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页(1 / 1)
('
赵高声音落下。秦王政脸色猛然一变。“李由数奇。”占卜之法,以偶为吉,奇为凶。数奇。便是说此人命数不好,遇事多不利。……“李军候,真乃壮士!”荥阳城外,数十万大军临时驻扎,因战事落幕,故而各部将领便置酒饮宴,各自欢聚。此刻任嚣喝下数杯酒后,对着赵佗、蒙恬等人称赞起李由的壮举。“李军候料敌先机,眼见楚国右司马有脱逃之意,便立刻率兵追逐,纠缠楚军,阻止了对方逃往淮南。楚人无奈,反击而战,李军候哪怕兵少,也毫不畏怯,背水与其相斗。此真壮士也!”“可惜啊,李军候终是以少击多,寡不敌众,最终被楚军击破,但也为我率兵前来争取到了时间。这才有之后我大破楚军,擒获楚国右司马的功劳。可以说,这功劳是有李军候的一半!”任嚣红着脖子叫起来。他受屠睢影响,心中颇有豪侠气概,对于李由之事非常有好感,故而不停称赞对方的勇气,将李由呼为壮士。“背水一战?”赵佗眨了眨眼,摸着脑袋感觉有些好笑。背水一战危险极大,不到绝境时不可用之,这李由怎么还主动用上了。赵佗又想到李由汝水一战的兵力对比,不由摇头道:“这李兄怎么每次都是以少击多啊?”……在诸将利用空闲时候置酒欢聚的时候,荥阳城外的数十万秦军也开始了解体。附近的三川郡、颍川郡征召的秦军就地解散回家。来自河东、太原、上党、燕赵等地的秦卒也开始分配队伍,在相应军吏的指挥下,踏上回程的道路。而赵佗和诸位将军,也将跟随主帅王翦,率领着关中士卒,西进函谷。他们将要回家!第三百八十六章 :居安思危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十二月。一路跋涉,带着胜利凯旋的秦军,终于进入了函谷关,回到了真正的关中秦地。自秦国发动伐楚之战,距今已过去了两年。随同王翦出关的二十万关中秦军,除去战死阵亡,和依旧留在楚地镇守的士卒,这一次回到关中的兵卒共有十二万人。这支数量巨大的秦军入关后不久,来自咸阳的使者便来到此处,和往昔一样,收走了上将军王翦手中的虎符,同时开始遣散大军。咸阳王都,岂能让一个善战的将军领着十余万大军接近。除去特意留下来的赵佗部五千精锐,要进入咸阳城献“伪王尸体”奏捷外,其余十余万士卒尽数按照籍贯进行遣散。就和那些关外的士卒一样,这些关中秦人拿着下发的些许金钱赏赐,各自高高兴兴的归家去。此番大家都攒了一大波军功,升爵者数量极众,接下来估计将迎来一波分地狂潮。遣散大部队之后,上将军王翦战车开路,带着众将和后方押送着“伪王”尸体的军队向咸阳进发。这一路走下去,赵佗沿途观察,时而心发感慨。“古代打仗,大半时间都花在这行军赶路上,实际战斗的时间反倒没有多少。怪不得日后大王要修建驰道。”他此番随同王翦伐楚,可谓是真正的南征北战。一会儿在淮阳,一会儿去甄城,转头渡河到淮南,又紧追熊启到江东、越地,最后又要从越地赶路回关中。来来回回起码走了上万里路程,哪怕赵佗经常坐车骑马,脚下的鞋履还是损坏了好几双,更别说麾下那些靠着双脚走万里路的士卒了。这时代的正常行军速度是一日三十里,换算成后世度量衡,一天就只能走十二公里左右,要知道后世普通人一小时能走四、五公里呢。这其中差别除了古代行军要考虑负重和身体原因外,道路也占了很大的问题。秦国关中和东出的三川大道还要稍微好一些,赵佗在淮南和越地所经的一些小路简直不是人走的,大军一天能走个二十里都算极快了。“秦统一后的各项大工程中,这修建道路之事,确实很有必要,于国于民皆有很大好处,花费的人力物力不算白费。但其他的……”赵佗想到此处,不由忧虑的看着远方。那里,正是骊山的方向。赵佗之所以会联想到秦统一后的各项工程,主要还是在前往咸阳的路上,隔了老远,他都能看到有秦吏正押着一群受刑的罪犯,向着骊山深处的巨大工地行去。骊山北麓,是咸阳宫中那位高高在上的帝王的陵墓。自秦王政元年开始修建,距今已有二十四年。每一年,都会有服徭役的秦人,和受到惩罚的刑徒前去修建筑造。不过现在的骊山陵墓尚处于初期阶段,规模还不算大,要到很久之后,才会出现数十万人云集修墓的场面。如今真正耗费大量人力的地方,是在另一处。“大王的宫殿又变多了。”“这么多房子,住的完吗?”当秦军行进到渭水附近,暂时停步休息,饮马吃食的时候。许多秦卒望着北边,惊讶的大呼小叫。那里,是一大片风格各异,华美壮丽的宫殿群。虽然离得较远,众人看不清具体的模样,但正因为离得远了,正好将那宫殿群巨大的规模收入眼中。“听说大王每消灭一个国家,就会仿照其宫室模样,在咸阳北阪修建营造相应的宫殿,殿屋复道周阁相属,十分壮丽与辉煌。大王又将所得诸侯美人,钟鼓器具尽数充入其中。啧啧,如今一见,果真是天下第一等享乐之处。”从齐国回来,在荥阳附近加入队伍的郦食其,走到赵佗身边。他遥望渭河对岸的壮丽宫景,摇头赞叹,语气中颇有羡慕之感。赵佗点点头,轻声道:“大王欲宫备七国,要将天下最好的宫殿尽数聚集在咸阳。如今渭水以北已有三晋、燕宫。想来此番楚国工匠入秦后,又会多出一处楚宫。”赵佗嘴上说着,心里却有忧虑滋生。俗话说得好,居安要思危。赵佗刚跟随王翦灭了楚国,打了一个大胜仗回秦,即将接受丰厚的奖赏,看似前途一片大好。但当他看到渭水北岸那连绵不断的宫殿群,以及还在不断新修的宫室和骊山的陵墓时,心里还是忍不住冒出了一种危机感。赵佗作为秦军功爵的受益者,早已和这个国家死死的绑在了一起。面对未来有可能发生的变故,他只有一个选择。保秦!如今楚国虽灭,但荆楚的幽灵并未离去,那片土地上依旧有无数楚人想要推翻秦人的统治。三晋和燕地,甚至是未来将要征服的齐地,同样会有许多六国遗民时刻想要着驱逐秦人,恢复旧国。这是历史上秦亡的外因之一。而在秦国内部,除了制度问题外。统治者的滥用民力,大肆修建各种规模宏大的工程,也是最终亡国的重要原因。日后那句天下苦秦久矣,真不是说说而已。赵佗如今已经身居秦国高位,想要在未来极有可能出现的变故中,保全自己的性命,保有长久的富贵权力,都必须要尽量的改变那个结局。在赵佗看来,历史上秦帝国各种规模宏大的工程中,直道驰道、万里长城,甚至是南方的灵渠,这些至少都对国有益,有可取之处。唯有修建规模巨大的陵墓和大量的宫殿,却是在徒耗民力。就像那些秦卒问的,修那么多宫殿,大王住的完吗?大量的殿宇宫室,看上去气派非凡,但对整个国家来说,其实是有弊无利。现在,秦王政已经开始了有大搞工程的势头。虽然还不算特别过分,却让赵佗非常担心。今天你秦王政敢修建六国宫室。明天你就敢弄出一个阿房宫。一个工程接一个工程的上马开工,让黔首庶民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这样搞下去,秦国还能长久?秦国一完,他赵佗也得跟着完蛋。“我要劝谏大王才行!”“不过不是现在。”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