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页(1 / 2)

加入书签

“那你自己小心,管好你自己的嘴,别给自己添乱。”长乐拉着豫章转身离开。脚步匆匆,她们要快一点派人去宫门那守着,免得把昌宜错过了。

目送二位公主离开,直至看不见身影,关欣才恋恋不舍的转身回屋。好怀念曾经的自由,这一次如果她能安全的度过,一定要再次申请离宫,再也不想待在这个豪华的囚笼里了。

没让关欣等太久,当太监再一次带着她来到太极殿时,她看见了看上去很是憔悴的李泰。说憔悴也不太准确,胖的快看不见的眼睛有些红肿,还带着未擦干的泪痕,应该是刚刚哭过不久,又或者长时间没有休息好,下巴上是没有修理的青色胡茬,看见关欣的到来,露出一个比哭好看不了多少的笑容,笑容里包含了委屈,悲愤以及见到盟友时的一丝欣喜。殿中除了李泰,竟然还有李承乾,见到关欣进门,不屑的冷冷一笑。

关欣再不多看,低着头,向前行了几步,左脚向后挪了一小步,屈膝施礼,“民女关欣参见皇上。”

李世民在上首,把殿中三人的表情尽收在眼中,看不出悲喜的目光从李承乾的身上收回,锁定在低着头的关欣身上。就是这个出现了仅仅一年多时间的女人,不仅让他的女儿变得超乎他的印象,还让他这两个儿子的关系更加的势同水火。不仅如此,她更是结交了一批权贵之女,此次通敌叛国之罪都敢签署那担保书,如此看来,他一直都小看了这个看似单纯善良的女人。而这一次在他看来都是无解的麻烦中,这人竟又再次的提出了那个让他想都没想过,却又不得不称之为妙计的政策,来为她自己脱罪,这人仅仅是一个普通民女吗?

“起来吧。”

李承乾听见他父皇的语气,微微的皱了皱眉头。

“朕听青雀讲,与吐蕃和亲时,他提的那些建议,你亦是参与了意见的?”

关欣悄悄的抬眼,瞄了眼左前方的李泰,却只看见了一个后脑勺,“是有说过一点点的建议,都是异想天开的想法,也就是殿下不嫌弃,才愿意听民女胡说。”

“父皇,儿臣从小就受您教诲,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任何人的意见都有其可取之处,是以儿臣才会从关欣的言谈中吸取了其中有利信息归纳成那些建议呈交给您。父皇,您一定要相信儿臣,儿臣对您,对朝廷是一片忠心。关欣也从来没有蛊惑过儿臣对您不敬,而且儿臣与她也从来都不涉及儿女私情,每每与儿臣相交,说的,谈的,除了那些共同的乐趣,便是那些利国利民的建议。就是那些玩乐之事的背后,何尝不是利国利民之举,那文学竞赛,是为朝廷发掘更多的人才,那品茗盛会,也是为了能发扬我朝的饮茶文化,儿臣与她,是友,是合作伙伴,是有着同样想要为朝廷为百姓谋福祉的拳拳爱国之心的唐朝子民。父皇。。。”说着说着,李泰几步上前,扯着李世民的袖子,嚎啕大哭,那委屈的模样就好像是几岁的孩童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家找爹哭诉的情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