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儿带女去逃荒(48)(1 / 2)
宋诚和宋柳氏只好把馄饨摊摆在了茶水摊旁边,拿出来的桌椅转眼就被抢空了,有人甚至蹲在地上吃馄饨,只为了听听他们说云娘子的那些事。
宋王氏带着儿媳妇们挎了篮子想去买菜,才一出门就被邻居家的采买婆子拉住了,热情如火地说要给她们推荐肉铺菜摊。
宋家人起初非常不习惯,待后来发现这些人都是奔着云初来的,便不约而同地保持了沉默。
在他们眼中,云初是自家女儿,自家妹子,本来她一个年轻女子带了两个孩子就够艰难了,他们身为亲人,可不能在外面乱说,免得坏了云初的名声。
在宋家人这里打听不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外人只好又去想别的法子。
定阳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富贵人家的圈子就那么大,很快,便有人打听到宋家是刚刚落籍到定阳县的,保人就是谢家。
既然谢家是宋家的保人,那谢家一定知道宋家的底细。
只是谢家不是普通人家,不是那些下人就能轻易打听的,于是那些老爷太太和当家奶奶们便亲自出面,想要找谢家套套交情,请得云娘子一见。
彼时谢家亦听说过云娘子的非凡事迹,但是万万没想到有一天会有人找自家来打听云娘子。
若是一两个人也就罢了,可是来问的人越来越多,还有几个他们也不好拒绝的人家,甚至为了自家父母的病症,百般求告他们请云娘子来治病的,问的人多了,谢家人只好聚在一起,互相询问这个云娘子是跟哪一房相熟。
如今谢家主支共有三房,大房老爷从小知道自己要继承祖业,因此念书并不用功,大部分精力用来打理谢家产业,经营谢家多年,是当之无愧的当家人。
谢二老爷则早早就中了进士,如今带了妻小在外做官,并不在定阳。
谢三老爷既不用操心家业,读书又没什么天赋,也不大肯努力,是以依然是白身一个,整日吟诗作对,以文人雅客自居。
谢家人从谢大老爷到谢三老爷,连带小辈儿的几位爷和奶奶们都绞尽脑汁想了好几天,连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姐们都问遍了,硬是没想起来云娘子是哪一号人物。
到最后还是那位带宋家去落籍的小管事想起来,宋家有个住在娘家的女儿,听宋家人管她叫云儿,然后小管事把这件事告诉谢荣,谢荣又去告诉了谢三老爷,谢三老爷这才想起葛文清给自己写的信上面曾经提起过,那位宋家女儿是葛家独苗孙孙的救命恩人。
他们男人之间写信,自然不好把人家孀居的年轻女子写得太过详细,如此却让谢家绕了好大一圈,才总算是把云娘子的来历弄清楚了。
谢三老爷讪讪地把这件事告诉了谢大老爷,谢大老爷万没想到,自己这万事不管,只知道天天研究什么茶酒花,从来不务正业的三弟,竟然还结识了这么个神奇人物,不由得对谢三老爷高看了一眼。
谢大老爷只不过略一思忖,便知道这位云娘子实在是一位可以深交的人物,这云娘子在兴陵救了葛家人,从乱民中带着全家老小全身而退,初到定阳才几日的功夫,又以常家一事扬名,绝对是个身怀绝技的能人异士。
这种人不可得罪,而且还必须要示好和拉拢。
人吃五谷杂粮,谁不想多认识几个神医?
只是谢大老爷和云初男女有别,年龄悬殊,实在想不出可以交往的理由,但是这也难不倒老谋深算的谢大老爷,明着不能来往,还不能在旁的事情帮忙吗?
得知云初想要开个医馆,谢大老爷一声令下,直接叫了谢家大管家谢广去县衙疏通关系。
宋家是谢家保着落籍的,现在帮云娘子开个医馆,那还不是理所应当的?
那云娘子顺顺当当地开了医馆,难道不会念着谢家的好处?
云初本想着自己身为女子,又没有行医资格,想要开医馆必定是千难万难,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甚至预备晚几年再开,先通过官府的考核再说。
谁知她去县衙一问,那小吏听说来的人是云娘子,三下五除二就把开医馆的一应手续都给办妥了。
云初拿到那几张盖了官印的凭证还不敢相信,等回了家,听说谢家管事派来送礼物,并打听云初需不需要帮忙寻铺面的时候,才知道这件事是谢家帮的忙。
谢大老爷可不是做好事不留名的人,既然搭上了关系,就要让云初受了这个人情。
云初不过想了想便明白了谢家主动示好的原因,既然如此,她索性就请谢广帮忙找铺面。
谢家在定阳家大业大,铺子也有不少,谢广选了个离东关街近,又十分繁华的地段,将一座二层小楼的铺子以极低的租金租给了云初。
表面上看,这事儿是谢家吃了亏,可是在定阳县的上层圈子里,谢家却成了有情有义,为了帮助大家早日能找云娘子看病,不惜牺牲自己利益的大善人。
谢家发展到这个地步,一个旺铺的租金对他来说是可有可无,换一个好名声绝对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云初并没有亏欠谢家人情的感觉,商人无利不起早,当初宋家去请谢家帮忙,谢三老爷连面都没露,只叫了身边一个管事来打发他们,现在谢大老爷派了大管家谢广主动示好,肯定对她有所求,日后自有她还人情的机会。
现在,她只要专心把医馆开起来就好。
云初在定阳热热闹闹地筹备着开医馆,京城里的永王府却是另一番景象。
第083章 防备
事情都过去一年了, 你们就给我看这些东西?!傅景胤看着摆在案上那几摞厚厚的名册,怒极反笑,连个婢女都找不到, 本王要你们有何用!?
李四等人吓得噤若寒蝉,一众黑衣侍卫齐刷刷地跪下。
属下无能!
无能!你们当真无能就好了!傅景胤想起那事就心烦, 伸手将那些名册通通扫落在地, 都出去!再找不到人,就别再来见本王!
李四等人不敢抬头, 只好悄悄退下。
李茂亲自端了药进来,说道:王爷息怒, 再给他们些时日, 说不定会有消息的。
傅景胤揉了揉额头,连药也没心情吃。
李茂,你当知道本王担心的是什么。
书房里只有他们主仆二人,李茂放下药碗, 低声说道:小人知道。
一年前,豫王邀请傅景胤赴宴, 在茶水中放了一些与旁人无碍, 却与傅景胤日常喝的汤药相克的东西。
自家主子一时不察喝了茶, 很快就发觉身体不对劲,为了避免席间失态,借口更衣离了席。
他们对豫王府不熟,又不敢惊动旁人,误打误撞进了一间僻静院子,没想到里头有个婢女, 那时傅景胤的意识已经迷糊, 又被药性激发了气血, 便与那婢女有了肌肤之亲。
事情过后,傅景胤恢复了清醒,担心离席太久被豫王怀疑,稍作整理便匆匆离去。
那婢女不知在房间里做什么,连灯都没点,他又神智迷乱,连那婢女的模样都没看清楚。
等到离开豫王府,傅景胤就命李茂去查那个婢女的身份,最好能悄悄地把那婢女赎出来。
为了避免豫王府趁机做手脚,他们只能暗中进行。
起初一切都很顺利,侍卫查到了豫王的确给茶水中下了药,事后还在府中跟心腹抱怨,说怎么没弄死傅景胤,哪怕不死,弄个瘫痪不起也是好的。
傅景胤得知豫王果然是要害死自己,气得不轻,越发要把那婢女从豫王府中弄出来。
不过是个婢女罢了,他永王府还养得起,可若是被豫王知道了这件事,那婢女可就成了他构陷自己最好的理由。
可是这一年来,李四等人查遍了豫王府所有的婢女,却不知道那日和傅景胤有肌肤之亲的是哪个。
为了查到这个女子,永王府的侍卫想尽了办法,后来又把范围扩大到豫王府名下所有的庄子铺子以及各个产业,查了上千个女子,却没有一个人符合条件。
越是如此,傅景胤和李茂越是焦灼。
一个普普通通的婢女而已,若不是有心为之,以他们永王府侍卫的身手和能力,怎么可能一直查不到线索?
如今都过去一年了,如果那婢女真的是被豫王藏起来了,只怕现在连孩子都生出来了。
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那女子一日找不到,一日便是傅景胤心中的一根刺。
他只怕不知哪一天,这根刺就会被豫王拿出来当做一把刀,给他致命的一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