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页(1 / 1)

加入书签

('

“十年积弊,一朝爆发,已成燎原之势,大军再不南返,国将不国,殿下,你最好措辞恳切一些,求陛下收兵吧。”

从杨广继位开始,就一直在祸祸,平时呢,有杨铭给他擦屁股,算是勉勉强强熬到了现在,如今呢,这个屁股不好擦了,杨铭也擦不动了,正如苏威所言,十年来民间对朝廷的不满,已经到了临界点,眼下已经是集中爆发。

大军南返,无疑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杨广会舍得半途而废吗?

杨铭点了点头:“我会奏请的,苏公也无需太着急了,事情已经发生,我们还是需要从容面对。”

苏威三十年身居高位,城府早就练就至波澜不惊了,眼下就连他也急了,这么大规模的叛乱,放在去年,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等到苏威离开之后,杨铭出宫了,他要去见一个人,一个在家里装病的人。

“稀客啊,没想到太子会来臣这里,”手上还握着一串佛珠的蔡王杨智积没有丝毫病态,坦坦荡荡的迎接杨铭入府。

真人面前不说假话,他没必须跟杨铭装。

“对持真境应无取,愿得身闲便作僧,叔父好清闲啊,”杨铭微笑步入香烟缭绕的王府。

杨智积哈哈一笑:“世情已逐浮云散,到头难与运相争,太子心情不错嘛?”

杨铭笑了笑,边走边说道:“您老人家闲云野鹤,不问朝事,担子都压在了侄儿这个晚辈身上,我扛不住啊。”

(此段借用电视剧走向共和,李鸿章见恭亲王奕忻片段,希望不算抄袭吧)

杨智积,是杨广的亲堂哥,就比杨广大两岁,只见他抬手请杨铭入后院花园,笑道:

“臣老了,是该让给年轻人了,杨纶杨集受殿下照拂,如今也算是好光景,年轻人有精力,还是交给他们吧。”

“您才比我父皇长两岁,如何谈的上一个老字呢?”杨铭微笑着在后院的石凳上坐下。

杨智积为杨铭沏茶道:“四十八岁了,老了,不比陛下龙神马壮啊。”

杨铭顿了顿,从袖子里掏出一张折纸,递给杨智积,后者看完之后,在杨铭一旁坐下,叹息道:

“意料之中,实际上,如果没有太子监国数载,这些事情前些年就该发生了。”

杨铭点了点头:“叔父以为,奏报父皇之后,他老人家是否回心转意?”

“太子心中早有答案,何必问我呢?”杨智积笑道。

杨铭摇头苦叹:“遍地民乱,难以收拾,我这个国监的一塌糊涂啊。”

“错不在殿下,您已经做的很好了,二圣在天有灵,亦当欣慰,”杨智积道。

杨铭道:“叔父还是回朝吧,您不在,我没有主心骨啊。”

宗室领袖,现在名义上是杨纶,但事实上,谁掌握宗团骠骑,谁才是实际上的宗室领袖。

杨爽之后,杨坚有意让杨铭接手,因为他当时没有想到自己这个孙子将来会是太子,毕竟那会杨昭还活着。

那么就是杨智积接手了,人家本来就是左备身府前身的左羽林大将军,直到现在,皇城禁军,一大半都是杨智积的人,因为宗室子弟居多,你换不动。

杨广对杨智积也是非常信任的,毕竟当年的仁寿宫之变,杨智积和窦抗有救驾之功,还是堂哥,自然是信得过。

堂哥跟表哥,这区别可就大了,人家一个姓,一个祖宗。

杨智积笑道:“朝会我就不去了,不过臣有一句话,要送给太子。”

“叔父请说,”杨铭道。

杨智积压低声音道:“惟君之命,尽力从事,但君先发,仆为后继。”

要的就是你这句话,杨铭双目放光:“侄儿何德何能,竟得叔父如此青睐?”

杨智积笑道:“太子贤明啊。”

杨铭现在想动杨广,非常艰难,可以说是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风险非常之大,只有一个动手的地方,那就是皇宫,除了皇宫,杨铭没有任何机会。

人家老爹的人都实实在在握着兵权,自己的人呢?没法比的。

那么皇城之中,最有实力的就是宗团骠骑,这支队伍因为其特殊性,行事之时,左右备身府根本不敢拦。

只要能控制住杨广,拿到虎符和玉玺,杨铭就算是政变成功了。

离开蔡王府之后,杨铭立即安排梁王杨浩返回左屯卫大营,李靖回右武卫、史万宝回右侯卫,无太子教令,不得擅离。

名义上是预防关中生变,实际上是掌握大军。

杨玄挺总领东宫左右卫率。

那么接下来,就得考虑京师卫戍大军,以及驻守在皇城的禁卫军,杨铭需要在这里面安排自己人。

玄武门,杨铭安排了周仲牟的儿子周擎为监门校尉。

左右监门府,杨广的两个庶子杨庆杨和都在京师,眼下已经被册封为温王、应王,这两人与杨铭的交情很不一般,以前在杨铭的荆州总管府任职,对杨铭的话向来深信不疑,是值得利用的。

所以杨铭将二人请至东宫,其实就是套近乎。

“我终鲜兄弟,二哥齐王,与我有嫌隙,多年来虽尽力挽回,然并不奏效,可惜可叹啊,”杨铭道:“两位兄长仁厚,弟弟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还需要你们指出来啊。”

杨庆笑道:“太子说的什么话?若没有太子,我与杨和只怕还窝居宅邸,游闲无正事呢,您的提携之恩,我与杨和一直都记挂在心,可惜没有机会报答。”

“欸~~~”杨铭抬手道:“兄弟之间何来报答一说?只求我他日有难,两位哥哥能施以援手。”

“太子怎会有难处呢?”杨和笑道:“不过您放心,除了父皇母后之外,我们哥俩只听你的。”

他们俩以前在晋王府,属于隐藏户口,几乎没有喊过萧皇后妈,但是现在见光了,所以得称母后。

杨铭微笑举杯:“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咱们兄弟之间以后要多多亲近,两位兄长请。”

杨庆杨和赶忙举杯。

他们俩现在已经支棱了,封了亲王,还有实职的监门将军,上司因为他们俩是皇帝的儿子,根本不敢随意指派。

两人分在左右监门府,这是非常关键的位置,把守皇城各个城门要道,城门如果关上,外面多少大军也不好进。

杨铭必须未雨绸缪啊,老爹不下台,隋末大乱斗就会彻底铺开。

第652章 你是我大哥

漠北行军是非常苦逼的事情,因为这里是高原,涵盖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等多种地貌。

别的不说,榆林和定襄郡出,得翻越阴山,涿郡出得翻过燕山。

翻过去之后,才是草原和荒漠。

有草原的地方就有突厥人,大隋这边经验丰富的向导多了去了,其中就有很多汉化的突厥人,杨约手底下这类人最多。

杨怀恩、杨怀敬,本姓阿史那氏,突厥皇族,当年部落内斗,他们爹成了牺牲品,被杨素俘虏,为杨家效力多年。

杨怀恩擅长养马,杨怀敬懂得找水源。

大军行军,必须沿着水源地走,不然会渴死,后勤供给的饮水,不是给士兵喝的,而且数量也非常少,士卒们主要还是依赖当地水源。

本来分成的三路大军,一路上并未遭遇任何阻拦,在探知突厥已经聚兵都斤山之后,三路大军渐渐往一处靠拢。

彼此间相隔七八十里。

杨广的车辇肯定是在最后面,由左右备身府护着,宇文述、杨约、鱼俱罗顶在最面前,但凡遇到突厥人的聚居部落,就是屠杀,没有第二个方案。

男女老幼全部杀光,马匹食物全都拿走。

六月二十,杨广在一处不知名的河流边上安营扎寨,因为河流太小,所以不知名。

东突厥地区,大河流的主要集中地,都在牙帐周边。

“因缩减民夫口粮,后面逃跑的民夫与日俱增,只是昨天一天,便有四千多人逃走,饿死的人数量也很多,”裴蕴坐在帐内,皱眉道:“应督促许国公加快行军,否则补给会断的。”

工部尚书阎毗道:“陛下不宜再往前了,我军已远离边境,战线拉的太长了,应在此地立营,遥领三路大军。”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