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景-(104)(1 / 2)

加入书签

裴家内部四分五裂各自为谋,再加上当年的叛军并未放过裴家,消息传回京中时,所有人都以为自此裴家人只留下了赵太夫人一人。

谢云辞颇有深意地抬眼,继续不疾不徐地说着,将这段时日他寻到的、有关裴家的消息都尽数告知赵琼华,可能还有。

裴尽栖身为裴家的暗卫统领,定是要与裴家同生死、共进退的。

这段时日他又去朝花弄拜访过几回,才得知当年的一二内情。

听韩老先生提及,当年裴家匆忙离京时,裴太傅是让他留在裴四一家人身边,好护送他们到陵州。

如无其他意外,裴家当年还是有人活下来的。

许是未卜先知,又许是多作筹谋,当年裴四一家人并不是与其他人同行的。

赵太夫人在裴家一众小姐中行二,裴四是她嫡亲的弟弟。

依着年岁推算,京中叛乱之际,裴四尚且还没到及冠之年。

如果又过去这么多年,他也才将将过了不惑之年。

那他如今可在陵州?赵琼华颇有几分急切地问道。

如果当年他真的幸存下来,如约去往陵州,此后再未进京,想来也当是已经是陵州安定下来。

若她祖母知道,定会高兴的。

谢云辞并未应话,缄默着摇摇头,不知道。

当年他应对着一路的暗杀谋算,将裴四安稳地送到陵州。

顶不过裴四自己的要求,裴尽栖又重返京城时,裴家其他人早已杳无音讯。

在侯府又见过太夫人后,他再回到陵州时,已经寻不到裴四的踪影了。

裴尽栖自幼便养在裴家,对裴家忠心耿耿。

彼时挨不住裴四的命令和请求,他不得不重返京城想将太夫人接出京城,一来一回,早已经人去楼空。

事后裴尽栖来往过陵州数次,也拜访过当年的故人,全无裴四的消息。

无人知晓他是什么时候离开的,又是在什么时候动了这份想要离开的心思的。

赵琼华欲言又止,一时间竟与谢云辞相对无言。

她没想到裴家离京后,还曾生出过这般波折。

裴四当年离开,若不是蓄谋已久,就只能是被迫之下的无奈抉择。

如果当真是如裴尽栖所言,抵达陵州后他是受裴四的恳求才再度回京接太夫人离开去陵州。有这重牵绊在,裴四当年不大可能会主动离开陵州。

思来想去就只能是他遇到什么意外,被迫远走。

但不论怎么说,而今好歹是又有了裴家人的消息。

像是才寻回自己的思绪,赵琼华沉默片刻后,才又再度开口:我之后让岑雾派人再去陵州附近打探打探,也许还能寻到蛛丝马迹。

当年与裴家有关的人与事,自是不能遗漏。

裴四若还活着,未必会真的如裴太傅当年所愿的那般偏安一隅。

倘若他是怀着想为裴家讨回公道、亦或者是在暗中护着太夫人的心思,踪迹一多,总会透露出些许音讯。

若是真能再寻到裴四,太夫人知道了,定然是欣喜的。

裴家当年并无错,更不该如此躲藏。

谢云辞握住她的手,应声道:我会再着人打探的。

你要是想去朝花弄,过几日我得闲了就带你过去。

几番交谈下来,他心里清楚裴尽栖愿意同他说些陈年旧事,不过是互有裨益。

只是他到底与裴家无关,再深入的事裴尽栖未必愿意对他开口。

京中还能与裴家有所牵扯的人,除却赵太夫人,便也只余下琼华一人。

他的小姑娘也长大了,既然这是她最初想查的事,有些事也不妨交由她自己来。

好。赵琼华反握住他的手,顺势躺进他怀中,有一下没一下地绕着他腰间的扇袋流苏,若是想去,我会提早同你说好的。

如果当年裴家的事有了眉目,或是许家的局也能彻底解开。

*

一刻钟后,谢云辞与赵琼华先后踏下步梯,径直走进宫门朝金銮殿走去。

先前两人一同进宫时,多要避讳着宫中众多人的视线,一踏入宫门后就会自觉前后分开。

谢云辞正想如往常那般,落后赵琼华几步时。

他尚且还未有动作,赵琼华就似是已经察觉到一般,直接挽上他手臂,言笑晏晏地问道:那一会儿我去见许锦湘和百笙,你在御花园等我还是在牢狱外等我?

见状谢云辞步伐停顿,一时有几分愣怔,竟忘记出声应她。

半晌后他这才反应过来,一手握拳放在唇边遮掩轻咳两声,像是在掩饰方才的失态,我去寻你,也省了你再折返回来。

刑部大牢在宫外,离着皇宫还有一段距离。

若不是没有皇帝的命令,谁都不能擅自探望许锦湘的话,赵琼华今日也不会突然进宫。

盛夏天本就难捱,在屋内摇着凉风都未必好受,更何况她还要在京中来回奔波。

好。我要是出来的早,就在附近走走。赵琼华莞尔笑着应下,与谢云辞话着几句闲聊,没多久两人便走到了金銮殿前。

王公公一早侯在宫门前,此时见赵琼华和谢云辞相携而来,任谁一瞧都知他们二人关系匪浅。他颇有几分意外,却连忙收回打探的目光,微微低头同赵琼华说道:郡主若是为许家的事而来,皇上提前吩咐过了,您直接去刑部大牢就好。

殿内还有几位大臣在,郡主若是为其他事而来,只能先委屈您在偏殿候着了。

舅舅提早就有吩咐

赵琼华微微挑眉,神情中不见意外,劳烦王公公特意在宫门处等着了,那本郡主就先去刑部。

等舅舅不忙了琼华再来金銮殿见舅舅。

郡主放心,奴才一定将话递给皇上。

皇上这两日还在念叨着郡主呢。

有劳公公。又与王公公多言几句后,赵琼华轻轻扯了扯谢云辞的衣袖,那我先过去了,你随后若是有事耽搁,我自己回府也行。

方才与她说话时,王公公却看了谢云辞好几眼,显然是有话同他说。

更何况在王公公方才转述的话中,虽没提到谢云辞有什么事,但瞧他那模样,仁宗对谢云辞当是另有安排的。

她在场也不方便。

谢云辞紧了紧她的手,低声应道,也不避讳王公公,无妨,若是有事我会让柏余去寻你的。

得了他的话,赵琼华没再金銮殿前多做停留,不多时便离开殿门,去翊坤宫给赵淑妃请过安后,没多做停留她便直接出了宫门,复又踏进马车,径自朝刑部大牢而去。

金銮殿前,赵琼华走后,王公公朝谢云辞笑道:谢大人与郡主是熟识?

而今谢云辞虽未正式入朝,官位也还在商榷中,可朝中宫中一众人都早已改口。

不再唤他谢二公子,而是以谢大人为称。

谢云辞回以一笑,不置可否,我确实与郡主相识已久。

不知公公可否替我通传一声?

没再多作回答,他继而反问道。

显然是猜到金銮殿内此时并无其他大臣,此前不过是搪塞的借口罢了。

谢大人言重了。

您直接随着奴才进来就是。

今早王公公便得了皇帝的话,见谢云辞看破,他也不多说无用的话,在殿门处轻叩几声,直至

*

半个时辰后,赵琼华才带着白芍,一同进了刑部大牢。

得了仁宗的话后,王公公一早便差人来吩咐过,因而赵琼华甫一行至刑部前,便已有刑部的人迎上前,替赵琼华带路。

这还是赵琼华两世以来,第一次踏入刑部大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