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页(1 / 1)

加入书签

('

此城是秦国东出,欲兼并天下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特别是三十多年前的秦攻邯郸之战,堪称举世皆知,其中所牵涉的皆是当世鼎鼎大名的人物。

那一年,秦昭襄王派五大夫王陵率军攻赵,直抵邯郸城外,遭遇赵将廉颇的顽强抵抗。

赵国上下举国同心,赵相平原君亦散尽家财,将妻妾编入行伍,共赴国难。

在赵人万众一心的抵抗下,秦军到了第二年仍不能取胜。秦王增兵十万支援王陵,结果被赵军打的大败,阵亡五校,伤亡惨重。

秦王勃然大怒,命武安君白起掌军,但被白起称病推辞。

无奈的秦王只能改令王龁接替王陵为主将,增兵继续围攻邯郸。但没想到赵军强悍,直打的秦军死伤近半,仍不能攻下邯郸。

这时候,秦相范睢举荐郑安平为将,率领五万大军并且携带大量粮草辎重支援王龁。

在秦军不计后果的围攻下,邯郸虽然依旧坚挺,但城内粮食已经耗尽,赵孝成王被迫向魏、楚两国求援。

之后便发生了名传千古的“毛遂自荐”,信陵君“窃符救赵”等事件。

秦军被诸侯联军重创,王龁率秦军撤回河东,而秦将郑安平在被围困的情况下带两万秦军投降赵国,还被赵孝成王封为武阳君。

此次邯郸之战,秦军死伤近二十万之众,是秦国东出以来遭遇的最大一次惨败。

其中最令人惋惜的是,武安君白起因此受到迁怒,被秦王赐死。

同时,秦相范雎也被所举荐的郑安平连累,遭受株连。

邯郸之战,是东方诸侯国联合抗秦所取得的第一次大胜,一扫长平之战所带来的阴霾。

但可惜,最坚固的堡垒往往从内部被攻克。

邯郸啊邯郸!

天下间最难攻克的一座都城,终究还是臣服在秦王的脚下。

赵佗轻叹一声,当他亲眼见识过秦军的威势,在前往邯郸的途中,仔细观察秦人统治下的地域后,再一次清楚的认识到。

国力之外,不管是统治阶层,还是社会制度,亦或是军队,以及底层的民众,秦国都远远强于山东六国。

哪怕荆轲刺秦真的成功,但无非是换个秦王罢了。

秦并天下,乃是大势,谁都抵挡不了。

“佗,我听那几个秦军骑兵说。前几天邯郸城里有人作乱,所以这段时间城中戒严,咱们不能进去。”

横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赵佗身后,共享他得来的情报。

此时,车队停在邯郸城外的一处平地,众人正在扎营准备度过今晚。

赵佗刚喂完马料,听到横这话,顿时惊讶道:“那几个秦人告诉你的?”

横撇嘴道:“我偷听来的。哼,那些狗秦人,占了我赵国土地,杀我赵人。我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怎么会和他们交谈。”

赵佗低语道:“横,既然都到了这里。这种话你就别说了,要不然被有心人听到,会遭来杀身之祸。你的宗族如今只剩你一个,你若是轻易死了,那就真的绝了后,对不起祖宗神灵啊。”

听到赵佗这么一说,横脸上的怒气一下退去。

他咬着唇,“明白了,我会小心的。”

见到横的样子,赵佗松了一口气。

这年头,愤青都是活不长的。

特别是身负亡国之恨杀父之仇的横,按照他的脾性,保不准哪天就因为说错话,被秦人宰掉。或者是血气上头,找秦人拼命,最终落个丢掉性命的下场。

所以赵佗在路上经常给横灌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一切都是为了让这个年轻人能有活下去的动力,如今看来,还是有些成效的。

“佗,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秦人的强大我也清楚,我就算拼了命去杀一两个秦人也没有什么用,反倒断了祖宗传下来的血脉。”

“你虽然比我小,但比我拥有更多的智慧。我会听你的话,等这次燕国向秦王献完地,立下盟约后,我就跟着使团去燕国。在那里找块地活下来,不会让我家绝后的。”

被洗脑成功的横渐渐看开了,但赵佗却说不出话来。

他很清楚,根本不会有什么燕秦和谈,更不会有燕国这片世外桃源供横生存。

此行,有死无生。

赵佗暂时还没想到逃跑的法子,路上他倒是试探过荆轲,找借口想要离开车队。

但都被荆轲拒绝了,那双深邃眸子里闪烁的光让赵佗不敢再开口。

因为韩南背叛的事情,荆轲对于车队人员十分的在意。

不准任何人离去,哪怕是有人在路上生病或是受伤,都是直接装进辎车,一路拉着走。

所有人都必须到咸阳,除非是尸体。

就在赵佗苦思逃脱之法的时候,时间如白驹过隙,刹那而逝,转眼到了晚间。

天色黑暗,唯有半轮残月挂在高空,周围有散落的星辰点缀。

赵佗在巡逻游侠的目光下小解完,正要回下午搭好的营帐休息,却猛然发现营帐前站了个人。

荆轲!

那人正是一身素白深衣的荆轲,他静静的站在那里,仿佛一棵古木,无声无息。

“见过荆卿。”

赵佗连忙行礼。

“你跟我来。”

荆轲淡淡说道,转身向不远处的一片草丛走去。

赵佗倒吸一口凉气,一颗心如同小鹿般乱撞。

这个男人居然深夜邀约,他想干什么?

赵佗怀疑,秦舞阳之所以处处针对他,恐怕就和相貌有关系。

韩南选择他进行嫁祸,说不定也有这个因素。否则横明显要比赵佗笨的多,为什么不嫁祸给他呢?

如今被荆轲深夜相召,赵佗忍不住有些害怕,再加上他联想到荆轲“食千里马肝,爱美人手”的故事,那就更惊悚了。

赵佗手按住下裳,战战兢兢的跟在荆轲身后。

不远处巡逻的游侠看到这一幕,摇摇头转过身去。

而在另一处营帐的阴影中,一双阴鸷的眸子看着两人离去,目中的光芒越发冷冽。

第十章 :我愿意

进入深秋后,草木枯萎,夜风凄凉。

赵佗跟在荆轲身后,缓缓走于乱木草堆中,干枯的树枝在脚下发出“吱呀咔嚓”的声音,在这幽寂的夜晚显得格外渗人。

赵佗心头忐忑,不仅是因为他感觉到荆轲看他的目光不一样,更重要的是,他心头藏着自己的秘密。

终于,荆轲停了下来。

他们走到一处低矮的山丘上,目光眺望远处的宏伟城池,残月的光洒落在两人身上,在后方勾勒出两道狭长怪异的影子。

荆轲蓦然转身。

赵佗咽了口唾沫,双手紧紧握拳,做好反抗的准备。

他脸上挤出一抹笑:“不知荆卿唤小人前来,有何吩咐。”

荆轲面无表情,没有说话,狭长的双目静静的盯着赵佗,那目光如刀似剑,在他的身上扫视。

赵佗被看的头皮发麻,但紧接着心里有一股火焰在燃烧。

“不行,不能在他面前示弱。一旦示弱,对方就会更加肆无忌惮,不管他想做什么,今晚最多一死。乃公怕他个鸟。”

在秦军大营时出现的穿越者自信再次复苏。

赵佗抬起头,面容镇静,目光与荆轲对视,丝毫不惧。

果然没有看错!

荆轲嘴角微微上翘。

此子在秦营中不惧兵威,如今在我注视下更能神态自若,是个身负胆气的人。

再联想到眼前少年被韩南诬陷时,慷慨辩解条理清晰的模样,荆轲心中越发满意。

身负常人少有的胆气,又沉稳机敏,这样的人才能托付大事。

一念至此,荆轲的目光变得柔和起来。

赵佗察觉到荆轲的变化,心中发毛。

这荆轲果然如传言所说,喜怒无常,一会目光像是饿虎食人,一会又如水般温柔,真让人难以预测。

“你可看到那邯郸城头悬挂的头颅。”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