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页(1 / 1)
('
李斯微微摇头。李于说的有道理,但他李斯根本不相信赵佗会同意王绾等人的分封提议。他的脑海里浮现出议帝号之时,此子抛出“帝皇”之号,赢得皇帝大悦的场景。皇帝的心。赵佗难道不懂吗?“你下去吧。”李斯挥了挥手。“唯。”李于失望的退下,他还满心欢喜,以为这个消息能得到父亲的嘉奖。然而没走两步,李斯又开口将他叫住。“我之前就告诉过你,如今我李氏正值大事之际,当谨言慎行才行,你行事冲动不顾大局,竟然胆大到派人监视公卿勋贵,如此表现,欲要害我李氏乎?今日开始,你在府中好生研习经典,将先贤之书好好通读,在我同意之前,不得出府门一步,听见没有!”李斯厉声开口,吓得李于一个哆嗦,忙连连点头。看着儿子消失的背影。李斯的眼睛眯了起来。“赵佗知今上之心,必定不会同意分封,如此倒是我的盟友了。吾当与他联手,先将王绾和那群儒生拿下才是。”……马车抵达自家府邸,赵佗脸色难看的从车上下来。“王绾这老匹夫,竟然想把我拉下水,跟他们一起劝皇帝搞分封,这不是找死还拉我垫背吗?”“整个秦国朝堂,所有人都能进言分封,只有我赵佗不行。如果我开这分封之口,不仅是站在皇帝的对面,而且我数年来辛苦征战才统一的天下,岂不又变回原本的样子了,这几年的仗岂不是白打了,为此死掉的袍泽士卒也都白白牺牲了?”赵佗很生气。几年都没有骂人的他,今日忍不住在心中狠狠骂了王绾和那群儒生一顿。骂归骂。不过他心里也知道王绾所言的分封制,并非一无可取之处。王绾和那群儒生所言的分封,并非是单纯像周朝一样,将天下疆土分给诸子和功臣。而是原本被秦国消化的地方不变,依旧为朝廷直属的郡县。只是将新征服的楚越燕齐等偏僻辽远之地分出去,各地因俗而治,各定相应的法律,以尽快的统治当地民众,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秦帝国的快速稳定。也就是后世汉朝,曾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度。以当今的生产力,交通条件等各种因素,这种制度确实对坐稳江山有一定的好处,秦若实行,说不定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二世而亡的结局。但到了后面呢?赵佗的脑海里闪过“七国之乱”,“八王之乱”等种种事件。眼神再次变得坚定起来。历史已经证明,郡国并行制到了后期同样是尾大不掉,不是个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别说,皇帝心里怎么想的,他赵佗可是一清二楚。“明日就是天下大酺之后的大朝会,王绾等人很可能在明天的大朝会上提出分封之议。如果我没进他府中赴宴还好,但如今既然去了他府中一趟,就有了嫌疑。明天他只要向皇帝提议分封的事情,我就必须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才行。”“态度要坚定,旗帜要鲜明!”赵佗心中暗语。又转头对随行的侍从道:“派人去请郦先生来我府中一趟,对了,还有涉中更也请来。”“唯。”侍从立刻领命,很快便出门将郦食其和涉间请来。“大庶长深夜叫我前来,是出了什么急事?”郦食其一入府中,就见赵佗神色凝重,连忙询问。涉间也一脸担心望来。他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赵佗这般模样了。“明日大朝会上或将有大事发生,吾当与先生商议一番才是。”赵佗将两人邀入屋中密谈。郦食其这类纵横之士,为了辩论说服人,常读许多书籍,了解各种典故。他要向郦食其询问一些关于封建和郡县相关的知识,以及学习口才辩论之术。至于涉间,则是因为他同样有上殿参政的资格。所以赵佗必须要提前和他通气,以免涉间被分封的好处所诱惑,站错了队伍,那可就完了。此等大事当前,赵佗自是十分郑重,和两人商议到了半夜,这才勉强睡了片刻。待到第二日天光将亮,屋外有鸡鸣声传来时。赵佗睁开了眼。走出屋门,看着天边晨曦微明。他便知道,今日恐怕将是个能载入史书的日子。第四百八十六章 :分封之论咸阳宫巍峨高大,位于渭水北岸,乃是秦都咸阳修筑最早的宫殿。哪怕自商鞅建咸阳,已过去了一百多年,历代秦王在渭南修建了章台、甘泉宫等殿宇楼台,但依旧无法撼动咸阳宫在秦国政治上的重要位置。如今,秦帝国正式建立之后的第一场大朝会,便是在咸阳宫举行。赵佗和涉间乘坐的马车抵达宫城外,两人身着黑色朝服,手持玉圭,下车之后,便迈步进入宫城。今日的大朝会很重要,故而群臣都来的早,全都候在殿外等待。殿外、廊间更是站满了全副武装的郎卫武士,空气中弥漫着肃然之气。数百公卿臣僚聚在一起,若是仔细观察,能从他们的站位看出一些微妙之处。赵佗的目光在人群中一扫,便看到了左丞相王绾的身影。这位正值壮年的王丞相,此刻正被一大群人簇拥在一起。其中有赵佗昨晚见过的周青臣、淳于越、漆雕毕等人,也有许多不认识的,看他们的打扮,也大都是博士身份。博士掌通古今,预备皇帝询问,同时也有参议之权,故而可以上朝参政。除了这些博士外,赵佗还见到了一些熟悉的身影。从代地回来,曾担任过他副将的杨原,辛氏的老将辛胜,甚至还有那个性格鲁莽直率的羌瘣等等。他们虽未说话,但看其站位,也是离王绾颇近。赵佗想到昨晚王绾为了拉他下水时说的那些话,他说辛氏、杨氏、司马氏等等将门都对他们的提议称赞。看来一旦开启分封之议,这些人定然会出声支持。“利益动人心啊,只要分封制度重启,除了诸位公子之外,他们这些将门是最有可能裂土封君的,自是要全力支持。如此一来,他们和我的立场倒是相反了。”赵佗心中暗叹一声。好在时间没过多久,殿内的赞歌演奏完毕。随着谒者呼唤,群臣便按着顺序,进入殿中,各按爵位官职排列。待众人站毕之后,赵佗将目光悄悄看向身侧王贲和蒙武,只见这两人面色沉稳,赵佗琢磨着以他们两人的性格,纵使心中赞成分封,估计也不会开口。赵佗的目光又瞥向对面诸卿中的李斯。按历史来看,这位廷尉应是他的盟友了。不知是不是心有灵犀,就在赵佗看着李斯的时候,李斯也突然侧首望来。四目相对。赵佗心中怦然一跳,因为他看到李斯对他露出一个饱含深意的笑容。“他这笑是什么意思?”赵佗心中嘀咕,脸上也挤出一个笑容回给李斯。就在这时,殿门外有谒者宣告皇帝驾临的声音。赵佗立刻面容肃然,与群臣垂首相拜。“黑色的皇帝,还挺帅。”赵佗偷眼打量。只见秦始皇的脑袋上,戴的不再是悬垂珠旈的冠冕,身上穿的也不是昔日的华丽帝服。那些东西已经被他废除了。为了呼应阴阳家们推演出的秦朝水德天命。秦始皇在废除冕服之后,弄出了从上到下一身黑,名为“袀玄”的黑色礼服,同时脑袋上戴的也是其形如山,正面直竖的通天冠。威严刚毅的面容,配上纯黑的衣服,再加上负在身上的帝王之剑。这样的装扮是赵佗从来没有见过的,陡然一见,颇为惊艳。“拜见陛下!”“陛下万年!”赵佗跟着群臣下拜山呼,称呼也从昔日大王,变为了更加高贵的陛下二字。秦始皇高坐帝榻之上,目光看了一眼殿中全身着纯黑朝服的公卿臣僚向他跪拜叩首,颇感满意。他喜欢黑。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