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页(1 / 1)
('
李斯话语很肯定,他伺候了始皇帝近二十年,对这位君王的性格十分了解,自然是不做任何阻止的打算。李于有些不甘心道:“难道真要眼睁睁看着那些儒生复起吗?”李斯却是笑了,他压低声音道:“封禅之说虽在齐鲁盛行,言上古有七十二圣王行封禅之举,但太过缥缈久远,真假难辨。具体到如何封禅,我师从荀卿多年,从未见人提起过,哪怕是当世大儒,也说不出具体的东西。这些儒生既然想以封禅来博得皇帝关注,那就让他们来,我倒要看看他们能弄出个什么礼仪来,若是出了问题,他们可是要负责的!”李于一愣,接着反应过来,嘿笑道:“原来如此,父亲这是打算以退为进啊,若是儒生在封禅这件大事上弄出了岔子,吾等顺势发动攻势,皇帝自然不会饶过他们,父亲真是高啊!”李斯微微一笑,又想到一件事情,问道:“我这几天政务繁忙,倒是没时间注意由儿。你兄长这两天如何了,可与他聊过?”李于皱了皱眉毛,说道:“兄长已经绝了武事的念头,这两天还找我拿了些关于律法的书,看来确实打定了主意从文法之途。但只要我说到娶妻的事情,兄长却是只顾摇头。”李斯脸上的笑容凝固了。李由,还是不愿娶妻吗?……渭水以北的咸阳宫虽然修建的时间久了些,不如渭南新修的极庙豪华奢侈,但也同样高大巍峨,特别是在秦昭襄王时期经过大规模的整修扩建,充满了一种威严肃穆的大气感。武功侯赵佗跟在两个引路的中郎身后,顺着宫内的道路往里走去。再次走在这条熟悉的道路上,赵佗不免有些感叹。他还记得七年前从伐燕之战归来,他被任命为中郎,宿卫宫中,那时候赵佗的任务,就是沿着这条道路巡视秦宫,来来回回,不知道在这条路上走了多少遍。那时候的赵佗还年轻,爵位也不高,国家大事有上位者顶着,和他关系不大,他对皇帝的关注,还不如对公主的关注多。哪里像现在一样,他赵佗身居武功侯高爵,爬到秦国顶层,却要整日心忧秦国的命运,吃饭、睡觉还没以前安稳呢。如今回想起来,当中郎的时候,才是他赵佗在秦国最快乐的日子啊。“皇帝这一次召我入宫,应该是为了封禅之事吧?”赵佗一边走,一边在心中思虑,想到始皇帝那霸道的性格,不由脑袋疼。想想历史上扶苏的下场,就知道始皇帝不是个可以硬着脖子反对的人物。不过他这几天苦思冥想后,倒是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只待等会儿试试。不一会儿,赵佗来到一处偏殿,见到了正在这里处理政务的始皇帝。“臣赵佗,拜见陛下。”赵佗上前行礼。始皇帝抬头看了他一眼,指了指旁边:“坐吧。”赵佗坐定后,开口笑道:“臣每次来宫中,都只看到陛下在处理政务,这样的行事,陛下真乃亘古未有之勤勉君主。也只有在陛下这般圣君的带领下,我大秦方才能并一宇内,创下不世功业。只是陛下这般勤政,恐怕会累及体魄,臣还请陛下多保重身体才是,臣愿陛下万年。”赵佗一顿马屁后又带上适当的关心,让始皇帝面色轻松下来。他摇头道:“你赵佗是我大秦武功侯,什么时候也学会这些谄媚之语了,日后少在朕面前说这些。”始皇帝嘴里这样说着,眉眼处却已经露出了笑意。没人不喜欢听奉承的好话,特别是这个每天都要让乐官演奏颂歌的始皇帝。经过赵佗这一开场,整个殿中气氛一下轻松了不少。始皇帝也放下手头政务,和赵佗聊起了一些北疆的情况。这是北伐之后,他和赵佗的第一次单独见面,没有苏迦莎等外人的在场,两人聊天略显轻松,不像是严格的君臣,而更像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这场面让周围侍立的宦者们心中称奇,皆暗道皇帝平日里对待其他臣子可不是这样,武功侯的待遇果然特殊。一番较为轻松的闲聊之后,始皇帝终究是将话题引到了这一次的正事上。“你在北疆击破月氏诛灭匈奴,李信大破东胡,冯无择收降东瓯,都干的很好,让朕十分满意。”“如今天下一统,四夷臣服,赵佗,你觉得朕的功绩如何?”始皇帝一番夸赞后,问出一个问题,同时双目盯着赵佗的脸。来了!赵佗双目微凝,如果没有赵高的提醒,他恐怕还不明白皇帝这个问题的真意。现在他清楚一切,始皇帝已经“图穷匕见”,那他赵佗也只能硬着头皮试试自己想出来的法子了。他提起当年献帝号时候的恭维之词:“陛下兼并海内,一统天下,创万世以来未有之功业,其功绩唯有昔日三皇五帝相加方可媲美。然三皇五帝,尚未能震服四方夷狄,故而陛下之功业,实乃万古之唯一也。”始皇帝眼睛笑的眯起来,准备问出他的下一个问题。但谁料赵佗话并没说完,在始皇帝开口之前,便一口气说道:“故而臣认为待到击灭月氏,我大秦全据河西之地,罢兵熄战,并安定国内,使得四方黎庶归心之后,陛下功绩达到无可附加的地步,就可效仿古之圣王封禅,以告命于天!向天下宣示我大秦之天命也!”赵佗话音高昂,一脸激动的看着始皇帝,似乎巴不得皇帝能够封禅一样。始皇帝眨了眨眼,脸上闪过惊愕之色。他还没说呢,怎么赵佗就自己主动提议了。是的,这就是赵佗想出来的应对之法。赵佗和李斯一样,很了解始皇帝的性格。霸道强横。千古一帝,独断乾坤。后世更言他在统一之后独夫之心,日益骄固。这样的人,你和他对着干并没有什么用处。始皇帝想封禅,没人能阻止,比之当年的李信更加的顽固。所以赵佗的想法就是运用兵法之道,主动出击,为自己创造优势。在始皇帝开口之前,他先将其吹捧起来,顺势主动提出封禅之议,加入始皇帝的阵营,而不是成为反对派,这样就可以合情合理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两个条件。击破月氏,全据河西之地。罢兵熄战,安定国内,使得四方黎庶归心。前一个击破月氏,怎么也要一年以上。后一个安定国内,使黎庶归心,那就更加难说了。总之,只要始皇帝答应下来,他起码能将此事拖个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之内,他说不定能将那群方士解决掉。始皇帝惊愕之后,眼眸里多了一些玩味,打量着眼前的赵佗。赵佗主动提出封禅。是他果然知道自己的心思,猜到了自己有封禅之心,这才主动提出呢?还是听说了那些儒生、方士泄露出去的消息?不过始皇帝并没有打算细究这事,因为知道他想封禅的人很多,他从来没要求那些儒生、方士保密。这不是什么需要藏着的事情,甚至传出去,让懂事的朝臣们知道,主动提出来那就更好了。现在不管赵佗是怎么想到封禅的,他终归是主动提了出来,合了始皇帝的心意。只是,赵佗所言的封禅,竟然还要在打完月氏之后。至于第二个条件,他直接忽略了。始皇帝闭上眼思索。赵佗希冀的看着他。殿中只余呼吸声可闻。片刻后。始皇帝睁开眼,看着赵佗,摇了摇头。“太久了。”第六百三十章 :皇帝赐药听到始皇帝的回答。赵佗身子颤了颤,心中暗暗叹息。始皇之心,日益骄固。赵佗没有反对始皇帝行封禅之举,甚至还先行奉承,并主动加入和提议,只是希望能将这件事情拖到消灭月氏和安定国家以后,可能也就这一两年的时间。但始皇帝等不及啊。他连月氏之战打完都等不了。见到赵佗沉默。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