占据了县级辖区的大部分人口,在大隋,县城不过是人口更为集中一些罢了,大部分人口还是分布在城外,因为老百姓是守着土地过日子的。一场大战打赢了,但关中已经是满目疮痍,而关中又是国本所在,所以宇文述就算不乐意,也不敢在关中征调太多的兵,否则关中如果反了,那真是要了老命了。“你早点去洛阳吧,太子举荐你为陛下的禁卫统领,陛下也看好你,早点过去准备,”年关刚过,宇文述在家里嘱咐长子化及收拾行装,早早上路。宇文化及本来就给杨广做过千牛备身,是深受信任的,而杨广再信任宇文述,肯定也愿意将对方的长子留在自己身边,多少有点人质的意思。所以杨铭的这个建议,大家都满意。宇文化及皱眉道:“赵德言传来消息,新任可汗阿史那·咄吉世已经在做准备了,草原十八部也在紧急动员,始毕虽然死在关中,但是东突厥大部的损失并不算惨重,主力仍在,对方的兵力据赵德言讲,至少可以征募六十万草原铁骑,今年这场北征,不好打啊。”宇文述也是叹息道:“不是最佳的出兵时机,但也不是完全不能打,我大隋携攻灭高句丽之威,士气极盛,东突厥在关中又新败一场,始毕战死,他们对我大隋是畏惧的,既有胆怯之心,若战中居于颓势,便易成溃败之局,这一点可为我所用,真正要担心的,还是后方啊,太子这一次担子太重了。”“他好像也干不了什么吧?”宇文化及道:“国库没钱没粮,全部调拨给大军了,如果像上一次远征高句丽那样后院起火,太子也回天乏术。”现在几乎是所有人都知道,战事一起,各地肯定出乱子。宇文述道:“所以我们得速战速决,战事绝不宜拖延过半年,拖得越久,太子就越难,眼下太子与咱们的关系正在缓和,不能让他难,陛下好大喜功,如果突厥请降,咱们这一次一定要受降,这样一来,陛下的面子也顾及到了,后方太子的难处,也照顾了,为人臣者,当尽心为君王,能做好这一点,朝堂上任尔风雨飘摇,咱们可立于不败之地。”宇文化及点头道:“我嘴巴笨,不太会说话,最好让士及智及跟我一起去洛阳,届时我们也可以在陛下面前吹吹风,促成受降一事,赵德言那里也得通个气,他现在跟了老三阿史那·咄苾(颉利),颇受重用。”宇文述摇了摇头:“不要跟德言打招呼,身为汉人,怂恿主上投降,会遭猜忌的,将来大战开启,突厥的大军部署,他会想办法派人知会我,所以此战胜面极大,关键在速战速决,这就是为什么杨约希望做我的总管长史,我果断同意了,此人用兵之神,与杨素相差不大,有他辅佐胜算更大。”宇文化及不再说什么了,而是跟两个弟弟打招呼,让他们也收拾一下,跟他一块去洛阳。身在江都的杨广,还没有动身,因为江南的赋税正在收缴,眼下还有一半的郡县没缴纳上来。况且,这一次朝廷在南方也要征兵,征调十万人。南方出十万,关中出五万,杨广手里十五万其实也是关中人,洛阳出五万,剩下的从山西、河北、山东征调。等于这三个地方,凑十五万人就可以了。人家杨广也不傻,他也担心河北和山东太过抗拒,一块石头上不能绊倒两回,他总是会长点记性,虽然没长多少。但是问题来了,兵确实只要十五万,但是一百多万的民夫,压力还是给到了山河四省,这四个省是倒了八辈子血霉,杨广自打登基以后干的事情,全祸祸在这四个省上面了。南方人才不会跑北方给你当民夫去,杨广也不敢这么干,他比谁都清楚,南方有多么的不稳定。再者说,南方的贸易眼下已经是整个大隋最发达的地方,杨广肯定舍不得把这里也搞乱了,不然南北皆乱,这场面可就没法收拾了。历史上,骁果军,是杨广第二次征讨高句丽的时候,从关中民间招募的新军,是招募,不是征调。征调的那是义务兵,招募的这叫雇佣兵。而这一世,骁果军也出现了,就是这支十万人的南方军,这十万大军,分属十人统领,每人各一万,号鹰扬郎将,将领大多数为南方本地人。这拨人杨广不是留在自己身边,而是拨给了来护儿。历史上,骁果军是杨广的禁卫,但是这一世,人家杨广的左右翊卫和左右备身府主力都在,怎么会用这种临时兵当禁卫呢?来护儿也是无奈透顶,我特么不配用主力是吧?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