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页(1 / 1)
('
“而且马上要入冬了。”
“北疆的冬季非比中原,天气苦寒,就连牲畜很多都难以抗住,又何况是人?一旦大军北上,突然遭遇各种极端天气,诸位将军又当如何应对?”
“而且天气越苦寒,对粮草耗费越大。”
“如此高额的开销,当真是长城军团能承受的住的?”
“再则。”
“在大军行进中,若是为冒顿知晓,而冒顿暗中设伏,让其找到机会,重创了秦军,到时岂不给了冒顿弑父后,在匈奴中重新树立威信的机会?”
“这么多未知情况,诸位将军又岂能夸下海口?”
“这岂非置万千将士生死于不顾?”
苏角等人沉默。
姚贾摇摇头,沉声道:“而今上将军不在,但我相信,就算上将军身在营地,恐也不会支持你们贸然出兵的想法。”
“这根本就是去送死!”
“而你们之所以意见如此一致,其实并非真就认可去讨伐匈奴,只是想借着这个理由,让朝廷放弃跟匈奴缓和的想法罢了。”
“这般心思太过简单了。”
闻言。
苏角等人不置可否。
他冷声道:“那依先生之见,就该跟匈奴缓和?”
姚贾坚定的点了点头。
他笑着道:“在我看来,草原发生变动,其实更利于朝廷跟胡人缓和。”
“这是为何?”苏角一脸不解。
姚贾抚了抚须。
眼中露出一抹精明跟锐利。
他笑着道:“冒顿是靠弑父上位的,而头曼单于统领匈奴时间很长,其中定有不满冒顿的,甚至还可能有想为头曼报仇的,所以匈奴内部,其实是存在着分歧跟争端的。”
“既然存在着分歧,那便意味着可以离间。”
“据我对匈奴的了解,匈奴中有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都尉等贵族,而过去头曼单于更偏爱阏氏之子,因而匈奴王庭中,定有不少势力倒向阏氏之子,而今冒顿弑父,这些势力担心遭到清算,定会极力反对冒顿上位,也会百般阻拦。”
“若是朝廷这时派人前去缓和。”
“这些部族又当如何?”
闻言。
苏角目光一凝。
他不确定道:“或许会倒向朝廷,不过匈奴毕竟跟秦人互为血仇,想彻底倒向也不太现实,多半只是互相利用,借朝廷之势威逼冒顿。”
姚贾点头。
他笑着道:“那朝廷就借给他们势。”
“让这些匈奴部族一定程度上,不得不依靠朝廷,从而跟冒顿分庭抗礼,而朝廷则能从中获利,但朝廷自不会因此跟冒顿决裂。”
“而是当左右逢源。”
“先跟冒顿有嫌隙的势力亲近,以达到缓和的目的,从而为其提供一定的物资,让其势力做大,继而倒逼冒顿不得不向朝廷低头,朝廷便能借此谋取到更多利益。”
“与此同时。”
“冒顿早年在大月氏差点身亡。”
“定是怀恨在心。”
“等他执掌大权后,定会对大月氏报复,朝廷同样可派人跟大月氏缓和,如此,几乎整个草原,都不得不仰仗大秦而存,当然这种只是表象。”
“也只能持续一段时间。”
“草原终究离朝廷太远了,朝廷就算有心驰援,也有心维持草原的分裂状态,多半是难以做到的,假以时日,匈奴定会再度一统,不过在此之前,朝廷定能从匈奴手中,获取到十分丰厚的回报。”
“而这就已经足够了。”
“朝廷获利,自然是草原失利,这同样削减了草原的实力。”
“若是朝廷当真能始终拉拢一部分草原势力,未尝不能让草原再度分裂,只不过这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跟投入,朝廷目下恐没有这么多精力去做。”
姚贾轻叹一声。
他内心是真的认为这是一次机会。
一次分裂匈奴的机会。
只是现在朝廷实在腾不出手,也实在没这么多精力,不然以草原现在的乱象,未必就不能让草原分裂,不过姚贾也清楚,这个想法不太容易实现。
自头曼统一北方草原后,便建立了一套新的体制。
单于庭所在的位置,往往是水草最丰美的地方,而冒顿目前就占据了。
只要给他时间,以单于庭的底蕴跟资源,冒顿的实力一定会超过其他部族,草原再度一统其实是可以预见的。
除非秦廷强制出兵干预。
但这不现实。
为今之计。
便是利用匈奴内部矛盾,给予一些部族优待,让冒顿不得不心生忌惮,从而消耗匈奴的实力,继而在一步步物资交换下,让冒顿不得不低头,或者是加快对其他部族的讨伐。
而这都是朝廷乐于见到的。
听着姚贾的分析,苏角等人若有所思。
他们自然是听明白了。
姚贾的想法很简单,便是拉拢分化,加剧匈奴内部的冲突,逼迫冒顿不得不向朝廷低头,或者付出更多代价强行讨伐,无论冒顿如何选,最终为了平息内部愤怨,冒顿都需向朝廷低头,并借此付出一定代价,换取一些资源,以笼络其他部族。
这种方法的确更为狠辣。
也更遭人嫉恨。
只是以冒顿敢当众弑父的行径来看,他又岂能咽的下这口恶气?定会派人在暗中使坏,或者指使一些匈奴人南下劫掠。
到时北地岂能安稳?
但一想到姚贾之前所说,苏角等将领也默然了。
朝廷不在意过程。
只在意结果。
只要最终结果是好的,中间会发生什么状况,都不在朝廷的考虑范围,即便北地民众恐会因此人心惶惶,但朝廷也不会有任何动摇。
苦一苦底层!
随即。
苏角想到了军官学院。
或许朝廷正是考虑到了这些,所以才特意设立军官学院,为的就是让底层军官能在这一次次小规模冲突下,快速的成长,最终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将领。
只是想到这一系列。
苏角心中生出了一个很荒谬的念头。
便是朝廷会不会早就猜到了匈奴会发生变故,所以才制定了这一系列的举措?
不然头曼单于若是在位,因匈奴跟朝廷之前的连年厮杀,根本就没有缓和的可能,头曼单于也不可能缓和,这若是开了口,他在匈奴的威望无疑会大损。
头曼单于又岂会做这种事?
唯有草原生出变故,草原进一步削弱,在这种情况下,匈奴跟朝廷才有缓和的可能,而这还不是匈奴主动缓和,而是形势比人强,不得不低头。
很快。
苏角就摇了摇头。
他感觉自己这想法太荒唐了。
他们都是才知道匈奴发生了变故,远在数百里外的朝廷,又岂能比他们还快知道?又怎么可能提前这么早就做好布置?
这根本就不可能。
这时。
其他将领也想到了军官学院。
涉间道:“朝廷设立军官学院,就是为应付这些冲突?”
姚贾点了点头。
他笑着道:“局部冲突在所难免。”
“朝廷也要防患于未然。”
“而且军官学院的设立,也是便于更好的取材于‘仕’。”
“而今殿下的想法越发成熟,目前在关东不少郡县,也开始征发士卒,等到这些士卒在这些冲突中得到提拔,也能进一步让这些政策深入人心,这同样是殿下的心思。”
苏角等将领连忙作揖。
王离凝声道:“典客的意思,是朝廷会加快士卒的轮替?陆续用一部分关东士卒,替代原先的关中士卒?”
姚贾颔首道:“朝廷的确有此意。”
“而今长城军团的三十万大军,大多出自关中,也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为国多年,也离家多年,朝廷又岂能一直置之不理?从殿下推行‘士官转职’后,朝廷同样开始谋划,让这些老兵,陆续的返回家园。”
“只是这还需要时间。” ', ' ')
↑返回顶部↑