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页(1 / 1)

加入书签

('

王戊开口提议发动战争,朝臣一个接一个的附和。

最终右丞相王绾、左丞相李斯,以及太尉王贲等军国重臣都点了头。

战争已是不可避免。

以秦国这两年积蓄下来的财力,在征百越外,打一个乌孙还是能支撑住的。

始皇帝扫视殿上诸将。

蓦然间,他眼中闪过失落。

多少年了,每当始皇帝想要发动一场新的战争时,都习惯性的看一看那个人站的地方,听一听那个人的意见和声音。

赵佗不在。

正在为他打另一场战争。

始皇帝伸手拿起案上的卮,抿了口里面的糖水,心情好了不少。

夏无且说常喝蜜水可能对身体不好。

始皇帝采纳了夏无且的谏言,就以红糖水作为替代。

除了同样的甜外,还因为红糖是赵佗弄出来的。

喝了糖水,心情舒缓后,始皇帝向殿中诸将问道:“诸将可有人愿为朕征灭乌孙?”

话音落下,殿中就有三人站了出来。

“臣王离请命,扫平乌孙,扬我大秦国威!”

“臣李信,愿为陛下剿灭乌孙!”

“臣羌瘣请战,一定击灭乌孙!”

三人几乎同时开口,声音洪亮,让始皇帝感到满意。

除了远征的赵佗外,这朝堂上他还是有可用之将的。

始皇帝的目光落到李信和王离二人身上。

至于羌瘣,就忽略了。

始皇帝问道:“诸卿若要击灭乌孙,当用兵几何?”

王离正要开口,注意到自家老父正在一旁使着眼色,他心中不愉,但还是闭住了嘴,将先说话的机会让出去。

“五万!陛下给我羌瘣五万人,我就把乌孙昆弥的脑袋给陛下带回来!”

羌瘣大声叫起来,将胸口拍的啪啪响,一张脸涨的通红。

多少年了,他羌瘣从来没有当过大军主将,这次可是个好机会。

始皇帝点了点头,给了羌瘣一个赞赏的眼神,然后看向旁边的李信。

大概是东北塞外的寒风吹多了,李信的面容有些苍老,初看上去竟像是和羌瘣一个年纪。

他瞥了眼旁边跃跃欲试的王离,心里暗叹一声。

李信说道:“乌孙乃塞外大邦,不可小觑,臣需用兵十五万。”

十五万。

始皇帝颔首,转头看向了王离。

“陛下,臣需兵马十万!另外还请陛下准许臣征召匈奴、月氏骑兵……”

王离朗声开口,顺势开始说起了西边的形势和自己的计划。

他曾随赵佗北伐匈奴,又亲自作为主将攻占河西,对于西边的情况比羌瘣和李信两人清楚的多。一开口那简直是说的头头是道,一番成竹在胸的模样。

始皇帝不停的点头。

看着殿中慷慨激昂的王离,他的脑袋里浮现的却是另一个人的影子。

王离,有几分赵佗的神韵了。

待到王离唾沫横飞的讲完了自己想法,殿中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一次率秦军西征乌孙的主将就是他了。

果不其然,始皇帝很快就拍板将这件大事定了下来。

“乌孙杀使者,劫商队,乃我秦之仇敌。今命中更王离为将,率大军十万西击乌孙,定要剿灭此蛮夷之邦,以震慑天下!”

“王卿,此番乌孙之战,朕就交给你了。”

始皇帝看着王离,颇为器重的说着。

“陛下请放心,王离誓不辱命,必携乌孙昆弥之首回师!”

王离全身酥麻,这一刻,殿中所有的人都在看着他。

他觉得自己就是秦宫大殿上最让人瞩目的新星。

“陛下如此信重于我,昔日上将军赵佗恐怕就是这个待遇吧。”

王离年轻气盛,激动地血液都往脑门上冲。

他王离,说不定就是下一个赵佗。

就在这场西征之战的主帅任命下来的时候,尚书令赵高的身影出现在了殿外。

秦国朝会的规矩,如果遇到有紧急事务,比如边疆急报之类的情况,是可以上殿呈送文书的。

现在赵高的出现,正代表有一件非常紧急的事情需要禀报给皇帝。

“上将军处有急报呈送陛下。”

听到这话,所有人的目光都从王离身上移开,齐刷刷的看向赵高手中的文书。

上将军的急报。

这是喜?

还是悲?

每个人的心都被吊了起来。

在文书拆开前,没人知道里面的内容。

始皇帝感觉心脏在砰砰跳。

“呈上来。”

“唯。”

很快,始皇帝便拿到了那卷来自南方前线的军情急报。

“拆开。”

“陛下。”

赵高卸除封泥,将文书双上呈送上去。

始皇帝深吸口气,略微激动的手掌握住了纸张。

他低下脑袋,靠近纸张,看清了上面的每一个字。

是赵佗的字迹。

也是皇帝最关心的消息。

大殿中,每个人都屏息凝视的看着始皇帝。

南方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

突然响起的大笑声解答了群臣的疑惑。

“好!好!好!”

一连三个好字。

始皇帝将文书拍在案上,哈哈笑道:“不愧是朕的上将军!哈哈哈,西瓯酋首已死,上将军已平定西瓯,占据全境!他为朕拿下了西瓯,为朕洗刷了耻辱!”

“朕的上将军,从不让朕失望!”

始皇帝笑到喘气,模糊的眼睛里仿佛看到了那个让他从不失望的人影。

群臣反应过来,大喜之下,纷纷开口称赞。

“恭贺陛下,上将军又为我大秦开疆拓土!”

“剿灭西瓯蛮夷,上将军壮哉!”

“哈哈哈,好一个上将军,真乃我大秦之福啊!”

在群臣争相的称赞声中。

刚才还是万众瞩目的王离,一瞬间又变回了那个无人关注的秦将小辈。

满心的傲气被沮丧所替代。

王离愣愣的看着帝榻上那位开怀大笑的君王。

“上将军,我永远也比不上。”

第七百九十四章 :二代

上将军赵佗在南方大胜,秦军攻占西瓯全境,并斩杀西瓯王阿拉莫的消息一传回咸阳,就立刻引起了轰动。

相比南越和闽越,秦人对西瓯的关注度明显要高一层,其原因上一次秦军南征百越,秦将屠睢是被瓯人所杀,数万秦军殁于瓯地。

西瓯就是秦军的耻辱,也是皇帝大怒下,发誓一定要征服的土地。

赵佗南平西瓯,除了开疆拓土外,还让皇帝大仇得报。

始皇帝自然是欣喜若狂,在朝堂上连说下三个“好”字。

这样的好消息,更让他因为乌孙之事产生的郁气和怒气消了不少。

在收到捷报的第二天,始皇帝下诏大酺天下三日,向全天下的黔首宣告此番南征大胜。

同时他还宣布了对南征军将士的奖励和赏赐。

歼灭西瓯主力,以及杀死西瓯王阿拉莫的曹参和韩信属于是大功,皇帝在诏书中点名表扬两人,各赐下爵位和金钱。

曹参为右庶长,赏钱百万。

韩信则跨过大夫爵,成为左庶长,赐钱五十万。

无数人感到惊讶,同时心中生出许多想法。

韩信在咸阳的几年里,一向为朝中公卿注意。

这些公卿看重韩信,主要因为韩信是赵佗的弟子。

据说武功侯不仅亲传这位弟子兵书战策,外出做事的时候还常常将韩信带在身边,可见武功侯对这个弟子宠信。

他们没想到,这韩信还真是一个有本事的人物。

“二十岁的卿爵啊,这样的年龄和功绩,在我秦国除了武功侯外,没人能和韩信比了吧?”

“是啊,这真是有其师必有其徒。韩信二十岁就能成为左庶长,上面还有武功侯护着他,此子日后必定前途无量。”

“联姻!”

“吾等不敢和皇帝相争嘉婿,但这武功侯的弟子可不能错过!”

一时间人心骚动,韩信成了秦国二代中的香饽饽。

咸阳城中,像辛氏、冯氏、杨氏、白氏、司马氏等大家族都起了和韩信结亲的心思,谁不希望自己家族里能出个武功侯一样的女婿,那岂不是能带着全族飞黄腾达了。

只是因为武功侯师徒不在咸阳,使得各大族一时间不好下手,只能等着这场南征大战结束后,再为自己家族去结一个良缘。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