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页(1 / 1)
('
他记得秦始皇就是微服私行的鼻祖,曾带人私服夜行兰池,所以这件事说服的成功率是有的。但后来仔细一思索,还是放弃了在齐地实行这个计划。一来是因为齐地富庶,又离关中较远,这里的齐人生活远不如关中秦人的困苦,看他们的意义远不如去关中查看。二来也是有语言不通,以及安全上的考虑。至于最后,还有这些齐地秦吏的原因。他们只会将好的一面给上位者看,至于不好的,自然是要隐藏起来,当做没有这些事情发生。这里,并不是一个好选择。始皇帝的车驾入驻即墨城后,赵佗心中郁闷,有心约着子婴一起去看看此城的名胜古迹,好散散心。即墨,乃昔日齐国五都之一,是可以和齐都临淄相提并论的大城市。当年五国伐齐,田单便是靠着即墨城,绝地反攻,复全齐之土。赵佗作为武将出身,又是一个使用过火牛阵的将军,对于当年田单以火牛大破燕军的战斗十分钦佩,想要前去昔日的战场凭吊一番。让赵佗没有想到的是,他才刚约好了子婴,还没出发呢。在即墨城只待了一天的始皇帝,便急不可耐的宣布启程,继续东行。“皇帝这么着急干什么?”赵佗心中惊讶。接下来当皇帝的车队在抵达即墨东北的夜邑之后,又只待了一天,便再次向着更东边的黄县行去。赶路如此急迫。赵佗敏锐的察觉到皇帝这么急不可耐,背后恐怕是有着其他原因。始皇帝自己不说,赵佗这些臣下自然不能随意去问。不过赵佗也有着自己窥探圣意的方法。“姊丈,父皇说……”胡亥屁颠屁颠的跑到赵佗身前,准备炫耀自己探到的消息。“别叫姊(zǐ)丈,叫姐夫。”赵佗翻了个白眼,他总觉得姊丈这称呼有点奇怪,特别是胡亥那口音叫起来就和在叫智障差不多。经常听着这称呼,感觉智商都要下降,还是让胡亥换个顺耳的听着好。胡亥眼珠子一转,奸笑道:“那我还要再听十个故事。”“成交。”赵佗撇撇嘴,这小东西也是个人精。待到确定好新的称呼后,胡亥便笑道:“父皇说,如今已到六月下旬,必须要尽快赶到芝罘岛去才有机会看到仙境奇观。那些方士说只有夏季的时候,仙人才会经常在凡间显形,如果错过,那可就不太容易看到了。”“芝罘岛,夏季,仙境奇观?”赵佗怔了怔。紧接着他就反应过来,明白了这群方士催促始皇帝不停赶路是为了什么。“好一群方士,没想到这才是你们的底牌!”第六百五十五章 :齐地八神秦始皇的车队一路过即墨,北上夜邑,并未在这两座城池逗留,而是继续东行,在数日之后,抵达位于胶东半岛东北部的黄县。到了这里,始皇帝才难得的停了下来。他需要在这里做一件对秦国来说很重要的事情。连续的赶路之后,赵佗这才有了些许休息的时间。到了黄昏时候,赵佗和子婴相约去了黄县的城头吹风,好驱散一下长途跋涉后的疲惫。而始皇帝工作瘾发作,一进城稍事休息后,就只顾埋头批阅文书。他可能是嫌弃胡亥在侧,会影响自己的工作,便把胡亥也打发给了赵佗和子婴两人。赵佗是胡亥的姊丈,子婴是胡亥的叔父,两人都是长辈,帮皇帝带娃好像也说的过去。其实说起来,赵佗还是子婴的晚辈,也得和胡亥一样叫上一声叔父。不过子婴是个敦厚性子,见赵佗和自己差不多大,再加上他对赵佗那些光辉战绩颇有仰慕之心。在第一次被赵佗叫做“叔父”后,子婴便摆手表示两人岁数相差不多,赵佗又是伦侯爵位,相互之间还是以“公子”和“君侯”相称比较好。这大概也是赵佗愿意和子婴交朋友的缘故。要是每次看到子婴,他都得叫对方一声叔父的话,赵佗多半是不想和对方过多接触的。此刻三人站在黄县城头,头上昏黄的阳光落下,隐约能看到南侧的一座山峰。“叔父、姐夫。父皇说明日他要去莱山祭祀什么月主,然后才启程前往芝罘岛。可是我听说这月主是齐人的神灵,为什么父皇要来祭祀这些齐人之神啊?”胡亥指着远处的那座山影,向赵佗和子婴询问。子婴略一思索,说道:“大概是为了安抚齐人之心吧。我大秦翦灭六国,齐国是一场大战之后,就直接投降,其国力并未大损,再加上之后诸田被皇帝迁入关中,可能引发不少齐人的不满,所以皇帝东巡,沿途祭祀齐人的八神主,便是存了抚恤之心。”说着,子婴看向赵佗,笑道:“君侯,我说的可对?”赵佗颔首道:“公子说的不错,除了安抚齐人之心外,我觉得皇帝可能是想让原本冲突的秦国文化和东方六国的文化,相互融合,最终使得天下变为一家。”“文化相互融合?”子婴有些惊讶,面露思索之色。胡亥睁着眼睛,似懂非懂。赵佗笑了笑,在黄昏下看向远处的莱山,仿佛能透过昏黄的光芒看到山上的那座月主祠庙。他原本以为始皇帝之所以急迫的想着东巡,是因为受了儒生和方士的蛊惑,只想着来这里封禅,以及寻仙求不死药。但随着东巡的进行,赵佗发现了皇帝的这次东巡实际上是有着一定积极意义的。一个是皇帝借着巡视东疆的机会,了解诸侯故地的情况,并借着皇帝之威震慑那些有歹心之人,达到安定疆土的目的。二来则是封禅宣扬天命,刻石立碑以颂秦功秦德,抢占舆论宣传的制高点,从精神上来洗脑六国士人,让他们逐渐接受秦国的统治。而始皇帝此番东巡的途中,还顺带祭祀齐地的八神主,并宣布将其纳入秦国的祭祀体系,除了子婴说的抚恤齐人外,恐怕真的有逐渐让两种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打算。众所周知,在这个古老的时代,国家大事,在祀与戎。昔日的战国七雄,除去文化上比较相近的赵、魏、韩外,其余诸国大多有着自己独特的神灵祭祀体系。秦有上帝,有陈宝、怒特、凤女、杜主、三社主等。楚有太一,有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等。至于齐国,更有八位神主,号为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神灵祭祀体系的不同,也代表相互之间文化和思想的不同。对信教者来说,异教徒永远都是最可恶的敌人。秦始皇似乎也知道这一点,他在追求政令统一,要求天下各郡县一文字,一货币,一度量衡的同时。在信仰上却选择了兼容并蓄,并没有强制的让诸侯之人放弃自己信仰的神灵,反而是有选择性的将其他诸侯的神灵体系吸纳进秦国祭祀中。其中就对这齐地八神最为重视。之前皇帝在泰山祭天,梁甫祭地,现在又准备在齐人供奉月主的莱山,行祭祀之礼,这就是在表明一个态度。齐地八神,现在也是秦国的正神,你们齐人祭祀的神灵,就是我大秦的神灵。这让赵佗想起了同样是每征服一个地区和民族后,就将对方的神灵吸纳入自己神灵体系的罗马帝国。东方和西方的两个大帝国,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这种方式。我征服你,不毁灭你的神灵,但我要让你的神灵变成我的神灵。这样做不仅能够消弭被征服者因为信仰方面的反抗,而且还能加速两个原本不同文化之间的快速融合。始皇帝现在这样做,大概就是在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之后,又一次在思想方面的统一。赵佗在感叹始皇帝的“统一思想”的同时,对于卢生等方士再次生出了警惕之心。“卢生这家伙果然准备充分,做事不留破绽啊。明明黄县东北的海外诸岛距离更近,而且也常有海市蜃楼的景象出现,但他们还是放弃了,故意引着皇帝往芝罘岛去,恐怕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