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页(1 / 1)
('
长公子扶苏代表他的父皇,和群臣一起在郊外相送。这种场合,大家说的都是些“恭送上将军”,“祝上将军凯旋”之类的祝福语,并没什么好说的。廷尉李斯在和赵佗道别后,看着这位年轻的上将军踏上戎车,率领士卒西去的背影,紧绷的脸皮彻底舒张开。这小子,终于走了!他的目光又落到站在前排的公子扶苏身上,心中暗道:“长公子一改昔日楚系之态,不再为皇帝所恶,如果能保持下去,太子之位可期。只是他和赵佗走的太近,有些不美,该趁着这时候,让于儿去与公子亲近了。”李斯眼中闪过异样的光芒。如果是以前受昌平君影响的扶苏,他还真不敢去接近。但现在随着扶苏鞭尸昌平君,彻底摆脱了楚系的影响,性格上也略有改变,很少再和始皇帝顶撞,配上他长公子的身份,日后继位的可能性很大。最关键的是,公子扶苏,可是他李斯的女婿啊!……十一月。咸阳以北,一支数千人的军队行径在泥泞的道路上。“北地郡是昔日义渠旧地,戎人甚众,与秦人杂居,其西、北以昭襄王时所修建长城与北方的胡人分界……”赵佗的耳边传来郦食其的讲解声。他这位心腹谋士在来北地之前,就在御史府藏书室中将关于北地郡的情报搜刮一空,如今谈起此地见闻,那真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让人听在耳中还以为郦食其就是本地人呢。“义渠旧地啊……就是那个睡了秦国太后,就亡了国的义渠。”赵佗暗暗吐槽,说起来北地郡的疆域,秦国得来的不算很光彩。义渠原本是秦国西北的一个强大的戎人部族,势力很强,与秦人素有仇怨,曾经趁着公孙衍合纵五国攻秦的时候,从背后捅秦国刀子,乃是秦人心腹大患。不想办法剿灭义渠,秦国就很难聚集全力东出征伐。后来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就巧施美人计,和义渠王勾搭上,还给对方生了两个孩子。待到浓情蜜意之后,宣太后将义渠王诱到甘泉宫杀死,然后发兵北上,剿灭了义渠,在此地设立郡县治理。北地郡的郡治就在义渠,也是这一次赵佗的大军囤聚之所。秦国北伐,共出兵三十万。按照庙算时,赵佗和太尉王贲等人定下的大战略。秦国的三十万大军将分成三个出兵方向。分别是陇西郡、北地郡和上郡。其中北地郡离内史近,又有回中道相通,可以保障大军的后勤补给,再加上北地居于上郡和陇西郡中间,可联络两地,相互策应,故为主攻方向。赵佗自率二十万大军从北地发起进攻。陇西郡和上郡,各有五万人马聚集,分别由老将羌瘣和杨原率领,为大军侧翼,随时等待赵佗的出击命令,向河南地发起猛攻,此为东西并进,南北夹击之策。不过那是明年的事情了,现在关东之地征召的大军还在赶来的路上,关中子弟也要等到明年春耕后才进行征发上路。赵佗现在先去北地,一个是要提前训练骑兵,普及他的骑兵三宝,另一个则是在边境能更好的掌握胡人的情况。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前秦军攻伐山东六国,有秦国间人和六国叛徒提供的情报,可以说对六国内部的情况了如指掌。就像秦齐之战,还没开战,赵佗就知道了齐国兵马的数量,甚至大司马的杀手锏等等,并因此制定出相应的战术,最终轻松取得胜利。但现在他面对的是来自河西的月氏。赵佗对月氏的了解非常少,甚至还不如匈奴呢。他必须要先摸清了敌方的情况,比如兵力数量、部署,统帅将领的信息,才能研究出实际的作战策略。“上将军可招乌氏倮(luǒ)相询,此人曾被皇帝褒奖,位比封君,如果说秦国谁对月氏最为了解,恐怕非此人莫属。”眼见郦食其口若悬河大出风头,新任的上将军幕僚陈平也不甘示弱,献上了他的第一条建议。“乌氏倮……”赵佗眼睛微眯。这人的大名他听过,是秦国鼎鼎有名的两大官商之一,和西南那个卖丹砂的巴寡妇清齐名。乌氏倮并非真正的秦人,他出身乌氏戎族,靠着当地的地利,牧养牛马进行贸易。他将自己养的牛马卖到秦地,换取大量丝帛缯物,然后用十倍的价格转卖给西边的戎人部落,换得数量众多的牛马。他又将这些牛马卖给秦人,换得更多的丝帛,转手又卖给戎人……在这样的倒卖手段下,乌氏倮积累了无数的财货,他名下牛马漫山遍野,数之不尽,需要用谷物才能衡量。而且此人还非常的聪明,知道一个光有财富的商人,是难以在秦国立足的。在秦国征伐山东六国的时候,他很懂事的为始皇帝献上了大量的牛马牲畜,以助秦军征伐,并不时献上一些来自西边的奇珍异宝。这份忠诚,让始皇帝很高兴。大手一挥,就让这个戎人出身的商贾在秦国位比封君,给与了他很高的地位。因为长期做倒卖生意,乌氏倮也和月氏有贸易往来,就像陈平说的,整个秦国如果要论谁最了解月氏的情况,恐怕只有此人了。赵佗对陈平的建议欣然采纳,不过还没等他派人前去请乌氏倮前来北地郡治商议。就听闻此人已经在义渠等候。第五百三十四章 :乌氏倮义渠城外。大军停步,赵佗见到了在此等候自己的北地郡守李举,以及乌氏倮。郡守李举是李信家族的远支,凭借将门家世立了些战功,成功上位。乌氏倮约五十余岁,戴高冠,着黑色深衣,第一眼看上去,还以为是个秦人贵族。不过赵佗仔细打量,还是能从乌氏倮的脸上看出些异域风情。鼻梁、眼窝终归和中原人有些不同。乌氏戎族并非诸夏之属,听说祖上是从西边迁过来的,后来定居在泾水上游的鸡头山附近,其地便因族名而为乌氏,现在是秦国的乌氏县。“乌氏倮见过上将军,上将军横扫六国之威名,倮早已闻之,如今一见果真是年少英杰,让倮甚为佩服。”虽说是倒卖牛马的戎族出身,乌氏倮举止之间却尽显华夏礼仪,风度翩翩,一口流利的秦语让人挑不出刺来。“乌氏君言重了。君乃国之良臣,此番北击胡人之事,佗还需要乌氏君多多助力才是。”赵佗拱手相待,态度很客气。秦始皇给了乌氏倮“位比封君”的待遇。乌氏倮不仅可以入朝觐见皇帝,还有议政参政之权,在本地有极高的地位,就算是北地郡守也要对他以礼相待,赵佗自是不能轻慢。更别说,他接下来还要用到对方。两人一番寒暄后,站在旁边的李举已是等不及,伸手笑道:“上将军远道而来,旅途辛苦,吾已于府中备下薄酒,请乌氏君作陪,为上将军接风洗尘。”“有劳李郡守了。”赵佗颔首,让副将司马良安排他的数千卫队先去安营扎寨,然后便带着郦食其和陈平两个亲信幕僚,在李举和乌氏倮的逢迎下进入城中。“义渠城小人寡,没有什么好宅邸,上将军若是不弃,可暂住郡府中。”李郡守边走边说着,想要为赵佗安排住处。赵佗打量着沿途景色,果见这义渠城十分破落。城中道路狭窄,两侧房屋歪歪扭扭,就连郡府所在也有些陈旧,别说和内地那些郡府官署相比了,甚至还比不上关中的一个县衙。赵佗道:“多谢郡守好意,不过带兵征战,我自当驻扎营中,就不在城中叨扰了。”李郡守一脸佩服的说道:“现在已经入冬,营帐里颇有冷寒之气,上将军能跟士卒同甘苦,共寒暑,怪不得能百战百胜。”赵佗嘴上客套着,心思却放在旁边的乌氏倮身上。不过两人沿路除了一些客套话外,并没有多说什么。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