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页(1 / 1)

加入书签

('

既然有钱有粮,黔首也休息了好几年,那朝中的诸多军功将门,再次打起了西征的主意。

赵佗这几年在营建各种学室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也在逐步推行历史上汉代的察举制,想要平和的解决掉军功爵制度这个大麻烦。

因为现在正处于两种制度的过渡阶段,赵佗并不想和军功集团贸然闹翻,更别说这次西征打的旗号是为先帝复仇,是要彻底消灭乌孙这个祸患,所以他也表态支持。

“乌孙是先帝四大憾之一,同时这些蛮夷阻挡住了我秦国和西域沟通的道路,若不翦灭乌孙,则无法与西域沟通,一举将其击破确实有必要。”

秦国上下安歇了四年,现在士卒好战,粮秣辎重充盈,就连镇国侯赵佗都支持此战,二世皇帝不再犹豫,以王离为将,率兵十万西击乌孙。

赵彻,便是请求加入此战。

除此外,赵佗的弟子韩信,也请命参与了这场大战。

这些年轻人,将要前往西边,去沙场立功,博一个光明的前程。

他们将要在西边翦灭强敌,为大秦再度开疆拓土。

大军出征的那一天,赵佗率领公卿众臣,送王离及诸位将领离去。

当他看到自己十七岁的儿子披挂好铠甲,与他告别,纵马奔驰而去的模样,赵佗的心中忽然有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伤。

十几年前,他也是这样雄赳赳气昂昂的率军离去的吧。

时代再度改变,他赵佗纵马驰骋扬威四海的日子,将一去不回。

“想什么呢,我还年轻,还能活个几十年,我的时代远远没有结束!”

赵佗重重摇了摇脑袋,将伤感从身体中赶了出去,重新恢复了斗志昂扬的状态。

他还年轻,他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只是世人的悲欢喜乐是并不相通的。

有些人正如旭日东升,青春有力。

有些人则如红日当空,耀眼璀璨。

但有的人,却像是那金乌西落,快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就在秦将王离率十万秦军西征乌孙的两个月后。

咸阳再度发生了一件大事。

今年已经七十八岁的左丞相李斯,终于坚持不住,在一次大朝会上突然晕倒。

之后卧病于床,数日间便到了弥留之际。

第八百三十九章 :相薨

“李斯要死了啊。”

赵佗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先是沉默片刻,接着长长的叹了一声,心中有伤感弥漫。

这种感觉并不只是针对李斯,而是他感受到了上一个时代正在快速的逝去。

就在始皇帝崩殂的当年,赵佗听说辞官归隐的尉缭去世,他专门前去尉缭墓前悼念了一番。

接着是一直卧病于床的老将杨端和。

然后是那个冷脸的姚贾。

蒙氏的蒙武在前两年病逝。

辛氏的辛梧也走了,说是走路摔了一跤,就再也没醒过来。

太尉王贲在今年多次上书请求告病归老,只是被二世皇帝以西征大事为理由,强行挽留了下来,但听说王贲的身体不是很好。

自始皇帝驾崩后,昔日曾在列国争霸时代名扬天下的谋臣猛将,一个个接连故去。

如今,终于轮到了李斯这个始皇帝的腹心谋臣。

岁月长河流淌,带走了一个个过去的老人,似乎要将始皇帝时代的印记逐渐冲刷变淡,直到彻底成为历史。

“李斯为秦国统一天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我赵佗更无攻讦之事,反而在变法的时候对我全力支持。于情于理,我都要去见他最后一面啊。”

赵佗叹了一声,亲手写下拜帖,让彭越送往李府。

收到李氏的回信后,赵佗在当日下午前去探望。

文通侯府邸前多有车辙痕迹,可见这几日此地车水马龙,不知有多少公卿贵族前来探望李斯。

赵佗在李氏一族的迎接下步入其宅邸,见到了卧病在床的李斯。

相比于始皇帝壮年去世,李斯活了整整七十八岁。

他满头白发,牙齿掉了大半,如今容貌干瘪,尽显弥留老人的衰容。

“父亲,镇国侯来了。”

李于轻轻唤了一声。

李斯睁开眼睛,见到赵佗,无力道:“君侯来看望老朽,真是荣幸啊。”

“李公说的哪里话,赵佗昔日入秦,多蒙李公关照,否则哪有今日成就。前夕变法,李公亦是鼎力支持,此等情谊赵佗尽数放在心中。”

赵佗上前柔声开口。

李斯笑了笑,赵佗的话很中听,态度也很让他放心。

两人聊了一会儿,默契的没有提起朝政时事,只是说些当年的趣事,气氛十分和乐。

待到最后,在赵佗即将告别离去的时候。

李斯轻声道:“君侯,老朽已至最后光景,没几日好活了。可惜膝下儿孙不肖,没几个有本事的,老朽若是离去,还请君侯日后能看在老朽的份上,多多照拂一二。”

赵佗点头道:“李公开口,赵佗自是答应。”

片刻后,赵佗离去。

李斯卧在榻上,看着那年轻人离去的背影,心情很复杂。

昔日赵佗入秦前,李斯是始皇帝最为信重的心腹谋臣,始皇帝甚至还暗示了让他儿子尚公主的意思。

按照正常情况,李斯凭借自身的能力和皇帝的宠信,早晚能登上丞相之位,李由也将得偿所愿尚公主成为始皇帝之婿,李氏一族将飞黄腾达,成为秦国数一数二的大族。

可随着赵佗的出现,一切都变了。

始皇帝的目光更多的放到了这个年轻人的身上。

赏识,宠爱,以及信任,甚至将公主嫁给了赵佗。

对于李由不能尚公主之事,李斯并无多大恨意,毕竟他儿子命不好。

但李斯自己却在赵佗的耀眼光芒下显得黯然失色。

赵佗打仗比他厉害,治国也有奇招,还会发明各种神奇有用的东西,这使得始皇帝对赵佗的宠信远超过李斯。

在始皇帝的最后时光里,他将赵佗任命为右丞相,位居于李斯之前,就已经说明了态度。

本以为等到自己的女婿上位,情况会有所改变,可让李斯失望的是,二世皇帝对于赵佗的信重同样超过了自己,一切事项都和赵佗商量,自己反倒成了一个摆设。

虽有文通侯的爵位赐予,但那不过是安慰罢了。

李斯怔怔的看着赵佗的身影消失在屋门外,脑海中闪过无数那人的事迹。

他李斯,永远都被赵佗压在身下。

所有的思绪,化作一声叹息。

“既生斯,何生佗!”

……

镇国侯离去后,很快又有二世皇帝亲自出宫前来探望。

扶苏是个仁孝性子,对于李斯这位妇翁很敬重,一来就让御医为李斯诊治。

只是结果很不好。

面对脸色哀苦的二世皇帝,李斯微微笑道:“陛下勿要为老臣忧虑。吾师曾言: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人既有始,亦当有终,臣活的够久了,看过太多世事变迁,此生志向在先帝的重用下达成,又亲眼见到陛下这位圣君登基,受万民拥戴。纵使离去亦无什么遗憾。”

“妇翁对于生死看得开明,不愧为荀卿弟子。”

扶苏赞了一声,面露钦佩。

李斯略显犹豫,道:“臣身处弥留,对于朝堂之事,本不该多言。但现在有一担忧处,不知当讲不当讲。”

扶苏正色道:“妇翁乃是天下名臣,若对朝堂事有所担忧,还请相告,扶苏必聆听教诲。”

“臣担忧的是镇国侯。”

李斯说出了一个名字。

扶苏皱眉道:“镇国侯?他是我大秦支柱,对秦国忠心耿耿,不知妇翁有何担忧?”

李斯沉声道:“镇国侯能征善战,屡立功勋,又有治国之能,确实是我大秦支柱良臣。然臣这些年来,见镇国侯在天下声威日隆,军中和地方上多是他旧部,朝中诸臣亦有他昔日属下。至于民间,黔首更是将其奉为天下名将,治世能臣。”

“除了声望外,镇国侯又尊为右丞相,有宰执天下的权力,就连陛下也常听其谏言,他的权势可称皇帝之下第一人耳。这样的威望和权力,哪怕是昔日晋之六卿,齐之田常也不能相比啊!”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