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页(1 / 1)

加入书签

('

“将你们这些蛮夷之辈通通烧死,纵使没烧死,没了这些山林的掩护,莫非还能抵挡我大军的征伐不成!”

李由心中咆哮,他再度看了一眼面前的秋日山林。

枯枝遍地,落叶飘飞,一把火下去,定然会越烧越旺。

“共敖!”

“给本郡尉,放火烧山!”

李由大吼一声,将心中积攒了半年的郁气一起给吼了出来。

“唯。”

共敖应了一声,指挥士卒开始拿着火把四处点火。

秋日的失去水分的树木,以及林中地面厚厚的落叶皆是大火最好的养料。

火舌一吞一吐,燃烧的树叶在秋风中飘向山林深处,向着四方席卷。

半个时辰后。

整座山林尽数被火焰笼罩,浓烟喷涌上天,数不清的动物发出尖叫向着四周逃窜……

山脚下,李由看着前方燃烧的火焰之山。

他面无表情,眼中却满是兴奋之色。

“蛮夷之地,烧光了又如何!”

“我要烧,一座山一座山的烧下去,烧到你们这些夷人臣服,烧到你们这些蛮夷投降为止!”

“这大火,将助力我李由腾飞!”

在灼热的空气中,李由兴奋的双手握拳,他转头看向咸阳的方向。

“大王,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公主。”

……

巍峨的秦宫中。

少女身着红色衣裙,衬托的皮肤越发白皙。

她走入一处宫殿,神色兴奋的向殿中扶苏叫道:“兄长,我听说父王今日就要在朝会上商议灭代的那些将军的功劳,那人这次一定能升到大上造吧?”

扶苏放下手中的简牍,抬头看了激动的少女一眼。

他摇头道:“这可难说。”

少女皱了皱鼻子,嘀咕道:“这可是灭国之功啊,灭了一个代国,还顺带抓了那个逃跑的燕王。灭一国,擒两王,还大破了十万胡兵,还不能让他升一级爵位吗?”

扶苏笑道:“说是代国,其实就一郡之地罢了。可看今日的南郡郡守腾君,他曾率兵剿灭韩国,擒获韩王而归。但其爵位只封至右更,连少上造都没有达到。韩国虽然小了一点,却也比代国强大,腾君之功并不比此番赵君的小呢。”

“至于那个燕王,燕地早已被占领,他的价值不大,还不如昔日燕丹。就连父王对他的悬赏,也只有两百金。至于大破胡兵之事,据说斩首只有万级,想要升至大上造,这些加起来怕还有些勉强。”

听到这话,少女顿时不高兴了,漂亮的眉毛皱了起来,嘴里嘀咕道:“不公平啊,这么大的功劳,若是不能升一级,怎能服众,我听说以前有个叫嫪毐的……”

扶苏脸一黑,伸手敲了敲少女的额头,说道:“可别瞎说,那名字也是能提的吗?”

眼见少女聪明的住口,扶苏这才道:“不过你也别担心,刚才我只是按常理来看。但就像你所说的,此番灭代大功,父王不可能没有奖赏,否则安能振奋军心。”

说到这里,扶苏意味深长的看了嬴阴嫚一眼,说道:“最终的封赏如何,还是得看父王的心意啊。”

嬴阴嫚懂了,双眼大亮,喜道:“那定然是没问题了。之前我可听父王说过一句话,从这话来看,一定不会亏待那人。”

扶苏的好奇心反倒被勾了起来,问道:“父王说了什么?”

嬴阴嫚嘴角微扬,她压低了声音,装作秦王政的模样,说道:“赵佗,寡人之爱矣。”

第四百三十九章 :攘夷之功

殿宇高耸,庄严肃穆。

秦王政看了分列两旁的众公卿一眼,淡淡道:“赵将军率兵伐灭代国,擒获贼寇赵嘉、燕喜,并破胡兵十万,可称善也。寡人曾闻,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罚不迁列,欲民速规为不善之害。”

“故今日当议功论赏,以显我将士之功勋,昭我秦国赏赐之分明。”

秦王政开口,挑开今日话题。

灭国赏功,按照正常的情况,应该要等待灭代的将士押送俘虏的两王,以及代国公卿前来咸阳奏捷献俘,然后在大殿上进行封赏,方是正理,就像之前秦国灭魏、楚的时候一样。

现在秦王政有顺势征灭齐国之意,自然不可能为了一个赏功,就让屯驻前线的秦军赶回咸阳,受赏之后又再度开拔东境。这种操作对一向务实的秦人来说,是直接排除掉的。

但另一方面,灭国之后,对于有功将士的赏赐也不能耽误的,否则不仅有违秦法,且会赏罚逾时,会打击前线将士作战的积极性。

所以这一次就参照之前王翦灭赵之后,屯驻中山的情况,咸阳在核实前方将领的功勋后,将爵位赏赐下发。

至于核实的方法,除了主将赵佗的亲笔帛书外,前线随军的监御史、军法官都有相应的禀报,以及恒山郡守、尉的相关报告,真实性是没有问题的。

眼见大王开口,便有主爵中尉赵亥站出来。

这位头发斑白的老臣,一板一眼的宣布此番赏赐之事。

右庶长蒙恬,有擒拿代王赵嘉,燕国太傅鞠武,以及领骑兵破击匈奴之功,可升爵一级,为左更。

五大夫苏角,功劳和蒙恬一样,其亲手擒获了代王赵嘉和太傅鞠武,擒王之功,自然能让他爵位上升一级,为左庶长。

还有公大夫卢绾,也因为擒获燕王喜,以及分润灭国之功,跨越两级,升爵为五大夫。

除了这三人外,包括赵佗在内的诸位秦将,都是些金钱赏赐,并没有得到爵位的上升。

秦王政眉头一挑,开口道:“赵佗领军灭国之功,可升爵乎?”

赵亥摇头道:“禀大王,代国虽称为国,然不过一郡之地,不及昔日灭韩之功,若为大上造,还差了一些。”

“主爵中尉真是严格啊。”

众臣看着赵亥满脸严肃的面容,皆是暗自摇头。

赵亥乃是昭襄王时代留下来的老臣,行事素来古板严格,不太通情理。

自他任职为主爵中尉后,除了大王有时候亲诏的特例,比如赐爵李由那种情况。一般的正常爵位升迁,他都表现的非常严格。

不过这也是秦王政的有意之举,自从嫪毐以佞幸封侯,并培植党羽,拉拢朝臣后,秦国的爵位一度有泛滥的趋势。

故而秦王政掌权后,正要以赵亥这位古板之臣来规范爵位的赏罚。

只是如今这位老臣,却有些不太懂大王的心思。

秦王政没有生气,对着殿中诸臣平静问道:“关于此番赏爵之事,诸卿可有话说?”

议爵之事,一向是主爵中尉和邦尉负责,其余诸卿没有资格插手,秦王政如今当众询问,意思已是昭然若揭。

立刻就有知心人站了出来。

“臣李斯,认为赵将军功勋不止如此,有升爵为大上造的资格。”

李斯声音提的很高,让诸卿侧目。

李由和赵佗的事情,在场诸人大多听说过,故而诸位公卿对李斯抢先站出来的举动,颇感意外。

秦王政嘴角微勾,说道:“廷尉若有异议,当可直言。”

李斯立刻道:“臣认为此番赵将军除了灭代国外,擒获燕王与大破胡兵亦是大功。”

“昔日我秦军伐灭燕国,燕王喜遁逃而不知所踪,致使灭燕之事尚有缺憾。燕王不擒,则燕地之民尚怀复国之志,侥幸之心。如今赵将军擒获燕王,便可断绝燕人复辟之意,有助于我秦国彻底统治燕地,此功不可小视。”

“且燕王投靠匈奴,欲借胡兵复国,其罪甚重。赵将军于此之时,不仅擒获燕王,更破胡兵十万,这不仅是我秦军之胜,更是我诸夏对夷狄之胜。”

“若是将此事宣传,便可让天下人都知道,我秦国的军队,代表诸夏之民战胜了北方的夷狄。此等功绩,不啻于昔日周王北击玁狁(xiǎn yǔn)之功。而赵将军,也不亚于周之南仲、尹吉甫等良将。”

“这般攘夷大功,岂能忽视!”

此话一出,殿中公卿皆是惊讶的看着李斯。

本来赵佗只是击破匈奴大军,斩首万余。

单纯按首级斩获来算,不算很多,难以升爵。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