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页(1 / 1)
('
但到了李斯口中,斩首多少已经不重要了,而是将其升华成了诸夏攘夷的大功,这意义可就和单纯的斩获完全不同。斩首?不存在的,那叫攘夷!特别是在秦国刚刚吞灭五国,五国之民尚未彻底归心的情况下,如果大肆宣传赵佗的攘夷破胡之功,这对秦国形象绝对很有好处,将秦国与诸夏划上等同的关系,说不定还能收不少民心。在这种意义下,你怎能不赏此攘夷破胡的功臣!这一刻,不仅是诸位公卿被李斯一张嘴说的点头,就连秦王政也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抹满意之色。他喜欢李斯这张嘴。其口舌未钝啊,犹有昔日上《谏逐客书》时的风采。眼见李斯开口,治粟内史王戊也跟着道:“臣附议廷尉所言。且臣认为赵将军献面食之术,使得麦能入军粮府库,国民亦乐于种麦,增强了我秦国国力,这亦是大功一件。”眼见九卿之中,廷尉和治粟内史皆道赵佗之功可以升爵,其他人哪还看不清形势,纷纷附和。秦王政转头看向赵亥,问道:“灭国之勋,攘夷之功,可升爵乎?”赵亥看了眼群臣之色,又看了眼秦王政饱含期待的目光,略一沉吟后,拱手道:“廷尉和治粟内史所言有理,赵将军可为大上造。”秦王政微笑着点头,看着群臣心服口服的模样,他满意了。李斯抬头,看到大王脸上的笑,他也满意了。刚才那番话,足以让大王知道,谁才是他秦王政的知心人。很快,秦王政便正式下诏。“少上造赵佗,率军出征代地,翦灭代国,并擒获代王赵嘉、燕王燕喜,破胡兵十万,振诸夏声威,乃攘夷破胡之大功,特升爵一级,为大上造!”……朝会之后,大王退朝离去,诸位公卿将领也各自散去。中更李信沉默着离开大殿,往外走去。李信面无表情,双肩下沉,身子略微佝偻着,他的周围仿佛有一道特殊的屏障,让其他人无法接近。也没有人愿意来面对李信这张冰冷的脸。“赵将军可真是厉害,不到二十岁,就已经独自领兵灭了一国,封为大上造爵位。这样的人物,我秦国似乎还没出现过吧?”“是啊,而且赵将军自从军以来,屡建战功,几乎可称作百战百胜,哪怕是武城侯年轻时也难以相比吧。”几位公卿的议论声传入李信耳中。“赵佗……百战百胜,已灭一国,成为大上造了。”李信离开大殿,从陛阶走下,眼神有些恍惚。当初被他护卫在羽翼下的那个少年长大了,不再需要他的保护与提携,而是成长为一个连他李信都要仰望的人物。但越是这样,李信就越无法去面对赵佗。“他早晚能封侯的。与赵佗相比,我李信只是一个失败者。”李信喃喃着,眼中满是黯然。就在这时,一个宦者快步走过来,对着李信一礼,说道:“李中更,大王相召。”“大王召我?”李信愣了一下,紧接着,他原本黯淡的眼睛里一下冒出光来。他想起数月前,大王曾让他思虑对付辽东胡人的方法。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很明显。大王,有意让他李信征伐辽东之地,驱逐胡人。他的眼睛湿润了。“大王心中,尚有我李信啊!”第四百四十章 :李信征辽咸阳宫偏殿外。李信站在门口,深深吸了口气,这才脱下鞋履,小心的走进殿中。秦王政正坐在上位,一只手拄在铜案上撑着侧脸,另一只手则握着简牍,斜眼阅览。旁边,中车府令赵高和几个宦者默不作声的侍立着。大王。李信心中激荡,但不敢出声打扰,他默默的立在殿中,只悄悄的打量着秦王政。良久,秦王政看完手中的简牍,放到案上。他侧首对旁边的赵高说道:“韩地送来的这份名录很不错。为寡人拟诏,让楚、燕、魏、赵等地的郡守尽快将当地的故诸侯公族勋贵,以及豪强富者的名录送来。”“唯。”赵高恭敬应诺,到一旁小案上,开始下笔挥墨。李信注视着这一幕,心中微动。大王竟然要各地郡守统计故诸侯的公族勋贵,以及豪强富者,这工程量可不小啊。统计公族勋贵,还可以说是怕这些故诸侯贵族有复辟之心,掌握名单后好进行防范。但那些豪强富者统计上报作甚?李信略有疑惑,但很快就将这疑问抛之脑后,因为大王的目光落到了他的身上。“李信,你可有再为寡人征战之心?”秦王政话语平静,直接开门见山。李信虽早有准备,听到这话,依旧激动的全身发颤。大王,真的有再启用他李信之心。这样的场景,在李信的梦中早已上演过无数遍。梦境化为现实。李信没有迟疑,立刻昂首道:“李信愿为大王效命!”秦王政看着眼前三十余岁,两鬓却已经生出白发的将军,心中有些感叹。李信,是赵佗之前,他秦王政最为宠信的将军。他曾给予了李信所有的信任,甚至无视尉缭和王翦等老臣的建议,一意孤行让李信带兵二十万伐楚。只希望这个年轻人能一举建立绝世大功,来证明他秦王政没有看错人,证明没有王翦,他一样能够灭掉楚国。可惜,残酷的现实却给了秦王政狠狠一击。李信让他失望了,第一次伐楚之战,是秦国数十年来最大的一次败仗,让他秦王政颜面扫地,甚至为了向熊启和楚人复仇,秦王政亲自前往频阳,用道歉加威胁的方式请动王翦再次出山。何其丢脸!虽然李信伐楚之败,和熊启在淮阳的叛变有很大的关系,没有熊启的暗中传递军情,项燕不一定能堵住李信的孤军深入,更不会引起秦军的全线大崩溃。但李信无视蒙武等老将的建议,强行抛弃稳妥战法,选择激进的掏心战术,也是伐楚之战中一个无可推卸的败因。所以战后,除了对李信削爵贬斥之外,秦王政也自心中将李信的身影驱逐了出去。伐楚之败,是李信的耻辱,也是他秦王政的黑历史。李信被闲置了两年。直到赵佗推举了他,认为他是征伐辽东的一个好人选。赵佗的话,唤醒了秦王政心中曾经对于李信的欣赏与宠信。两年的时间,气也消的差不多了。特别是当秦王政被赵佗提醒后,注意到李信在朝堂上那消沉模样,佝偻的身躯时,心里不由生出惋惜,他的脑海里时而想起当年李信意气风发,号称二十万灭楚时的场景。秦王政也想起了,他对李信抚掌而赞的那句“李将军果势壮勇。”当年的事,也不只是李信一个人的错。旧日情感在心中翻涌。秦王政看着李信,沉声道:“李信,我欲让你领兵前往北方,为寡人驱逐胡寇,收复辽东之土。你若用兵,当需多少人?”收复辽东,果然如此!李信双眼发亮,他很想开口,当场说只需一万人便可为大王征伐辽东。但他忍住了,经历过惨败之后,李信变了。我要稳重!李信心中低语着。他拱手道:“禀大王,据臣所知,辽东广大,如今被东胡、濊貊之蛮夷占据,用兵若少,则难以攻敌而守境。用兵若多,则因偏远苦寒,后勤难以支撑。故臣认为此番征伐辽东,当需两万人。”“两万人。”秦王政微微颔首,这个数字不算多,也不算少,收复一个被蛮夷占据的辽东应无问题。“很好,既如此,寡人便给你两万人。你自关中率一万士卒出征,另有一万人,则去燕地征召,寡人会让燕地诸郡的守、尉配合你此番征辽之举。”“李信必为大王驱逐胡寇,收复辽东!”李信立刻稽首受命。当他起身后,又重重再次拜下,对着秦王政叩首道:“李信,多谢大王信任之恩。”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