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郎(双重生)免费阅读(14)(1 / 2)

加入书签

望舒在马车上嗑着干果,想到如今正是时候,便问道:江凉空,如今我大父也回来了,我便想给你脱了奴籍,再找人举荐你当个小官吏,即便日后成不了什么人中龙凤,也能娶上一个美娇娘,安稳度日。

说吧,你想当什么官,从哪里做起?

他坚决的回道:大理寺。

望舒将果壳吐在了丝帕上,果不其然,还是要走前世的老路啊。

我便是有一手遮天的本事,也不可能让你一下子当上什么有品级的大官,只能从小吏做起,一步一步往上爬。之后的,可都靠你自己本事了。当然,你也可以参加科举,若熬不出头便是一个穷酸书生,若是熬出了头,哪天入了殿试,有可能圣人一看,觉得你眼熟,念起昔日君臣旧情就给你父亲翻了案。也有可能,他见了你心生厌烦,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到时候我也得给牵连进去。

他答道:奴知道的。

望舒点了点头,知道就好,惹了事也别把我供出来。

这一下子,与楚凌云的婚约解除了,算是解决了心头大患,江凉空嘛,日后严防他反咬一口便好。望舒有些惬意的哼起在酒楼听到的小曲。

江凉空忽而问道:娘子连楚将军都未曾看得上,日后所嫁的未来夫婿,要官至几品啊?

望舒心情好,也随便应付了几句,你们都知道的嘛,我这人最为虚荣了,未来夫婿自然要么富可敌国,要么封侯拜相。

当然,若是晏希白那种国色天香的,她便是自掏腰包也想养在家里。

第21章 大,大事不好啦!

望舒跟着素娥学了一段时间如何做金钗,现如今只觉愈发烦闷、劳累,她又是个喜新厌旧的性子,早早便将金丝银线扔至一旁,拾起了那些缠绵悱恻的话本。

京城里出了个名叫兰陵萧萧生的话本家,专门喜欢编造些五陵年少的爱情故事,比起那套私定终身后花园,书生及第中状元的才子佳人戏码精彩多了,也不会动不动就悲剧收场,化蝶化孔雀化鸳鸯的。

强取豪夺、先婚后爱、和离再嫁这一切一切对望舒来说都太过新奇,简直是百看不厌。

但是,他已经八百年没出版新的话本了!

细雨绵绵,春困来袭,望舒在精神上得到高度满足后,便陷入了一种极致的懒惰之中,整个人都有些无精打采。

素娥在一旁道:娘子,好事楼办了三天流水宴,那叫一个客似云来,就是亏了咱们小半个月的营生。那头醉仙楼又帮患者报销药钱,这一大早刚开了坊门,就看见乌泱泱的一群人,哄闹着排起了长队。还好掌柜的娘子有手段,给前五十名发放了木牌,让他们在一旁候着,又多派了些人手,不然有的闹腾。

她又继续说:先前替那平康坊的郑晚晚赎身,那老鸨开口就是一万两白银,怎么问都不肯松口,现下她正候着,不知娘子要如何差遣?

望舒懒洋洋地捧着一卷书,躺在贵妃榻上,眼皮子重,连连打了好几个呵欠。

她这会儿倒是懒得管这些,这账她是算不起来了。只要银子给够,自然有人会抢着替她干活。这不是刚敲了楚凌云一笔吗,做梦都能让我笑出声来。

想到郑晚晚,她这才有些精神动了动脑子,郑娘子才艺出众,会算账,又会诗词歌赋。从小在名利场中周旋,懂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放哪都是人才啊。

她继而问道:听说郑娘子是洛阳人氏?

是。

望舒想起了些前尘往事,瞬间又觉得一个头两个大。外祖只有阿娘一个女儿,阿娘也只有我一个闺女,虽说我头上还有个兄长,但他从小便学了阿耶那套士农工商的说辞,最是讨厌这些生意往来,钱权交易。

从小外祖便跟我说,若是哪日他驾鹤西去了,这家产也只留给我一人。

可他现如今有些老来糊涂,我得派个人去盯紧些,那就郑娘子吧,稍后我写封信笺让她捎去,届时自会有人给戚娘子安排些差事。

上辈子望舒忙于京中事务,却未曾想,外祖年近花甲,还纳了一门小妾,结果那妾侍将老爷子哄得花里胡涂,最终却联手管家将府中掏了个底朝天,老爷子伤心欲绝之下卧病在床,当了甩手掌柜,一堆烂摊子无人收场,他的那些冤家债主都闹到京城里,一个两个逼着戚家帮忙还钱。

起身写好信笺,又吩咐郑晚晚多留意外祖身旁贼人。望舒接连打了两个呵欠,有些顶不住困意,挥了挥手,道:好困,你们先出去吧,我睡会儿。

是,娘子。

*

众人退下之后,望舒径直走到床榻边,侧着身子躺下。忽觉凉风渐至,有些冷意,她扯过被褥,双眼无力闭上。

昏昏欲睡之际,门外却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大大大事不好啦!

望舒直接被这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喊得睡意全无,她有些幽怨地坐了起来。晏妙年风风火火推门而入,气喘吁吁地说:望舒,大大事不好啦!

她不动声色地走下床榻,到案边倒了杯水,递给晏妙年,先缓缓,慢慢说。

晏妙年喘了口气,皇兄他出事啦!

望舒晃了晃身形,瞳孔微睁,瞬间有些焦急地问:殿下他怎么了?

晏妙年解释道:我这都是听说来的,那日皇兄与你见了一面,分别之后便进宫向太后请安。太后提了一句,说让他早早定下婚事,好为皇家开枝散叶、绵延子嗣,皇兄却直直跪下,说想要娶你为妻。

太后大概是觉得此事关乎朝廷格局,便支支吾吾没有作答,只是让他去找父皇,若父皇应允,众人自然也是无话可说。

紧接着第二天,下了朝之后,皇兄便去找父皇提亲了,但二人似乎起了争执,闹得挺大的,父皇怒不可遏之下斥退了皇兄。

但皇兄又是个执拗的性子,硬是跪在宫殿外不肯离去,非得要父皇答应,不然便长跪不起。

望舒有些诧异,分明前日还跟他说不要操之过急,结果转头便向圣人提了这门亲事。

太子外祖是朝中赫赫有名的萧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又是三朝元老,颇有贤名。望舒大父是把握军政大权的河西节度使,刚刚领兵打了胜仗,带着敌国俘虏凯旋,正是得人心的时候。

若两家结为秦晋之好,朝中势力必然将纷纷倒牌到太子阵营之中。上位者素来喜欢揣度人心,也不愿轻易相信他人,皇家本就亲情淡薄,有时候,即使再为强大的君王,都未必能容忍亲生儿子对自己产生的威胁。

更何况,周围群狼环伺,几个皇子虎视眈眈,又怎么会允许晏希白一家独大。如今他这番举动,实在容易引来祸端。

望舒问道:然后呢,你先一口气说完,别吊着我口味。

皇兄在宫门外长跪不起,一天一夜了。

望舒看着门外的缠绵细雨,皱紧眉头,呢喃道:昨日,雨下得好大,殿下身子向来孱弱,又怎么受得住。公主,您便再去劝劝他吧。

晏妙年解释道:我这不一直都在劝呢,但皇兄他不听啊。今日一早,父皇去上早朝之时,他便晕倒了,现下太医正在救治,我这才匆匆忙忙赶来给你报个信。

那他醒过来了没?

晏妙年摇了摇头,望舒这会儿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只能干着急,公主,你能带我进宫,看看太子殿下吗?

她有些支支吾吾的说:这,这师出无名,要是被发现了

望舒黯然神伤,低下了头。

晏妙年摇了摇头,罢了罢了,我便帮你一回,你且扮作侍女随我进宫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