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页(1 / 1)
('
王翦灭赵国,亡燕国。其子王贲也在去岁灭亡了魏国。当今天下,山东六国,已亡其四。王氏父子,就灭了三个。如果再让王翦伐灭强大的楚国,那王氏一门的声威和影响将在秦国达到何种地步?哪个君主心中会不忌惮?所以上一次秦王政选择李信为主将,除了李信需要的兵力比王翦少之外,秦王政故意提拔年轻将领,让其抗衡王氏在军中的影响,也不失为一个重要原因。只是,李信败了。他不仅将数万秦军丧在楚地,更让秦王政的期待付之东流。秦王政不得已,才亲至频阳请王翦强起领兵。“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秦王政语带歉意,以情相劝。王翦当时就拒绝道:“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但秦王政那双眼睛充满了威严,以及隐含着威胁。“已矣,将军勿复言!”好了,将军你不准拒绝。王翦打了个寒颤,不由想起武安君白起自刎杜亭的前车之鉴。白起,不就是拒绝了秦王让他领兵的请求吗?王翦只能叹道:“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政笑起来:“为听将军计耳。”秦王政答应了王翦的请求,看上去一切都很好。但王翦还是很害怕。“如今举国大军六十万人委于我手,王心岂能不疑?”……赵府。赵佗穿上代表中更爵位的服饰,手捧又大又长的墨玉圭,向早已准备妥当的车舆走去。今日,他要上朝议事。因为王翦来了。秦国新一轮的伐楚之战,正式拉开序幕。今天就要在朝堂上,选出副将之职。因为此番伐楚预定兵力足有六十万人之多,所以在选择出副将后,主将、副将以及邦尉府也要尽快商议,选出各部裨将军的人选。选将定策。然后便是等到春耕后,集结大军。秦军东出,剑指荆楚!第二百八十一章 :将门赵佗交出佩剑,大步走入宫门。一路所过,宫中那些昔日同僚全都既羡慕又敬畏的看着他,行礼问好,恭敬叫道:“赵中更。”赵佗点头,对他们报以微笑,不时还能叫出一些中郎的名字,更让对方受宠若惊。一年多以前,赵佗还和他们一样是个宫里驻守的小小中郎,一年后却已经摇身一变,成为秦国家喻户晓的少年英雄。爵位更是达到中更级别,与不少老臣名将相同,这种飞跃足以让众中郎羡慕到眼睛发红。赵佗走后。一个中郎看着他的背影,不由羡慕道:“早知如此,我也跟着请命去战场了,说不定现在也和赵中更一样,升爵立功……”旁侧的中郎立刻嗤笑道:“得了吧,你上次要是去了,说不定是跟着李中更一起奇袭寿春,一不小心就死在楚地。别忘了,之前伐楚的关中精锐可大都在李中更手下。”另一个中郎却笑道:“跟着李中更都还好,至少有活着回来的机会。要是跟着咱们原来那位李户将。哈哈,那可就惨了,全军覆没,唯他一人独生呢。”“说的也是,不过李户将之前在宫里的时候,看上去也是个响当当的大丈夫,怎么一上战场就只剩逃跑的本事呢?现在咸阳人都在暗地里叫他‘李跑跑’,也不知道是谁取得这名号,还挺贴切的。”“嘿嘿嘿。”……相比于那些中郎同僚的羡慕和友好,原本的一些上司领导却让赵佗有些尴尬。中郎骑将王离。赵佗路上和他相遇,王离看着赵佗的眼神十分复杂。昔日赵佗入秦,不过是一无爵黔首,而他王离彼时已是拥有五大夫爵位的中郎骑将。哪怕之后赵佗接连立功,甚至打完燕国拜爵公乘,入秦宫为中郎,那也是位居王离之下。王离当时还对赵佗起了收服之心,认为此人颇有军略之才,日后等他为将时可收为手下,委以重任。哪知道这才两年过去,原来那个无爵小子,如今竟已经成了高高在上的赵中更,而他王离还是一变不变,依旧是五大夫爵位。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王离的父、祖接连在外领兵打仗,王氏一族自然得留一代人在咸阳。王离名为中郎,实则也是秦王制约王翦父子的质子。李信伐楚时,王离倒是有上战场的可能,可惜王贲认为那一战风险太大,让他忍住,故而又在宫中呆了一年。如今由王翦领大军出征,他王离自然不可能去沙场立功。如此一来,他便和赵佗的差距越来越大。王离心中暗叹一声,对赵佗拱手道:“王离,见过赵中更。”赵佗连道不敢,还礼道:“王君莫要如此,赵佗虽有功劳,但一身本领全赖王老将军和王将军教导,若无王氏,安得有今日功勋。”“王君之礼,赵佗万不敢受。且赵佗欲与王君相交为友,王君勿要再以爵位相称,平白生疏了许多。”听赵佗这么一说,王离脸上露出一抹笑,心中嫉妒之意不由减轻。是啊,不管这赵佗如何少年风光,得大王宠爱,但他终归是王翦带出来的,是他王氏天然的盟友。王离笑着道:“既如此,那我便不称爵位,就叫一声赵君了。”赵佗亦笑着应了一声。王离羡慕赵佗能沙场立功,赵佗何尝不羡慕王离出生将门。他赵佗拼死拼活在战场上厮杀战斗,转战千里,九死一生,如今也只能到中更爵位,封侯更是遥遥无期。而王离呢?他只需安坐咸阳,不需要冒着什么危险,自有父、祖为他攒功劳。哪怕王离什么都不做,等王翦死了,他就能稳当当的继承一个侯爵。人比人,比不得啊。赵佗与王离又寒暄了几句,告辞离去,很快就在陛前遇到了披甲佩剑,为大朝会护卫的中郎将蒙恬。相比于之前王离的友好态度,蒙恬却显得软硬不吃。见赵佗过来,他依旧站的笔直,目视前方,做出一副认真宿卫的模样。蒙恬可以不理赵佗,但赵佗作为他曾经的下属,却不能不主动问好。“赵佗,见过中郎将。”赵佗主动拱手。蒙恬转头,瞥了赵佗一眼,冷冰冰道:“赵中更爵位在蒙恬之上,又是沙场名将,蒙恬安能受中更一礼?”“依我秦国爵位之尊卑,只有蒙恬向中更行礼的道理,只是要恕蒙恬甲胄在身,执行宿卫公务,不便行礼。”赵佗嘴角一抽。这蒙恬好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直接把自己的示好之意堵了回来,让赵佗讨了个没趣。“是赵佗唐突了。”赵佗耸耸肩,看来他和蒙氏果真不太对路。之前的赵高之事,虽然不至于结怨蒙毅,但那个铁面无私的廷尉府奏谳掾,肯定不会对他赵佗有好感。如今蒙恬又是这种态度。他赵佗注定和蒙氏走不到一起。赵佗若有所思,与蒙恬告辞后,向殿中走去。身后,蒙恬看着赵佗的背影,眼露复杂之色。“这一次,我也要请命伐楚……否则,日后只能望此子项背,蒙氏之名,自我衰矣。”想到此处,蒙恬心中又升起一抹古怪的感觉。上一次李信伐楚,他在秦王政的暗示下,认为自己就要成为伐楚副将,马上就能立功升爵,不由飘飘然,哪料到朝堂之上直接被震惊懵了。大王暗示的副将之位最终落到了自家父亲头上,这让蒙恬很无语,如果是其他人,他心里还会有不忿甚至是怨恨。但那是蒙武,他蒙恬就只能打落了牙往肚里咽,连一句抱怨的话都不敢说。但没想到李信伐楚竟是一场大败,他蒙恬没有作为副将参加,反倒成了一件大好事,而他的父亲蒙武更像是代他受了一劫。每当想起这事情,蒙恬就感觉哭笑不得,心情古怪的很。只是蒙恬心中一直存在一个疑惑,困扰了他很久很久。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